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体坛风云

一方丝巾的美丽蝶变

万事利“精耕细作”弘扬丝绸文化

  本报记者 顾志鹏 通讯员 张珂

  秋雨绵绵、寒意渐浓。而在刚过完企业40周年生日的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屠红燕眼里,2015年的秋冬并不寒冷:始于10年前的万事利丝绸产业转型已喜结硕果,据万事利集团2015年半年报显示,集团丝绸板块销售同比增长25.6%,利润同比增速也保持在15%以上。实业、金融、资产三大业务板块持续发展,渐入佳境。两代企业家40年的坚守,让一方丝巾实现了美丽蝶变。

  “为迎接企业创立40周年,我们精心策划举办了一场‘梦回红楼’民族交响音乐会,一台‘璀璨’时尚秀,都非常成功。”品尝到转型甜头的屠红燕告诉记者,万事利一贯坚守实业,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用了10年时间转型升级为丝绸文化创意企业,万事利还要开展二次转型,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突出环保、健康、时尚文化内涵,目标是升级消费品品牌,比肩国际大牌。

  “传统产业不能固步自封,要走出去、请进来,扩大国际化视野”,万事利收购了法国极富盛名的百年丝绸企业MARC ROZIER,开始让“法国制造”为自己“代工”,改写了中国丝绸“低端、廉价”的国际形象。聘请前爱马仕丝绸控股集团CEO Patrick Bonnefond(中译名:巴黎特),担任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CEO,全面负责该集团丝绸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推进万事利“法国制造”高端丝绸品牌。

  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对于喜欢丝绸文化的人来说,除了中国丝绸博物馆之外,位于江干区天城路68号的“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是个好去处。这家常年免费开放的民间丝绸博物馆,收藏了我国各时期的上千件丝绸制品,有明清的宫廷、民间的刺绣服饰和绣品,也有万事利建厂以来的盛会作品,像北京奥运会上的青花瓷颁奖礼服、上海世博会上的《金石印像》丝绸印谱,APEC会议上的礼品围巾。《红楼梦》写过一件“雀金裘”,贾宝玉从贾母那里得来的御寒斗篷,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光华灿烂、极其珍贵。宝玉不慎将衣服烧了一个洞,街上裁缝不敢修补,靠重病的晴雯连夜补好。在博物馆就可以看到这件稀世珍宝的实物及制作工艺。

  去年3月28日,集丝绸工业生产、参观、教育及旅游于一体的万事利下沙工业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工业园定位与万事利丝绸品牌建设吻合,与丝绸数码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相配套,设计时尚大气。1号大楼定位于丝绸工业博物馆的展示区、万事利国家级技术中心,3号大楼则用于万事利丝绸科技公司建设现代化的数码印花科研、生产基地,新增数码信息化印花设备130余台,从而形成年产各类数码印花织物900万平方米的能力。这印证了万事利40年来,从一个乡办的笕桥绸厂,发展到如今现代化企业集团的完美转身。

  作为中国丝绸领导品牌,从产品制造升级为文化创造,万事利完美演绎了“丝绸传统产业+文化创意+高科技=丝绸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在市场上长袖善舞的同时,江干区国税部门主动发挥职能作用,利用“有形之手”助力企业走稳转型之路,让古老的丝绸文化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再放光芒。

  近日,由江干区国税局领导带队的定点联系企业服务小分队走访了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一方面帮助企业排查涉税风险,提供个性化的税务风险管理建议;另一方面建立起税企高层联系机制,加深双方长期了解,开通接收和解决企业意见建议的绿色通道,税企合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实施受理退税后2个工作日内退税到位。2015年1~10月,共为杭州万事利进出口有限公司审核办理出口退税3864万元,保证了退税资金的快速到账。

  在江干区国、地税的精心筹备下,11月10日,杭州市城区首个纳税人权益保护协会分会在江干区正式成立,万事利集团在纳税人权益保护上有了温暖的家。“在这里,会员企业能够得到税法宣传、税企沟通、诉求协调和维权保护等服务,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有了更加有力有效的保障。”江干区国税局负责人如是说。


浙江日报 人文·体坛风云 00016 一方丝巾的美丽蝶变 2015-11-20 浙江日报2015-11-2000006 2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