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艺文志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浙江民乐团与国内一流民乐团全新合作

《富春山居图随想》献演京晋陕

  本报记者 刘慧

  山川厚重,大地广阔;一方水土,一方音乐。11月14日至11月27日,从西子湖畔到三秦大地,从首都北京到三晋大地,浙江民族乐团分别与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山西民族乐团3家国内一流民族乐团的强强联合,让此次全国巡演变得非同凡响——探寻了一个演绎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舞台实践样本。

  乐章一  南北合乐

  一样精彩,富春山水与秦岭黄河同辉

  一边如潺潺流水,一边如马蹄声声,南北不同元素、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首次同台对奏和碰撞。

  西出长安,回望秦岭——11月14日、15日晚,西安音乐厅里交错而坐的120位演奏员琴瑟和鸣,这让浙江民族乐团和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同台献演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画境富春·丝路长安”变得韵味悠长:南派音乐的柔美细腻与长安乐派的大气磅礴形成鲜明对比,将上千观众带入了邈远而清幽的江南山水之间,也带到了对人生意境的体悟之间。

  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富春山居图随想》由著名作曲家刘湲和青年作曲家姜莹创作。作品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首、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创作背景,运用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表现方式演绎其“画中之境、画外之音”。该作品将画卷融入民族音乐,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山水意境,大气磅礴、率真洒脱、富有深邃的情感。“天地龢鸣”“流水行云”“听风醉月”“秋山闻道”“山水合璧”五大乐章,用极简、安静的音乐的笔墨,还原了山水存在的本质——苍茫、庄严、远阔、生机。本次演出是《富春山居图随想》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后,经作曲家刘湲第一次精心修改完成的首次亮相。

  随着京城第一朵雪花飘落,《富春山居图随想》也翩然而至——11月21日晚,由浙江民族乐团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的大型民族音乐会“海纳百川”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民族管弦乐组曲《富春山居图随想》中的第三和第四乐章作为选曲再次在音乐厅奏响。当晚,台上演奏员百余人,台下更是座无虚席,观众们用安静和倾听表达对民乐的尊重和支持。

  记得两年前,作为浙江民族乐团原创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富春山居图随想》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首演。这次所不同的是,该场演出是中央民族乐团与浙江民族乐团联手推出的一台精品力作。音乐会共演出了8首新作品,其中5首为世界首演。著名指挥家许知俊执棒,中央民族乐团唐峰、浙江民族乐团陈佳担任乐队首席,王次恒、冯满天、赵聪、于源春、朱剑平、于昕、牛建党等演奏名家的精彩亮相,为观众献上了一台震撼、大气的民族管弦乐音乐会。

  黄河之东,再望山西——11月27日晚,由浙晋两省民族乐团联袂打造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画境富春·山西印象”在山西大剧院倾情上演,为山西首个大型常态化惠民演出项目“长风之夜”周末舞台吹来一股清新的风。观众们评价道:这场跨地域传播、跨团体合作、跨项目运作、跨平台整合的民族音乐会,让我们第一次同台聆听到如此美妙的南北妙音。

  事实上,为了实现这次“南北合璧”,浙江民族乐团和陕西、北京、山西的民族乐团均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汗水。“这一小节,不要多用力,请大家多想一想水的感觉。”就在陕西站演出的前一天,担任本次巡回演出指挥的国家一级指挥张列在排练厅里,还时不时暂停指挥,对演奏中的细节部分细细探究。

  “简单地讲,一个是北方的,一个是南方的,两部音乐作品的风格相差很大,音乐内涵也不同,两支不同地域的乐团都有自己的风格,对于对方作品的一些细节把握起来需要多下工夫,这也是合作演出的难点之一。”指挥张列说,对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项目来说,除了具有很强的可听性外,更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全体演奏者在排练的过程中多多感悟,让不同艺术风格作品得以交融,互相碰撞,互相采集。除了两家乐团百余人规模的集体训练外,早在几个月前,双方就把作品及指挥等人员送到对方,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此外,张列也曾分别多次指挥过浙江民族乐团的《富春山居图随想》和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丝路长安》之作,这也是诚邀张列担任此次音乐会指挥的考量之一。

