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今日衢州

那城、那山、那水

那文化中的柯城……

  穿行于柯城的大街小巷,时不时就会有时光错乱的感觉: 明明刚刚还在色彩斑斓、高楼林立的现代化街头,怎么一转弯,就来到了古色古香、木屋木椅的古代小巷?明明刚刚在街边的玻璃窗里看到时尚精致的洋装洋裤,怎么过了一个拐角,就变成了售卖手工烤饼的传统小店?传统与现代,在柯城这个小城里,已经不分彼此、浑然一体。在夕阳的余晖中,斑驳的衢州古城墙与现代化的衢江大桥的合影,是如此和谐,像一对穿越了千年的老友,在这里把酒言欢。

  文化之于柯城,是南孔家庙里响彻了千年的朗朗读书声,是上营街上飘荡了数百年的麻饼醇香,更是信安湖畔正在建设中的集文化、旅游、体育(智力运动)等产业为一体的弈谷文化产业园。

  漫步于烂柯山的脚下,混沌中感觉自己经历了一次时空穿越,似乎我就是那个在山中砍柴观棋的王质,回到了千年以后的荆溪山村。眼前山还是那些山、田还是那些田,只有崭新的柏油马路以及徜徉在荆溪花海中形形色色的游人,在告诉我,这已是千年以后。

  文化之于柯城,是烂柯山上传颂了千年的动人传说,是九华山下春神殿里弥漫了数百年不断的香火,更是散落在柯城大地上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小村庄,以及村庄里热闹非凡的文化礼堂。

  畅游在石梁溪中,儿时的记忆不断涌上心头:清澈见底的小溪中,钓鱼、戏水、抓虾,一条家门口的小溪,就是儿时我们最欢乐的记忆。如今的石梁溪上,溪水清澈、白鹭点点,每隔数百米就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景观堤坝,似乎比从前更像记忆中的石梁溪。

  文化之于柯城,是千百年来,哺育我们先人的衢江、石梁溪,是横卧在小溪上已不知年月的石拱桥,更是如今已经基本竣工,集景观堤坝、生态绿道、灌溉防洪于一体的“最美溪流”改造工程。

  “文化之于当代柯城,就是要在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遗迹的基础上,通过重新整理、深度挖掘、开发项目,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真正实现以文乐民,以文富民。”柯城区委书记祝晓农在谈到文化和文化产业时,如是说。

  古老的柯城,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道路上,已经迈开了脚步:衢州·弈谷文化创意综合体项目、荆溪围棋谷文化创意产业园、沟溪余东农民画特色村……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柯城各地生长。生态、文化、旅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并迅速成长为柯城经济中的重要支柱。

  以文塑城:一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打开最新版的衢州市区图,你会发现,除了有南孔家庙、烂柯山、大南门等历史文化遗产外,围棋谷、石室古街、弈谷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新文化地标比比皆是。

  “我们在发展城市、布局产业的同时,把文化元素也纳入其中,让我们的城市既有历史文化‘旧景’,也有创意文化‘新貌’。”柯城区府办一名工作人员说,为了让衢州古城获得新的生机,柯城区在古城的一南一北,分别布点,建设了荆溪围棋文化谷和弈谷文化创意产业园。

  走进位于衢城南端的荆溪围棋文化谷,这里到处是围棋文化的元素,不仅村民的围墙、村中的小景、文化长廊写的、画的都是与围棋相关的知识,而且整个村庄都按照一个大棋盘来布局。村庄入口处“王质故里,围棋仙地”几个大字,提醒着每一位到这里游玩的人们,在这个小村庄曾经流传的美丽传说。

  “我们这个小村庄,真的可以说是因文化而兴。”荆溪村党支部书记涂建民介绍,这个位于烂柯山脚下的小村庄,由于主打了围棋文化的牌子,近年来游人如织,今年已有10多万人次的客流,不但带动了本地村民致富,更是带动了周边鱼庄产业的发展。

  (下转第3版)

  那城、那山、那水

  那文化中的柯城……

  (上接第2版)

  南烂柯,北弈谷。在衢城的北面,一个总投资15.6亿元,以棋子文化为核心,集文化、旅游、体育(智力运动)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衢州·弈谷文化创意综合体项目已经初具雏形。这个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文化街区、全民智力运动竞训基地、智力运动主题公园、创意思维教育基地和学校等内容的文化产业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成为衢州市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更将会成为衢州创意文化的新地标。

  不仅如此,柯城区还根据地处主城区的区位和人才优势,抢抓当前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的有利契机,通过提供创业平台、创意辅导、融资帮助等方式,大力发展网络创意产业。目前在衢州专业市场城、衢州农商城、柯城区大学生创业园等处的十多个网络创意产业孵化园、创业园已经展现出蓬勃生机。

