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江南录

勾山
延武小学

  冯行义

  过去勾山有一所私立小学,即现在勾山小学前身,是勾山乡绅李拙子为纪念留学日本的儿子延武病逝东洋而命名的学校。李拙子逝世前,为保证学校长期办下去,置田40亩,以租谷维持学校日常经费,约在1922年我父冯秋萍应聘任教,直至解放初其退休,长达30年,冯先生也成为勾山人尊敬的老师,许多人家三代人都是我父亲的学生。

  父亲在勾山延武小学执教30年,认真指教,严谨学风。延武小学校舍是两间平房计10亩,两幢之间是花坛和水池,屋前是置有篮球架的操场,操场占地三四亩,还有沙坑、秋千、爬杆等体育设施,屋后则为一个小小的菜园子和小池塘。

  我家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因岱山沦陷而举家迁至普陀勾山,这一住就是整整11年。那时学校常年为两个班级,有1至6年级,进行复试教学。即使在战乱期间,其他学校停办听课,惟独延武小学坚持不懈,也有日本兵闯入,一看校史室有与日本的关系,又看学校秩序井然,也“阿以、阿以”地退了出去。

  大概在1991年,我家住在定海城区桑园弄教委宿舍5楼,一天来了两位古稀老人冯明铨夫妇,他们是勾山人。冯明铨,原任大连市委秘书长,他是来了解他的老师冯先生情况的,因我父已过世,打消了去岱山打探的念头;聊天中,冯明铨告诉我,父亲的一些学生即他的同学,有的出任过瑞典大使馆参赞,有的当了大学教授,有的在公安系统,特别提到参加新四军的周中奎即周山烈士。我回忆起解放前,父亲收到过一些从解放区寄来的报纸和革命书籍,就是他们托人捎过来的。

  我的老家在岱山,祖父是岱山少有的前清秀才,开私塾,民国初推行新学,他将父亲送到岱山蓬莱书院读书;父亲后考入浙江省立宁波中学,文化基础扎实,从事小学教学可谓得心应手。

  我父一生从事教育,没什么遗产,留下的仅仅是农村的几间祖传老屋。可以说是清贫一生、节俭一生,但却给我们忠诚教育、始终不渝的精神。他任教延武小学30年,是他毕生唯一的事业,虽然中途我外公也曾召他去上海洋行工作,但父亲却安于清贫的教书生涯,坚持教育岗位,一代代学生成长,父老乡亲对老师的崇敬,我们耳濡目染影响颇深。我们5个兄弟姐妹都先后走上了教育岗位,成为“教师之家”。

  (作者今年82岁,退休前系舟山市教育局干部)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江南录 00018 勾山
延武小学
2015-11-20 4077384 2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