  “如果不是节目单上写的是多家乐团的合作表演,我们只觉得这就是一支乐团在亮出自己的镇团之作。”观众们的言词,也道出了浙江民族乐团团长夏扬、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团长王保俊、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山西民族乐团团长刘牧在完成各自演出后的感言:大家能为这次合作演出走在一起,不单单是有各地文化交融互鉴的需求,更有着为推动民族音乐发展的现实意义。

  乐章二  精品民乐

  日久弥新,昆曲韵白与舞台琴瑟和鸣

  一部好的佳作,是一位作曲家对生命体悟的思想结晶。

  对浙江民族乐团而言,这依然是一个光耀团史的日子:2013年3月6日,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作品《富春山居图随想》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成功,不但让音乐作品《富春山居图随想》像画作《富春山居图》那样名声响亮,而且标志着乐团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成就来自于对梦想的追逐,来自于对艺术的随想。2011年6月,分隔360多年后,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的《无用师卷》合璧展出。让浙江民族乐团凭借着艺术上的通感,决心谱写出旷世画作的流动乐章,用音乐的形式呈现山水意境,传承江浙文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夏扬清晰地记得:那一年,是浙江歌舞剧院完成改制后的第二年,我们也迫切需要一部与自己所处的江南灵秀之地相适应、与演奏风格相接近、能真正代表自己的符号式作品。于是,浙江民族乐团便委约著名作曲家刘湲和青年作曲家姜莹进行该作品的创作。

  “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完成的作品,最大的难点是把视觉艺术转变为听觉艺术。创作时我一直在脑海中与古人对话,一直在揣摩黄公望当年画这幅画的情景。” 刘湲说,创作曲子的过程也是向中国传统艺术学习的过程,这个作品的持续演出并得到业内的认可也证明中国传统艺术仍有巨大空间等待深挖和探索。

  每场演出的成功,无疑再次证明精品力作具有走向大众并能持久深入人心的力量——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我国音乐理论泰斗李吉提深情赞叹:“秋山闻道”乐章是中国近年来从未有过的高度,中国音乐终于走出西方的襁褓,有了自己独立的语言。

  中国音协主席叶小纲称赞:应该说这套作品从内涵到演奏技术,都有相当的难处。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的指挥家和演奏家竟能将这种不同于传统写法的章节,心领神会,并且驾驭和整合得这如此之好,真是可喜可贺。完全可以让国际心悦臣服,我们确实有底蕴,拉出来的一弓一弦,既表现了作曲家的能力,也体现了演奏家的实力。

  专家学者们一致肯定:舞台演出,尤其是大型民族管弦乐的演出有很多,但有特色的演出并不多,真正有艺术含量的作品更不多。作为一个富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专题性演出,很难得。地方院团不管去哪个地方演出,都应该发挥出自己的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正是带着这样的期望,年轻的浙江民族乐团带着初创的这部作品随即展开了郑州、武汉、福州等城市的大陆巡演。2013年9月,《富春山居图随想》在杭首次与台北市立国乐团合璧演出,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之后再叙两岸佳缘;2014年初,浙江民族乐团远赴瑞士、荷兰、德国、匈牙利、奥地利展开欧洲5国8城的巡演;同年5月,赴台再掀“音画合壁”热潮;9月应邀赴香港,与香港中乐团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专场音乐会联合演出《富春山居图随想》;今年3月赴澳门,与澳门中乐团联合演出,反响空前。《富春山居图随想》已然成为浙江民族乐团的一个符号代表。

  正如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理论家姚恒璐所言:正是因为年轻才有资本,在没有旧的模式束缚的情况下,浙江民族乐团去探索民族器乐原本应有的陈述方式。

  对于浙江民族乐团来说,反响空前绝不是坐吃老本,而是更加精益求精。鉴于此,浙江民族乐团决定对这部作品进行修改提高,并于2015年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经过严格审核后,评委组专家一致看好这部作品的巨大潜力并希望其能成为一部传世佳作。

  获奖作品不能放在仓库,需要不断提升,切实惠之于民。此次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后,作曲家刘湲对作品进行了一次重大修改。比如,在第一和第五乐章中,将原有的唱改为了吟诵,并且完成了相应内容及音乐的调整。刘湲说,当初有“无用师何时归剩山,别待秋渐晚”这样的唱词,如今所有的内容全部来自于画中,这也是在听取多方意见后,让艺术更为纯粹。

