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艺术的交融

  乙未暮秋,我有幸参与文艺采风交流活动,得以来到一片巍峨清冷的圣灵之地——青海。

  一路有摄影家、音乐家、书画家随行交流。我们饱览了塔尔寺、青海湖、玛多县……圣洁美丽的景色让人的灵魂仿佛都得到了净化,突如其来的高原反应也不时提醒着我们正身处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在三江源头这片峰峦重叠、神秘幽远的土地上,数千年的文明留下了无数意味深长的背影。

  我们一行人穿越海拔4829米的巴颜喀拉山,抵达玉树州。如果没有那场灾难,玉树恐怕会继续安详静默地存在着,不为人所知。然而就在玉树,我却收获了一份此行中最让人回味悠长的属于书法文化的回忆。玉树信奉藏传佛教,颇多当地人在藏文书法方面很有造诣。玉树书法家协会主席扎嘎先生赠送了一幅书法作品给同行的队友,文字形态刚直疏朗、静穆清秀,民族特色浓郁。我们在采风途中,常常见到藏文书法被镌刻在岩石峭壁上,新寨玛尼石堆就是最好的例证。石上均刻着佛像或者经文,最常见的就是藏传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从形式到色彩都带有浓郁的藏族风格。

  据了解,藏文书法有1000多年的历史,藏族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书法艺术,孩童入学之初,主要就是学习书法。藏文书法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乌金、徂仁、白徂和酋体等数十种字体,经过千百年来的沉积,有关藏文书法的书经、笔论,有上百种之多。除了正体外,藏文的草书在藏语叫“确依”,其笔道忽粗忽细,忽纵忽收,字体忽大忽小,乍徐还疾,其笔法淋漓酣畅,血脉贯通。如激电奔流,似惊蛇入草,令人惊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许多民族在各自发展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记录本民族语言的文字,产生和流传了极其丰富的古代民族文字文献,发展了自己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华民族多样文化的历史见证和宝贵文化遗产。如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满文、锡伯文、傣文、傈僳文、佤文、景颇文等等。历史上就有汉字书法与少数民族文字书法并用并美的佳话。《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是用西夏文、汉文共同书写,《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用回鹘文和汉文书写,北京居庸关云台券门内壁的《元如来心经石刻》甚至使用了梵文、藏文、八思巴文、回鹘文、西夏文、汉文6种文字。

  不少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的发展过程中,通篇结构、章法布局、首尾呼应、气运流动、起伏随势、笔毫捻转、寓情寄意都深受了汉字书法传统的影响。书法家们在书写工具、纸张运用、落款用印、美学理念方面也与汉字书写其实有着诸多一致,亦是对汉字书法文化的一种别样弘扬。

  青海的采风之旅,为我们解读了雪域高原的神秘风情,留下了许多美丽的回忆。此行感触良多,也祝愿藏文书法与其他民族文字书法艺术一样,能够发扬光大,建筑更高的艺术价值。

  (题图摄影:浙江传媒学院 李华春)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艺术的交融 2015-11-20 4074272 2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