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体坛风云

大力发展旱粮生产 浙江涌现十大模式

  大力发展旱粮生产 浙江涌现十大模式

  11月20日在杭州召开的“2015浙江农业博览会”上,许多参会者被放置在特色产业展示区入口的“中国梦”三个字吸引。 为了突出我省旱粮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成就,这三个字由浙江种植的粗粮和果蔬构成,既好看又十分有创意,吸引了众多参会者拍照留影。

  旱粮,顾名思义是指种在旱地里的粮食,它也是浙江百姓餐桌上十分受欢迎的“五谷杂粮”。 浙江水田少,山地、园地、低丘缓坡等旱地资源丰富。加快旱粮的生产发展,对保障浙江粮食安全、促进浙江农业和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

  2013年,浙江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提出目标:希望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全省旱粮面积在2013年的基础上扩大100万亩以上,年增产粮食30万吨以上,单产提高10%以上。

  2015年是浙江加快旱粮发展的关键之年。 据浙江省农业厅透露,目前,浙江已初步形成了十大高产高效的旱粮生产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稳粮增效、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保。以这些新模式为主线的旱粮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将是浙江实现旱粮生产发展目标,稳定粮食安全的重要助力。

嘉善:大麦/春大豆-晚稻一年三熟模式

  鲜食春大豆是嘉善种植结构调整后、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年种植面积2.3万亩。近年示范推广的大麦-鲜食春大豆-晚稻种植模式,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实现了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因春大豆错开了集中上市期,效益有了保证,亩收益在千元以上,相当于又增加了麦、稻二熟纯收入的总和。

兰溪: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

  兰溪市是浙江鲜食马铃薯主产地,主推的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模式主要分布在横溪、梅江、马涧一带,应用面积3000余亩。该模式充分利用温、光、水、土等自然资源,实行稻薯水旱轮作,一年三熟,高产高效。一般年份春马铃薯亩产1250公斤,稻谷亩产500公斤;秋马铃薯亩产1500公斤,亩总产值7500元以上,高的可达万元以上,是兰溪市“千斤粮万元钱”的主要模式。

兰溪:棉田套种豌豆节本增效技术

  针对棉花种植密度低、收获后接茬植棉空闲时间较长的特点,借助棉杆作为豆蔓攀爬支架,实施棉田套种豌豆。主要分布在女埠、游埠等棉区乡镇,种植面积4500余亩,亩产棉花籽棉300~350公斤,豌豆鲜荚500~700公斤,总产值6000元以上。收获后的豆蔓用于还田,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和可持续发展。

莲都:蚕豆/春玉米-水稻三熟模式

  蚕豆、玉米是莲都区的优势旱粮产业,2013年播种面积分别为2.05万亩和1.52万亩。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农田生产效益,莲都区开展了经济高效、粮食高产、可持续发展的多熟制农田耕作制度创新,研究推广了鲜食蚕豆/春玉米-水稻三熟种植技术,高产田块全年亩产值接近万元。该技术模式较大幅度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比原来二熟制增加产值20%以上;且多熟秸秆还田,改良土壤,达到土地用养结合,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全区应用面积达1800余亩。

临安:迷你番薯-迷你番薯-蔬菜一年三熟模式

  迷你番薯是临安市的优势特色产业,2013年迷你番薯播种面积1.6万亩。在种植模式上,近年来临安市重点研究推广了迷你番薯-迷你番薯-蔬菜多熟制种植技术,实现一年三收,全年亩产值达万元以上。该模式茬口搭配合理、季节衔接紧凑,资源利用率高,稳粮增效作用显著。

庆元:毛芋/毛豆—玉米+萝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庆元县示范推广的毛芋/毛豆—玉米+萝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实行粮经搭配,隔年水旱轮作,一年四熟,钱粮双收。据调查,亩产值与亩净利均超万元。该模式主要分布在松源街道、濛洲街道、屏都街道、竹口镇、黄田镇、淤上乡、安南乡、五大堡乡等地,2013年全县推广应用650多亩,已成为当地低山区农(菜)民致富的模式之一。

南浔: 浙北地区薯稻轮作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南浔区是浙北粳稻主产区,全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1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甬优系列等长生育期超级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造成冬种季节紧张。为破解浙北稻区冬季作物种植季节紧、效益差、季节性抛荒突出等问题,南浔区从2013年冬季开始积极探索浙北稻区马铃薯—水稻高效水旱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首次示范即获成功,取得了明显成效。

松阳: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四熟模式

  鲜食蚕豆、玉米是松阳县的优势产业,2012年播种面积分别为1.5万亩和1.7万亩。近年来,松阳县开展了以经济高效、粮食高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多熟制农田耕作制度为主的创新,研究推广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多熟制种植技术,实现一年四种四收,全年每亩产值在万元以上,高产田块达到亩产“吨粮万元”。该模式比原来三熟制增加产值20%以上,全县应用面积达2000余亩。

诸暨:杂交糯高粱一种二收栽培模式

  诸暨市农民有种植糯高粱酿造高粱酒的传统,全市去年糯高粱种植面积2.75万亩,其中采用一种二收栽培模式的占75%以上。这种栽培模式利用了高粱茎基部腋芽再生能力强的优点,在栽培技术上适当改进,播种一次收获二季,减少育苗、移栽等多项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磐安:浙贝母/春玉米-秋大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

  磐安县是浙贝母的主要种植区之一。根据浙贝母种植季节时空差异及栽培要求,磐安县从当地实际出发,粮经结合,通过科学接茬、引进良种、适时播种、合理配置,旱地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目前,该模式还分布在东阳、缙云等浙贝母种植区,由于种植习惯不同,播种期稍有差异,年应用面积1500亩左右,亩产值2.5万元左右,亩净收入1万元以上。


浙江日报 人文·体坛风云 00016 大力发展旱粮生产 浙江涌现十大模式 2015-11-23 浙江日报2015-11-2300006;浙江日报2015-11-2300007;浙江日报2015-11-2300010;浙江日报2015-11-2300014;浙江日报2015-11-2300018;浙江日报2015-11-2300021;浙江日报2015-11-2300026;浙江日报2015-11-2300008;浙江日报2015-11-2300012;浙江日报2015-11-2300017;浙江日报2015-11-2300022;浙江日报2015-11-2300025 2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