  “山高连水长,你在水何方?”观众在音乐会现场看到,当国家一级演员郑培钦一身洁白的古代文人装扮,用昆曲韵白的方式在音乐的衬托下,在大屏幕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动态点染下,一字一句进行吟诵时,上千人的观众席一片静谧,沉静在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大美之中。

  乐章三  民乐合作

  交流样本,艺术基金与人才培养共荣

  此次巡演,最让各民乐团团长欣慰的潜台词是:精诚合作,共同提升。特别是首次跨省多项同获国家艺术基金的作品、国内多个一流民族乐团的强强联合,首创“1+1”的同台演出模式,以强大的阵容诠释精品力作,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强强合作交流演出实践样本。特别是对于省级民族乐团的携手,各方民乐人正在通过合作产生的叠加效应,助推相对步履维艰的民乐事业的发展。

  以浙江民族乐团为例,从当初的民乐演奏小组,到歌舞团小乐队,再到2010年真正成形的民族管弦乐团,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完整建制的80多人的演出规模,这样的速度和实力相对于许多只有四五十人编制的省级民乐团来说,已经算是佼佼者了。此外,浙江省委、省政府每年拨付民乐团300万元的业务专项扶持资金。但在团长夏扬看来,从艺术上讲,80人以下的乐团人员编制规模仍与大型作品的完美呈现有差距。

  对此,几家乐团都有着相似的看法:大型的民族管弦乐演出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少了则无法表达出作品应有的内涵,而这又反作用于作曲家的创作,导致原创、新创作品少。

  比如,对于《富春山居图随想》和《丝路长安》这类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来讲,单独的一个乐团,往往是演奏编制不够的,因为演奏家的不足,音乐整体上的呈现是欠缺的,因此在各乐团演奏员编制不足的现实境况下,需要更多的乐团联合起来。共同去完成一部部优秀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在一场演出里,采两家之长,不但作品诠释更有震撼力,观众得实惠,中国民乐得到更好的传播,也是经济上的节约化。“这实际上是一分钱办两分钱的事。”夏扬表示,此行我们来西安、太原演出,与明年他们到浙江的演出相结合,互相借助对方的地利、场地优势,既节约成本,又使合作持续、深入化,更好地携手民乐发展,因为优秀的音乐作品不是某一地域的,而是整个中国的,乃至世界的。

  在观众掌声雷动的热情中,可以看出这次合作所带来的意义值得思考:首先,这是浙江、陕西、山西同获国家艺术基金作品的同台合作,它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合作交流形式。

  “合作是一个国际流行语言,对于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切实意义。”在王保俊眼中,江南的音乐犹如甘泉、潺潺流水;北方的音乐犹如金戈铁马,战鼓擂动,两边的差异性越大,互补性越强,合作的空间越大,方能在中国民乐事业的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品,无疑是一个乐团的立团之本。此次,浙江、陕西、山西民族乐团的《富春山居图随想》《丝路长安》《山西印象》3台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都是特色鲜明、地域风情浓厚的代表性作品。令席强没有料到的是:比如浙江民族乐团与中央民族乐团此次在国家大剧院首次同台演出的8首作品中,有民族管弦乐《如意》、笛子与乐队《梦家园》、民族管弦乐《古镇深院》、民族室内乐《灵映妈祖》和民族管弦乐《海纳百川》,有浙江民族乐团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随想》中的第三乐章《听风醉月》和第四乐章《秋山闻道》,以及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姜莹创编的双琵琶协奏曲《楚汉之战》古曲和中阮、唢呐与乐队《信天游随想》。其中,既有北京著名音乐人陈思昂、王次恒、王丹红、赵东升的作品,又有浙江本土作曲家翁持更、王天明的作品。如此丰富和高难度的作品,就充分展现了浙江民族乐团的整体实力。同时,也只有创作出这些即有可听性,又有群众性的好作品,才能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相信以这样一个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思想,民族音乐才能传得更远。

  国家艺术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而浙江民族乐团此次巡演的宗旨,就是希望可以通过《富春山居图随想》这部作品,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民众可以感受到这来自吴越之地的奇山秀水;也期望可以通过与国内一流乐团的交流与合作,更深地挖掘作品的内涵,更好地去诠释修改提高以后的作品,让《富春山居图随想》真正成为一部传世佳作。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艺文志 00019 《富春山居图随想》献演京晋陕 2015-12-04 4083697 2 2015年12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