  以文富民:萦绕在青山绿水间的文化致富之歌

  每次行车穿行于柯城区苦狮线余东村段,都会被墙上的农民画所吸引,不由自主地下车走走。色彩艳丽的农民画,配上青青的石板路、古朴的民居,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感觉,总是让人流连忘返。游客来看画展、吃农家菜、买农民画,已经成为余东许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余东也成为在全国小有名气的农民画村。

  “我们现在的收入,不仅仅是画画。”走进一间靠路边的农家,正在家中画画的农民画家余统德自豪地说道,最近几年,农民画在余东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绘画产业,村里和农民画协会已经将农民画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进行了整体开发。如今的余东农民画产业包括了农民画作品的创作与销售、农民画特色农家乐、农民画工艺产品的开发、农民画村文化旅游项目等许多方面,农民画已经成为全村人今后增收致富的一个支柱型产业。

  在柯城,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绝不仅仅是余东一个村,在距离余东村仅几公里的碗窑村,制碗体验区、儿童乐园、古窑遗址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要把碗窑文化恢复和挖掘起来,让它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饭碗’。”该村支部书记如是说。

  文旅结合,在柯城已经成为乡村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利用优越的生态条件提升区域形象、吸引文化要素集聚,使“景区”变“产业”,推进文化富民。

  不仅是依托已有的传统文化发展旅游,引进“创意文化”也成为柯城区乡村休闲旅游提升的一大“法宝”。

  在国家4A级景区桃源七里的杨坞村,一家由台湾客商投资的“台湾农家乐”已经整装待发。仍然是普普通通的七里民居,主打的还是七里纯天然的自然山水,但是颇具文化创意的装潢和服务,就可以让这家“台湾农家乐”获得比周边普通农家乐高数倍的收入。“真没想到农家乐也可以这样经营,明年我也要试一试。”来此参观的当地农家乐经营户纷纷打起了用文化概念提升经营状况的主意。

  九华的立春祭、万田的特色粉干制作、沟溪的现代农业体验游……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从两个不同维度,对柯城农村进行了改造,如今文化产业之于柯城农村,就像鲜花遇到了甘露,散发出让人着迷的风采。

  以文化水:围绕母亲河的一场历史穿越

  黄昏,徜徉在柯城庙源溪畔,微风习习,杨柳拂堤。小溪里,三两小孩玩水嬉闹;不远处,一群野鸭上下翻腾;天边,几只白鹭正朝着夕阳展翅飞翔。在岸边的花丛旁,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有的散步、有的跳舞、有的欢唱……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然而,柯城人都知道,现在的庙源溪,是重生的庙源溪。

  两年多前的庙源溪,流域内的存栏生猪有10多万头,且大部分都是家庭散养,废水乱排。庙源溪也因此成了柯城区内最脏最臭的河流。

  何以庙源溪有如此大的转变?文化,特别是治水文化在这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治理庙源溪以及在她不远处的石梁溪,柯城区一方面在全流域、全辖区进行生猪禁养和集景观堤坝、生态绿道、骑行绿道为一体的综合整治工程,另一方面广泛开展了以“赛歌赛水”为主要内容的水文化宣传普及工作。

  逐渐恢复的自然山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石梁溪、庙源溪沿线成为柯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洼地。在石梁镇蒋家村,一家利用猪棚建起来的画廊,让周边的村民啧啧称奇。

  “文化产业,总是喜欢追寻着好山好水,我把画廊开到石梁的这个小村子,就是这个原因。”画廊的主人说,虽然画廊开在了蒋家这个小村子里,但是由于庙源溪、石梁溪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来这里游玩、休闲的游客也变得越来越多,他的画廊虽然仅开张不到两个月,却已经非常红火,每天都会有上百人来赏花、买画。他已经决定在画廊边上再开一个陶艺制作中心,让文化助力石梁溪、庙源溪周边的乡村休闲旅游。

  “现在的庙源溪、石梁溪,不仅风光秀丽,而且两侧的文化遗址也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开发,这里已经成为柯城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区块。”柯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鲍继红说,通过串点成线,对庙源溪、石梁溪沿线的九华人文博物馆、万田余家山头女儿节、石梁大橘海等的综合保护和开发,已经引起了不少城市文化企业的兴趣,目前已经有超过10家文化创意企业正在接洽,准备入驻两条溪流沿线。 (姚宏东)


浙江日报 今日衢州 00023 那文化中的柯城…… 2015-12-03 浙江日报2015-12-0300015;浙江日报2015-12-0300016 2 2015年12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