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超1200亿元,推出256项治堵创新举措
治堵三年,群众满意度高了
本报杭州11月20日讯 (记者 张帆) 截至10月底,推进近三年的浙江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程已投入超1200亿元,共推出256项治堵创新举措。据国家调查总队每年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人民群众的城市交通满意度从2012年底的65.3%提升到2014年底的80.8%,提升了15.5%。这是记者20日从省治堵办情况通报会上获悉的。
开展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之际,浙江启动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程,吹响了五年治堵的“冲锋号”,在国内率先在省级层面向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这一世界性难题发出挑战。
三年来,省治堵办积极协同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督促指导各市,咬住治堵工作总目标,在“改观”和“满意”上作文章,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综合施策,大胆破题,将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这一定性目标,分解为14个可量化考核指标,分市下达任务书,对各地市治堵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全力推进治堵工作,取得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其中2013年、2014年全省分别投入治堵资金407亿元和426.35亿元。今年1-10月完成投资404亿元,预计将再创新高,全年突破500亿元。
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治堵机制强力推进,形成高压急进的态势,全省治堵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市围绕治堵关键环节,不断出新招、出实招、出狠招,出台创新举措。如杭州市全面推行“双限”新政、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实施老旧小区综合交通整治。宁波市将创建公交都市与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有机融合,集约利用土地,尝试公交综合体建设;温州市推出个性化定制公交服务,微信处理事故等。
三年来全省新增公交车辆4728辆、新增公共自行车20万辆、公交专用道419公里、公交站点475个、公交首末站63个,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改造133对,全省平均公交分担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公共自行车,从单一的杭州市发展到全省11个设区市和53个县(市、区),达到28万辆。
各地坚持“织路网、打卡口、接断头”,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交通治堵的“基石工作”来抓,更加重视城市道路的网络完善、功能提升和管理挖潜。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77条,改善影响通行拥堵点249处,打通影响交通通行的断头路153条,新增停车位50.53万个,旧小区停车位改造2.02万个,地下空间开发3007万平方米。杭州、宁波轨道交通大建设成效初显,已开通运营地铁5条(段)。
科技治堵水平不断提升。今年4月1日各设区市实现城市交通运行指数同步发布,这标志着我省在科技治堵、打造智慧城市的实践上取得突破。集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公交、停车、秩序管理为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初步建成,城市交通大数据互联、共享、利用机制基本建立。除服务于政府部门决策管理外,各市还高度重视信息化应用,杭州市发布“交通杭州”APP公众出行信息软件,宁波、金华、嘉兴等地实现了通过掌上平台“宁波通”、“金华行”、“禾行通”APP实时查询公交出行信息,服务公众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