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突出平台打造 深化产业集聚

杭州上城区走出
“产城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打造引领潮流与经典体验的最美商圈

  突出平台打造 深化产业集聚

  杭州上城区走出

  “产城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文/李海莉 陈宏萍 徐溶

  在杭州上城区约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22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体现区域,既镌刻着城市的千年记忆、延续着城市的千年文脉,又散发着阔步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生机活力。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面积只有约26平方公里的上城区,“老”和“小”是其发展的制约。但是,上城区以数字说话,力证“小城大贡献”。从2015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看,上城区以GDP637亿元在主城区排名第一。

  那么,上城区如何让小城区迸发出大动力?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意义重大。而上城区正走在产城融合的创新之路上,通过“123+1”四大平台的产城融合规划,将特色产业结合实地规划,根据城市地形、发展现状择优“录取”,摒弃影响生态环境、浪费土地资源的产业,引进“小而精”特色产业,使上城寸土寸金、历史悠久的特点不再是产业发展的绊脚石,而成为新兴产业迸发新活力的试验田。

  “123+1”产业平台承载的,正是上城区多年来发展的“五主多副”产业结构,即以现代商贸服务、大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及其衍生产业和精品房地产业为主,以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街巷潜力行业、建筑业以及其他现代服务行业为副的产业体系。近年来“五主多副”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成为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杭州市前三季度GDP排名中,上城区以637亿元名列主城区第一。1~9月,上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4亿元;国内招商引资项目89个,实际到位资金100.61亿元,占杭州市下达的年度计划85亿元的118.36%;投入民生保障支出14.5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46%,比去年同期增长2.84亿元;三公经费同比减少8.88%。

“1”:1平方公里大湖滨商圈

打造引领潮流与经典体验的最美商圈

  今年,是位于湖滨商圈的“老牌”商场——“利星”营业的第10个年头,作为杭州中生代的中型商场,自身经历了多次调整。2006年起,利星“改头换面”从传统百货公司转而定位“快时尚”。凭借靠近西湖的游客效应和湖滨商圈的高人气,利星每年的销售额在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14年利星营业额5.4亿元。今年1~10月份营业额5.8亿元,同比增长30%。最新的消息是,利星在上城开出了名为“尚城1157·利星”的分店,并即将开门迎客。

  然而,利星的转型只是大湖滨商圈提升发展品质的一个缩影,利星旁边的“邻居”们也在改变着。

  据上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倒逼商场和市场做出大量调整来适应消费者。比如,解百、元华等大型商场将转型定位为品质体验的休闲场所;而以工联为代表的小商品市场则借着跨境电子商务的“东风”,从传统零售市场转型为O2O体验中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也在改变,形成了吃、玩、购加体验、社交的模式,而上城区正在顺应新的消费习惯,逐步改变低、小、散等不符合当前人们消费习惯的状态。

  近年来,杭州启动“大湖滨商圈精品建设工程”,历经多年的“梳洗”,尤其是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湖滨商圈正在演绎着“王者归来”。

  2014年9月28日,湖滨银泰C区和湖滨四期部分商业体正式亮相商圈;2015年1月24日杭州首家苹果旗舰店开幕,7月30日LV旗舰店掀开面纱;2015年7月底,西湖电影院地块和原中华饭店地块分别以6.47亿元和5.72亿元的价格拍卖,将分别建设1.34万平方米和1.41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

  随着各种商业体、旗舰店的相继亮相,湖滨商圈的人气不断攀升。

  如果坐地铁到湖滨商圈,在“龙翔桥站”应该能感受到这里的人气有多火爆,有时候人多到这一站要限制人流量,而这里也成为了杭州人流量最多的地铁站之一,湖滨商圈的人气可见一斑。

  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人气,是通过多年的打造形成的,湖滨商圈靠近西湖,这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所以要与美丽的风景相匹配,跟西湖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相匹配,扩大范围来讲,大湖滨商圈,可以说是“一古一精”。

  “一精”就是现代化的湖滨商圈,目前已经形成“一轴两翼”的发展格局。一轴是延安路上的品质商贸服务群,包括湖滨银泰、解百、工联等。一翼是沿湖的国际名品旗舰店,这也是湖滨商圈最华丽的一张面孔;另一翼则是隐于闹市的坊巷文化休闲生活带,包括龙翔里、思鑫坊等,这是最具市井气息的另一张面孔,这里目前正在改造提升,未来将“变身”为兼具吃、游、购、娱等多种体验于一体的文化风情街区。

