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和荣星村一起经历5次城中村改造的村支书张国祥

化地,化人,奔向新生活

  记者 许雅文 区委报道组 蔡卡特

  【人物简介】张国祥,2011年当选为萧山区北干街道荣星村党总支书记,此前曾任荣星村村委会主任将近20年,和荣星村一起先后经历了5次城中村改造。

  横亘绵延的北干山,是萧山区老城与新城的分界。山北面,曾经的田野村落已被座座高楼所取代。主干道金慧路与金城路,东西横穿萧山新城,拓开了城市发展空间。荣星村就位于这两条主干道之间,见证着萧山新城城市化的速度与质量。

  过去的5年,是萧山区城市化继续跨越发展的5年,也是我们荣星村大变样的5年。2010年,荣星村迎来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城中村改造,500多户村民下定决心和过去的生活说再见。城中村改造,改掉了旧村脏乱差的环境,转掉了低小散的惯性发展。村民不仅享受到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也展现出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化地、化城、化人,荣星村正在一幕幕地上演。

  别看现在的荣星村周边道路宽阔清爽,城中村改造前可是“幢幢房屋相比邻,路窄坑洼难行走”。村里有水泥厂、自行车制造厂、麻布厂、刺绣厂,产业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集聚,让本地人口只有3000多人的荣星村,一下涌入15000人的外来人口。厂房和住宅交错,村里到处都是乱搭乱建,用水用电经常超出负荷,流动人口管理困难,村民的生活品质低下。

  而这时,村庄外已经上演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润万象汇、加州阳光LSE城市生活广场等高档商业地产业态入驻周边,高档的商品住宅也拔地而起。城乡交错融合下,荣星村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城中村”。

  我们改造的愿望是很迫切的,因为城中村改造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2010年以前,荣星村已经经历了4次城中村改造。不是道路建设,就是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有限,全村744户村民还有500多户居住在旧村中。

  在2010年,荣星村终于迎来了整村改造的机遇。关闭老厂房、拆掉老房子后,新的荣星村该怎么发展?城中村改造后村集体发展留用地该怎么用?村两委开始思考,怎样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受益。

  2014年,萧山区第一块挂牌出让的村级留用地就位于荣星村,这个地块可是紧邻萧山新区的“华尔街”——金城路,商业环境成熟,距离地铁1号线滨康路站只有1.2公里。最后,该地块被摩根国际收入囊中,将建设国际品牌酒店、精品商业街和甲级写字楼。

  一般情况下,城市外扩吞并乡村,集体土地转化成国有土地,但是摩根国际拍到的村级留用地要返还51%的建筑面积。换句话说,未来房屋造好后,荣星村会拥有建筑物51%建筑面积的产权,出租给企业经营,让村集体经济有长久的支持,让村民也分享产出的效益。

  村集体经济有了未来,村民今后的生活也要跟上。博奥路以西、金慧路以北,12幢高层安置房正在加紧建设中。按规划,小区内不仅有幼儿园,还有根据村民习惯定制的红白喜事馆;小区外,金慧初中已经基本完工,规划中还有一座物美大卖场和地铁五号线。

  化地,化城,更要化人。金山路以西的荣星南苑,是2010年前荣星村城中村改造建成的多层住宅小区。村民现在非常爱护小区的环境,从来不乱丢垃圾。

  创新、创业如今也在这里集聚。今年9月,荣星村邀请专业人士在村里开办了为期13天的电商培训班。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大家创业创新的热情这么高,有70多人参加培训,有赋闲在家的妇女,更有村里的年轻人。大家都摩拳擦掌,迎接未来的新生活。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的我,以前忙的都是村里服务性的事务,如今我更多思考的是村庄的定位、发展,继续用好村级留用地,招徕更多投资和人才,让村民更好地融入周边“高大上”的环境,过上有质量、有活力的新生活。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化地,化人,奔向新生活 2015-12-01 4086685 2 2015年12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