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导师相随
杭师大附中教书育人有新法
本报讯 (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董莉)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育人工作如何推进?作为我省率先开展必修课分层走班探索的高中,杭师大附中的育人探索颇具代表性——学校在教学班之外,保留了传统的行政班,除班主任外,还为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导师都由任课老师担任,实行师生互选,让爱作舟,以教为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每位导师带10名到12名学生。
在政治老师李晓娟任教的高三,有10多位班主任,而导师有40多位。这学期,杭师大附中首次尝试由导师带领学生春游。春游这天一大早,骑车去学校的李晓娟看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导师”同事们提着装满水果、点心的袋子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群活泼爱闹的中学生,欢声笑语洒满了街道。
为了不使家校之间的联系变淡,导师们每年寒暑假一定要和所带的十几个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开学后,导师们纷纷拿出联系学生家长时收集到的资料。哪怕是短短的寒假,很多导师也选择了亲自家访,还有的老师和家长们通过QQ、微信深入交谈,互寄明信片致以问候……
今年暑假过后,杭师大附中还成立了一间以班主任兼导师林威领衔的“林威班主任工作室”,这是杭州市首批成立的50个“班主任工作室”之一。
“实行走班制之后,班主任工作出现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要增加班级的凝聚力,更需要班主任的智慧。”林威老师说,班主任工作室由多位老师值守,学生预约后可以来获得学业、心理、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指导,老师们也会运用心理学上的个案研究方法,对个别学生进行全程追踪,通过倾听、共情,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
“‘育意’何为?大有作为。”杭师大附中副校长李莉已从事德育工作快30年了,爽朗的笑声令人倍感亲切。她认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强大的小宇宙,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能有所作为。“只要你爱你的学生,你去发现、去观察,就会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李莉很反对“用一杆秤衡量所有学生”,作为导师,她为过生日的学生制作祝福视频,为情窦初开的学生上“青春期性心理”课,越是因成绩而自卑的学生,她越是想办法让他们发挥所长,从而找到自信、找到快乐。
“我们要培养什么的学生,就是我们的育人目标。”李莉说,杭师大附中育人遵循着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育人,围绕“十大核心素养”构建课程体系的核心,十大核心素养分别指身心、语言、人文、科学、艺术、信息、跨文化、生态、终身学习、公民。理想的杭师大附中的毕业生是自信的个体,是成功的学习者,是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