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走读

上田散记

  龙泉 陈小龙

  “处州十县好龙泉,龙泉北乡好上田”,我是从这句俗语中知道上田的,足见它的名气之大。上田原称“蓝田”,昔有“蓝田十景”:荒园夕照、禹殿晨曦、蓝桥月色、雾岗松屏、鸡岩牧笛、坞野樵歌、塘源飞瀑、莲峰插云、双潭映月、龙井雷鸣。

  一座蓝田桥首先让我们领略了它的魅力。此桥建于清代同治年间,桥身不长,高4.2米,正中神龛上,竖有一尊观音佛像。据说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是香期盛会,三村五里的善男信女都赶来进香,请来木偶戏班搭台演出三天三夜,异常热闹。

  从蓝田桥折回进村,沿溪老街东西走向,南边的保存较好,块石、卵石砌面,街上还保留着古老的石栏杆,陪同的村民说老街如今只剩这一段了,长仅七百多米,言语间似不胜惋惜。

  据资料显示,以往村内有村中路、村关路、村坤路、碓前路、水井弄等巷弄42条,石拱廊屋桥、石板桥、蹬步桥等桥梁11座,古有“九桥十三碓”的美誉。虽桥梁的数量前后矛盾,但凭此也可以想见当年上田村街巷交错、桥梁纵横的繁华景象了。而且老街还有药铺、杂货店、南北货栈、糕饼店、水作坊等数十家,生意红火,人流如潮,盛极一时。

  当然,更多人前来是冲着上田那一大片保存较为完整的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古民居,皆白墙黑瓦翘马头,错落有致,为方圆几十里所独有。只是白色的墙面大多剥蚀,露出里面红褐色的泥土。一旁的村民介绍,村中曾有百柱落地的大屋一座,为清嘉庆年间所造,面积800余平方米,人称上田“圆明园”。

  百柱落地,我根本无法想象这座大屋规模是如何的宏大,构造是如何的繁复,做工是如何的精巧,气势是如何的煊赫,急欲一睹究竟,村民的后一句话却让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此屋已在几年前不幸毁于大火。到了大屋,条石砌筑的大门依然完好,上边门额上的刻字也清晰可辨。

  抬脚进入,眼前一片废墟,触目尽是大堆杂乱的瓦砾,在阳光照耀下泛着刺眼的白光,边上残留着倾圮的梁柱,一副岌岌可危的惨状,昔日的胜景早已荡然无存,哪里还找得到一丝“圆明园”的痕迹。有人提出疑问:“为何不进行重建?”村民答:“这样巨大的投资,我们这个六百多人的小山村怎能承受得了,何况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已外出谋生,留守村中的仅仅是一二百名老人、儿童而已。”

  一行人感叹着来到毛氏宗祠。去上田,不能不去毛氏宗祠,村里绝大多数人姓毛,可称得上是“毛家村”。从清初顺治年间其祖先毛元康从遂昌关川迁此居住,现已十四五代,有近400年历史。据《毛氏宗谱》记载,关川毛氏由江南毛氏祖居地江山石门清漾村迁至,乃南宋礼部尚书、著名学者江山石门毛晃的后代。

  如此深厚的历史渊源,使得上田毛氏历来就有尊师重教、诗礼传家之风,其后人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不乏佼佼者。《毛氏宗谱》序中有云:“毛氏祖先守清白之家风,承诗书之旧泽,垂为久远计者,非一二世矣。”这样的评价即使延续至今还是非常恰如其分。

  清代获取功名者,往往会在家门前竖起5到8米高的桅杆,猎猎迎风,已示荣耀,毛氏宗祠门前据说也有几对,可惜我没留意,倒是在祠堂右侧墙上看到悬挂着的几幅毛笔书写的乡贤名录。名录中非独毛姓,其他姓氏也在其中,毛氏家族的胸襟与雅量,从中多少可看出些端倪。几百年来上田村民始终能以礼相待和睦相处,或许也正源于此吧。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20 上田散记 2015-12-01 4083917 2 2015年12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