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浙江全面创新
郭兴华
编者按: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近日省委主要领导在浙大主持召开的会议透露出一项重要信息:浙大工程师学院、浙大紫金众创小镇和西湖大学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三大项目落地后,浙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奔涌大潮将汇入三股“活水”,将为我省科技创新倍增新能量,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环顾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勃兴,世界范围内的产业替代转型不断加快,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将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围绕科技创新的竞争正在成为国际和区域竞争的制高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机遇期和战略突破期,创新驱动是浙江发展的核心战略,站在浙江发展的新起点,我们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将其作为推进全面创新的首要任务。
从昔日要素、投资驱动带来的高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中高速增长,从强调需求侧管理到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面对经济运行中结构变化、动力转换的新趋势,浙江也必须将科技创新的引擎转得更稳更快,实现质量更优、效益更高、结构更合理、产业更高端的增长,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加火热的局面。
创新何处胜,且看浙江潮。如果给中国的科技创新版图标上色彩,浙江一定是最为活跃的红色。近年来浙江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6%,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3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居全国第2位,被列为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省份。正是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浙江在全球经济的骇浪惊涛中立稳船头,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稳中有进,不断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凭借科技创新的新动力,浙江才能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化解各种风险隐患。
让科技创新的引擎转得更稳更快,要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布局,就必须发挥重点区域和单位的重点作用。正如省委主要领导在浙大听取有关情况汇报时强调的: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浙大作为名牌大学,集聚了我省最多的创新资源,必须在创新上有大手笔、大作为,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为全省创新发展多作贡献。
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正在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杭州市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新动力,努力建成综合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信息经济全球领先的新“硅谷”,并放大其在全省的溢出效应;同样,正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浙大更好地与地方、与产业同向前行、融合发展,也必将有利于我省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
让科技创新的引擎转得更稳更快,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处于关键环节和核心地位。科技创新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让科技创新的引擎转得更稳更快,要把人才建设作为核心。“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志存高远的浙江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让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劳动者得到释放,为创新创业者解后顾之忧,使创新人才各尽所能。让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成为共同追求,让科技创新之风吹拂之江大地。
让科技创新的引擎转得更稳更快,还要重视发挥浙江在“创客”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我省建成了100多家“众创空间”,加快布局建设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涌现了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等创业“生力军”,活力四射的“创客”带来了科技创新的新浪潮。要通过资金和政策引导的不断“添柴”,提升各类孵化器关爱创新的“温度”,提升千万“创客”的创新热情,打响这张科技创新的新“名片”。
之于浙江,科技创新犹如一个巨大磁场,能将企业、人才、技术、产业、资金、项目等多方面要素集聚起来,实现最优配置。之于浙江,科技创新犹如一座巨大灯塔,光亮十足,照向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方方面面,指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万舸争航。让我们努力、让我们期待,科技创新引领的全面创新在浙江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