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堵需有大视野
蒋卫阳
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以交通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这意味着“十三五” 期间,交通这个国民经济发展先行官更要先行一步。
从现实的情况看,“十二五”期间,伴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一些以往就已存在的出行矛盾,在新形势下显得突出起来。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城市拥堵现象。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频道与滴滴媒体研究院合作提供的情况,杭州目前处于全国城市拥堵第一方阵。目前,不仅是杭州等东部经济发达城市有“堵市”之忧,就连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县域城市也开始出现拥堵现象,交通拥堵治理成了全省性的攻坚战。
我省从 2012年11月启动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程,三年来,累计投资超过千亿元。
跨入“十三五”,加快交通设施建设,缓解出行难, 不仅事关人民群众在交通出行方面有更大的获得感,而且也是杭州肩负一系列重大国际事项的客观要求。明年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而2022年亚运会也已花落杭州,这些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活动都对杭州乃至我省和周边地区的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交通治理经验值得借鉴。如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开发模式,是由美国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尔普提出的,它是为了解决二战后美国城市的无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种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发展模式。
TOD强调的是公共交通的概念,而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即便将政府部门搬迁至新城区,而且也修通了道路,但由于缺乏配套成熟的公共交通设施,仍没有解决好公众出行问题。这也是导致一些地方出现“睡城”“鬼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按照TOD 模式,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至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因通勤等原因带来的交通拥堵。
据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进入21世纪,TOD 模式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出现以机场、高速公路重要节点、高铁站等高速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新趋势。这种“大TOD 模式”通过交通和用地一体化发展,有效促进城市格局转变,提高整体效率,推动产业转型,不仅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还以此为基础形成紧凑型的网络化城市空间形态,从而避免城市“摊大饼”式地蔓延。
“大TOD 模式”的建设思路目前在杭州的城东新城、大江东的空港新城等地初露端倪。以杭州城东新城为例,其核心区面积9.3平方公里,以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为依托,将建成以高端商务办公、商业休闲、旅游服务、居住生活功能为主体的城市门户和综合性城市新中心。作为城东新城心脏的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集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干线铁路、地铁、公路、公交、水运等多种交通形式和配套服务设施于一体,并实现各种交通工具零距离换乘,是国内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从目前来看,“大TOD 模式”的效果已有所显现。往年春运火车票一开始预订就呈火爆现象,而今年春运火车票预订第一天却没有旧景重现,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高铁网络化的发展,运力增长已远非昔日可比,这使得2016年春运火车票总体不紧张。
谋划“十三五”,我们应放宽视野,将治堵放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来看待,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为解决城市拥堵这一世界性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