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文化传播要有开放理念

  徐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既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之所需,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客观需要。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要在全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多种载体,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技术等方面大力创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打造国际一流媒体;需要创新文化“走出去”方式,积极融入国际传播体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共同做好国际传播的大格局。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也有利于推动建设更加客观公正的国际舆论新秩序。

  创新传播方式改进传播手段

  创新传播方式,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对外传播的主体不仅是国家,也不仅是国内主流媒体,而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所有言论,都在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单向灌输方式,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受众自觉自愿地接受,再好的发展理念都要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推动深奥的理念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

  如何实现传播技术上的创新?《建议》明确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互联网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平台,还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态,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竞争中共存发展,正是推动中国故事走出去的绝佳路径选择。

  中国在传播内容上更加偏爱于宏大叙事,但从传播实践来看,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相结合,能够令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去年11月,习近平访问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在他参观“雪龙号”的时候发生了温馨的一幕:他先走进“雪龙号”的舱门,转身习惯性地把手递给了彭丽媛,这张图片不经意间展示了习近平体贴妻子的人格魅力,被传遍网络,获得无数网友点赞。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的正是这种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通俗、化平淡为新奇的能力,这也是创新传播内容的能力。

  把开放发展理念融入文化传播

  将开放发展理念融入文化传播,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推动中国故事走向世界,最终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讲述角度多元化、传播手段故事化、叙述主体多样化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传播诉求,说教式的语言、晦涩的理论已经无法在互联网上进行广泛传播。中国故事不是凭空而来,人民群众是这些故事的主角,只有深入他们的生活,采集鲜活的第一手素材,挖掘生动感人的故事,才能令国际舆论认同中国的精彩,把中国声音唱得更加嘹亮。

  将开放发展理念融入文化传播,要求我们关注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好这些事情,把中国价值理念融入媒体的报道之中,为国外受众提供观察国际社会、国际事务的中国视角,引导他们准确理解中国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

  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回答这个问题,解疑释惑,使国际社会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认识中国。在对外传播中,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和发扬中华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和精神标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在对外传播中充分体现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实际情况和立场主张;另一方面要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开放包容姿态,积极反映中国对人类共同命运和全球事务的认识、思考和担当,多反映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话语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多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宣传部)


浙江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00002 文化传播要有开放理念 2015-11-26 4079007 2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