  “一古”则是皇城根下的商圈——吴山商圈,主打传统文化牌。上城坐拥中山南路、河坊街、高银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还有五柳巷中医特色街、二十三坊等也在不断改造。其中,南宋御街还要引进新的商业运行模式,进一步吸引游客,真正体现杭州南宋古韵历史文化积淀。

  如今,湖滨,经过“十年磨一剑”,基本上已经突破瓶颈,进入了快速成型期。上城区的目标是,做足时尚产业,打造引领潮流、体验经典的顶尖商圈。

  到2016年底,湖滨商圈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给杭州市民,商圈内将成为集吃、住、行、购、娱各项资源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成为品味西湖文化、凸显休闲品质的绝佳之处。

  湖滨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湖滨商圈作为湖滨街道的辖区范围,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提升辖区企业品质,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做强经济。湖滨商圈作为杭州的“美丽窗口、经典门厅”,在接下来的“十三五”中,将提升楼宇品质和效益,使湖滨商圈形成共荣共享的品质商圈。

“2”:2平方公里基金小镇

将成为全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平台

  青山绿水环绕中的八卦田风景独好,在八卦田一隅,坐落着一栋栋粉墙黛瓦的小别墅,可谁又知道,有上亿的资金在这些小别墅里操作流动。这,便是上城区正在打造的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坐落在著名的玉皇山风景区,东临南宋皇城遗址控制范围线,西接虎跑路,北至玉皇山脚,南至铁路线、复兴路及之江路。

  早在2008年,上城区就开始打造玉皇山南金融文创园。如今,这里的改变不仅使原居民的生活有极大改善,自然环境愈发美丽,还成了金融、文创类企业家们眼里的上佳宝地,更是上城区金融业、文创业发展的重镇。

  小镇要持续发展,不仅要有优质的软实力,还要有创新机制提供动力。

  “政府+新型运作主体”是基金小镇创新发展的机制。也就是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的建设和发展,要在继续发挥现有玉皇山南管委会作用的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的私募基金聚集区规划和建设理念,引入“产业链招商”和“生态圈建设”的模式推进基金小镇的快速发展。

  在小镇开发过程中,政府扮演“服务者”角色,为机构入驻基金小镇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政策配套、服务配套;委托基金行业代表性和领导性机构,组织运作主体,通过“产业链招商”和“生态圈建设”模式,开展专业化的园区发展和促进工作。

  而优美的环境和创新的运作机制也为基金小镇带来了优质的企业和项目入驻。特别是今年5月,基金小镇承办了由省金融发展促进会、全美华人金融协会、英国华人金融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球对冲基金西湖峰会,这为基金小镇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截至目前,基金小镇累计入驻金融机构308家,资管规模近1800亿元,税收突破3.44亿元,已超2014年全年税收总额。

  从数据可以看出,小镇内金融企业已经形成规模,股权投资类、期货证券交易类、资产管理类企业已经逐步集聚,并产生效益;同时,赛伯乐投资、敦和资管、宁波远大等私募企业有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财通证券资产管理等新增金融企业的税收情况也令人眼前一亮。

  预计在未来3年,基金小镇将集约化引进和培育100家以上、辐射带动周边1000家以上各类私募(对冲)基金、私募证券期货基金、量化投资基金及相关财富管理中介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00亿元人民币,使基金小镇成为全省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平台。

  在未来5到10年,将推动杭州市私募(对冲)基金机构数和管理资产额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占据榜首,推动浙江省私募基金机构数和管理资产额在全国省域经济居于前列,打造成与上海协同错位发展、民间资本活跃的财富管理高地,成为“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特色小镇。

“3”:3平方公里望江智慧产业园

将崛起产城融合的望江新城,打造杭州金融湾

  “5年后,望江地区将成为上城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望江街道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望江街道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为3.41亿元,今年1~10月份为3.11亿元,明年预计在5个亿左右。

  其实望江街道一直以来传统产业居多,随着经济的发展,早在2012年下半年就提出打造智慧望江。2014年3月思科中国总部的正式落户,使望江地区加速集聚发展,智慧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同时,望江以产城融合带动发展,经济指数不减反增,不仅弥补了传统产业产值下降的缺口,还带动发展提高了经济增长。

  如今,望江智慧产业园作为上城发展智慧产业的主阵地,将打造一个千亿级信息消费产业龙头园区,建设杭州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中心。

