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人申屠芳让废弃猪栏浪漫变身
美丽经济,我的新主张
本报记者 江帆 通讯员 胡轶敏
【人物简介】申屠芳,桐庐县荻浦村猪栏茶舍老板。生于1980年,在杭州从事形象设计行业多年,2013年受“牛栏咖啡”启发,回到荻浦村,租下14间猪栏改建茶吧。她的猪栏茶吧,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荻浦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也由“环境美”逐渐迈向“发展美”。
美丽乡村焕生机
2013年黄金周,我回到家乡荻浦村探亲。这一年,300亩的荻浦花海首次开放揽客,外地牌照的小轿车从村里一直停到村口。一路望去,还是那些熟悉的石板路和黄泥墙,但我隐隐觉得,家乡开始有了变化。
沿着石板路走去,以前路边随处可见的垃圾带,变成绿化带,池塘里的水清可见底,几尾橙黄色的锦鲤悠然其间。池塘旁原是联排的牛栏,隔着好几十米就能闻到臭味。此刻走近,却只听见里面传出萨克斯风的乐声。
“要不要进去看看?”表妹冲我神秘地眨眼睛。“牛栏从小看到大,有什么稀奇。”刚开始我不屑一顾,以为村里也开始学着国外给牛听音乐了。走到牛栏前,还是原来的黄泥墙、木栏窗和黑瓦顶,推门入目,眼前一番光景让我大吃一惊。
咖啡机、精致的陶瓷杯、木质桌椅,原来农家常用的黄鳝笼、石磨盘、葫芦瓢变成装饰品,挂在墙壁上,洗手池是原来的牛食槽改装的……“来来往往的客人对这个牛栏改成的咖啡店兴趣浓厚,店里喝咖啡的、拍照的挤满了人,像小时候看西洋镜一般热闹。”
“25元一杯咖啡,黄金周最多的一天营业额突破了1万元。”牛栏咖啡的“总设计师”、江南镇党委副书记项芳农告诉我,黄金周期间来荻浦村旅游的外地游客平均每天保持在6000人次,最高单日达到1.5万人次。美丽乡村建设给家乡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也想把握。
家乡美来游子归
家乡的一幕幕美景,成了召唤回乡游子的一声声呐喊。
2013年,荻浦花海开放揽客,牛栏咖啡吧对外营业;2014年,荻浦村和周边几个古村落联合申报成为4A级江南古村落风景区, 有了牛栏咖啡的先行“探路”,不少村民纷纷回乡创业。
这一年,我也从杭州辞职回乡。我向项芳农取经,在他的帮助下租下村里的14间猪棚,总面积大约在300平方米,投资100多万元,将这些猪棚“改头换面”成茶吧。我在杭州从事形象设计多年,想把省城的时尚元素带到荻浦村来。于是特意从五星级酒店请来咖啡师,除传统的绿茶、红茶之外,还供应花茶、咖啡和甜品蛋糕。
“你的猪栏茶吧,特色在哪里,生命力就在哪里。”项芳农一语惊醒梦中人,如果说猪栏茶吧的特色,是它由猪栏改造而来,那么它的生命力,就根植在荻浦的美丽乡村上。
“怎样既保持农村的乡土风情,又将城市里流行的小资情调融合进去?”我和项芳农一起把14间猪棚,划分成了6个独立包间和1个大厅,每个包厢都取了特色的名字:快乐猪、好运猪、灿烂猪……各不相同,都绕不开乡土特色。选用具有农家特色的蓝印花布铺成桌布,用手工竹编笼做灯罩,把爷爷用过的老烟斗挂在墙上,包间里甚至还能看到跟猪有关的猪桶、猪槽和猪笼。
2014年5月1日,我的猪栏茶吧正式开业,刚好迎上荻浦花海的花季。茶吧和路对面的牛栏咖啡一起,成为游客的必看景点。游客看看改造前的老照片,再看看现在,告诉我:“如果荻浦还是墙上这样子,我是肯定不愿意来的。”我的茶吧开业一年多,营业额已达100多万元,最多的一天营业额有1.5万余元,预计两年可收回成本。
牛栏和咖啡,猪舍和茶吧,“土掉渣”与“文艺范”就这么碰撞在一起,成为荻浦村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田园耕作中国梦
很多人问我,回家好吗?
看看家乡的青山绿水,再看看村民脸上的笑容,答案不言而喻。
我是土生土长的荻浦人,在农村长大,知道乡村过去的面貌,所以更加珍惜今日乡村的美丽。然而,并不是说要忘却过去的农村,忘却对乡村的情怀。牛栏咖啡、猪舍茶吧,还有刚刚建成的民国记忆咖啡馆,这些其实都是根植于乡土、让人铭记过去的。
我的猪栏茶吧在改建过程中,注意保存猪栏原来的样子,茶吧中的每个老物件,都是从老乡家里收集过来、妥善处理后留作装饰用的。明年计划在邻村开第二家猪栏茶吧,最重要的就是——茶吧必须也由猪栏改建。
美丽乡村不但给了家乡人民优美的居住环境,还为我们发展美丽经济铺垫了一个平台。整个荻浦常住人口2300人左右,不过600多户人家,而江南古村落风景区目前已有40多家农家乐、60多间民宿,床位996张,这些经济实惠都真正落到了老百姓身上。
留在乡间,是我的选择,也是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我们这些回家创业的年轻人,在美丽乡村间创美丽经济的梦想,就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