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姚村古村落修复在即—
就地取材,
尽显民间智慧
本报见习记者 沈晶晶 通讯员 郁斌
小雪时节,我们在冰凉的细雨中,沿着蜿蜒的山道去安吉杭垓镇寻石片屋。石片屋?什么石片?怎样的屋?入得山中,冷意染杭垓,零星一些树叶挂在核桃树枝桠上,初冬的山坡略显光秃。
复行一段,见得山村,色彩便渐为馥郁起来,金黄的是银杏,黄褐色的是小叶柳,苍绿的是竹子,深红的是枫树,黄绿相间的则是橡树了。
行行复行行,停步问村民,“石片屋哪里有啊?”“石片屋啊,姚村那里最多啦!”再行五六分钟便到了姚村村,村口是一棵两人合抱粗的树,石牌坊略显斑驳,举目却多是红瓦马赛克的二层小洋房。“石片屋呢?”“往上便是喽!”
就地取材,
尽显民间智慧
缓步而上,离村口最近的石片屋里,住着今年61岁的陈年松,“我在这儿住了十几年啦。”这里以前是乡里的公共汽车站,十几年前废弃后转让给了陈年松。
140平方米左右的老房子,墙是黄土砌的,门枋是石条做的,水缸是石板合的,路也是石板铺的。最特别的当然是顶,不规则的石片一层层堆叠到最高的屋脊,大的半个平方米,小的只有手掌心那么点。深灰、褐赭和黛青,在朦胧的雨雾中,晕染成了水墨画。
姚村村用石片盖屋,源于何时,无经可证可考了。据村里老人说,这种房子应该在清朝就有了。早先村民“结茅为屋”,而茅草易朽烂,需年年翻盖。而姚村又地处山间,山深林密,适宜烧瓦的土很少,偏偏交通不便,从外面运瓦进村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
那房子用什么结顶才能挡风挡雨呢?
据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先辈在山间寻找造房材料时,发现山石截面纹理密集,呈明显的板状构造,手中的铁凿在劈纹处一凿,响声清脆,一片几厘米厚的石板便剥落下来。这不就可以当瓦片嘛!于是先辈大喜过望,试着用这种石片造起了房子。
这种独特石头学名叫页岩,形成于静水环境中,岩石均匀致密,不容易风化,并具有薄片状纹理, 被敲破了以后不是散落成一小块一小块,而是层层剥落成一片一片的。
造化自然,取材于地,民间智慧一挥就,便成了上百年间为姚村村民遮蔽风雨的石片屋。村民从不远处的山里采来石片,也不拘形状大小,凿下来什么样就用什么样的,石片屋顶便有了一些浑然天成的朴素野趣。
斑驳石片,记录悠悠岁月
“我一出生就住在石片屋里了,房子冬暖夏凉,比现在的楼房舒服太多了!”说起石片屋里的故事,村民余德宗打开了话匣子。童年、成长、结婚、生子……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这一方窄窄的屋檐下。雨滴的痕迹印在石片上,也仿佛浸出了悠长岁月里点点滴滴的情绪。
然而,不知道哪一年起,住了半辈子的石片屋在大家眼里变得不好看了。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打工回来的村民们把家里的老房子拆了,村里建起了一幢幢崭新的两层楼现代洋房。
“没办法呀,那些年大家都造房子。谁还住着老房子就是没本事。”也就在十几年前,余德宗花了好几天把老房子拆了,“自己亲手造的房子自己毁了。”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唏嘘。那幢石片屋是他30岁那年造的,挑黄泥、凿石头、砌墙、结顶……整整造了大半年。
搬进去那天,他在家门口放了好几串鞭炮。“喏,你看,那边围墙没拆,还留着呢。”两栋洋房中间隔了一道矮矮的墙,瓷砖和红瓦片构建的规整几何画,突然被大小不一的石片打乱了,突兀却可爱。久居山中的老农,便是以这样一种朴实的方式,为祖辈们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一小块关于石片屋的美好记忆。
村民方精英和石片屋打了二十几年的交道,100平方米的屋顶他大概3天就能做好,“怎么选石片、怎么配、怎么叠都凭一双眼睛看。造石片屋顶,最重要的就是坡度,要控制在4分3到4分5之间,也就是18到20度。顶太平了,水流不下来,太陡了,石片就要往下掉啦。”最好的石片屋顶从远处看去,呈现出鱼鳞一样完美的线条。
方精英今年已经56岁了,他造房子的手艺是跟着师傅学的。那时候,在农村,只要能掌握这么一门手艺,便足以养家糊口,像他一样拜师学艺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但现在却没有人愿意跟着他干这个祖祖辈辈干过的活了,“我死了就没人会造这石片屋喽。”
规划修复,古村期待重生
姚村村目前还剩下27幢石片屋,大多已经成了危房,也没有多少人还住在石片屋里了。溪水潺潺,回声空寂,流出的是老房子无边的寂寞。
幸而,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让石片屋有了重生的机会。姚村村留存下来的27幢石片屋目前已被认证为安吉县最完整的历史文化特色建筑。
“2010年,我们就专门组织人员对全村古民居、古道、古文化进行了普查,摸清了家底。2014年申报了历史文化村落项目。”姚村村党支部书记项志高说道,“这些一代代住过的,甚至亲手造的房子不仅仅是建筑,也是我们的文化遗产和记忆。”
今年7月,姚村村开始启动古村落规划建设,以古建筑为核心,村里的石片屋将修旧如旧,屋顶的石片要全部维修更换,内部重新装修,外立墙面则只需进行简单改造。
如今,维修屋顶的石片已经陆陆续续从山上的万石坞采石场运来,堆到了村里空地和山道,古老的石片屋将被全部予以修复。
方精英时不时去看一眼材料够不够,“以前,房子屋顶每年都要我一间间修过的,石片破了换一下,掉了补一块,这些年都没人住了,也很久没修了。现在我当然高兴啦,有活干了嘛!老房子好啊,住着透气。”
除了古建筑修复,明年村里还将对屋前屋后的古道、古桥立面部分进行基础改造和美化,并完成村里百年以上古树挂牌编号工作。
届时,沿着古道,一条石片屋建筑示范带将串联起村里的古宅,直通到古树林。群山叠峰,石片错落,向游客慢慢述说光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