  有了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定位自然也要明确。据望江智慧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将围绕科技+金融的定位,构建生态产业链。

  这条生态产业链大致分为“三条”。

  一个是投资产业链,就是入驻园区的投资型企业可以把自身投资的项目引进园区。比如,硅谷幼发拉底孵化出的项目,寻找风投资金时,4000万元的资金都来自园区的投资企业;而入驻园区的好望角原来是股权投资企业,之前投资了国内5家互联网知名企业,如今一并打包上市,预计3年内将这家上市公司带入杭州,并入驻产业园。

  另一条是需求互动产业链,也就是说园区内企业之间有需求,可以合作共赢。比如,入驻园区的一家无人机制造企业的核心产品中,需要用到三维激光雷达技术,而园区企业中科天纬正好有这项技术,这样两家企业互相合作,带动产业链发展。

  第三条是人才链条,这也是目前园区着重打造的。人才作为发展的根本,尤为重要。比如,思科、铁塔等高科技公司需要人才支撑,可以在园区内选拔,一来园区本身就集聚着人才,二来园区内有来自硅谷的幼发拉底孵化器等企业,实现人才互动。

  未来,望江智慧产业园将成为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地与创新金融平台。具体目标是,到2017年底,建立创新科技平台、创新金融平台、创新孵化平台、创新服务平台四大创新平台,打造杭州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中心,园区营收规模达到500亿元。此外,还将与钱江新城金融主业和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连接,沿之江路段打造杭州金融湾。

“+1”:1平方公里“飞地”

电子机械功能区打造创业生态链,让资源共享

  不久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钱大宏创办的企业创辉医疗,与上市企业思创医惠签订了3年包销合同。这是上城区电子机械功能区促成的又一起初创企业与上市企业的合作,而他们都是功能区内的企业。

  两家企业之所以能够互相合作,就是功能区目前着重打造的生态产业链所产生的效应。

  时间回到1993年12月,当时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成立上城工业园区,规划用地300亩,2005年杭州市授牌“上城区电子机械功能区”。现规划总面积1.45平方公里,地跨拱墅、余杭两区,是杭州主城区范围内唯一一个20多年坚持发展工业的园区。目前拥有7家上市公司(其中3家被上市企业并购)、10余家拟上市公司。发展到2014年已实现亩产值839万元,亩产税收达到56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从园区发展来看,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帮助存量企业不出园区的门,在资源配置方面更加优化呢?

  据上城区电子机械功能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来功能区创业的,看中的就是这里的生态产业链。

  上城区电子机械功能区管委会为企服务已经由单纯的资源要素供给向资源要素对接效率转变,也就是说,给企业的不仅仅是土地、税收等政策,而是面向企业发展的生态链。因为园区最大的优势是目前园区内成熟企业所拥有的全产业链资源。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功能区,从研发到赚到钱,整个产业链都是打通的。比如,小企业要采购芯片,而大企业也在采购同一种芯片,如果两家企业都在功能区内,就可以共享供应链,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小企业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实现园区内企业的共同发展。

  由此,创业生态链打造初见成效,而这也成为功能区“二次创业”的优势。

  园区内的多家企业也享受到了这一优势带来的惠利。

  比如,今年9月12日,初创企业杭州绿仰科技有限公司和被园区企业中瑞思创以10.87亿元收购的医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参加项目公开招标,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标。

  其实,功能区打造的生态链,不是狭义上的资源互换,而是市场、销售渠道、供应链,甚至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共享平台。

  而园区内也有很多走出去,并通过“一带一路”开拓国外市场,寻求新增长点的企业,比如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捷尔思阻然化工有限公司等。

  正是因为有开放、共享的平台和氛围,经济发展才能有效提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8.96%,其中工业销售产业24.3亿元,同比增长11.78%。税收收入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亿元,已基本达到2014年全年水平。

  接下来,功能区将完善“工创空间”的硬件功能和软性服务。比如,加快一期3.6万平方米物业的装修进度,完成FABLAB(开放创新实验室)建设,着力培育发展工创文化,加速服务云平台建设步伐等。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杭州上城区走出
“产城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2015-11-25 浙江日报2015-11-2500006;浙江日报2015-11-2500009;浙江日报2015-11-2500019;浙江日报2015-11-2500010;浙江日报2015-11-2500015;浙江日报2015-11-2500007;浙江日报2015-11-2500012 2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