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袭:改变全球反恐格局
●巴黎恐怖袭击事件是人类共同的悲剧,与我们息息相关。
●俄法联手打击恐怖组织,必将大大改善俄欧关系,带来国际反恐新格局
●美国实施全球反恐以来,全球死于恐怖主义的人数增长了4000%
●恐怖分子在欧洲国家的本地化说明,西方社会结构存在着严重问题
本报记者 顾周皓
法国总统奥朗德17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就加强协调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进行讨论。双方同意,两国军队和情报部门将建立更加密切的接触和协调以打击恐怖组织,并筹划建立一个打击“伊斯兰国”的独特联盟。同一天,美国白宫发表声明说,法国总统奥朗德将于24日访美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讨论两国合作反恐。
一时间,法国巴黎恐怖袭击案件再度向全世界敲响了恐怖主义的警钟,一个新的全球反恐联盟呼之欲出,世界反恐格局从此变得不同。
面对恐怖主义需全球合作
这次巴黎恐怖袭击案,会让人顿时有这样的感想:为什么又是法国?的确,1月份,巴黎发生沙尔利周刊遇袭事件;8月,若不是几名美国士兵及时出手,法国高铁列车恐怕已经血流成河;11月13日,就在三年前法国总统奥朗德公开承认叙利亚反对派联盟的同一天,花都巴黎又遭遇如此惨痛的袭击。连续不断的恐怖袭击,虽然让人对法国国家安全体系的能力产生质疑,同时也说明,在恐怖分子已经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来蛊惑人心招募成员的今天,面对恐怖主义全球化本土化的形势,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难以做到滴水不漏万无一失。恐怖主义是针对全人类的暴行,反恐也需要全球各国进一步的合作。
此次巴黎恐怖袭击一时很难像“9·11”事件那样,令西方国家再度联手大动干戈。“9·11”事件之后,美国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以及在北约组织中的影响力,拉动北约各国发起反恐战争,使得中东地区和整个国际政治格局的地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法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注定其无法像美国那样发动全球式的反恐。在恐怖袭击发生之后,法国除了抓捕恐怖分子之外,无非是多出动几架飞机,向叙利亚的“伊斯兰国”组织基地多投下几十枚炸弹。而过去的经验表明,仅仅依靠空袭,难以对恐怖分子实施实质性的打击。
因此,法国必然要寻求各方面的合作。而近期打击“伊斯兰国”最为积极也最有成效的俄罗斯显然是首选。何况俄罗斯也有自己的切肤之痛:在埃及坠落的俄罗斯客机已经证明是遭恐怖袭击。考虑到之前“伊斯兰国”声称自己击落了这架客机的表态,“伊斯兰国”实施了此次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极大。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恐怖分子又一直是毫不妥协的强硬态度,法国急切需要俄罗斯这样的强援。法俄联手反恐,必将大大改善目前因乌克兰问题而陷入冷淡的俄欧关系。
同时,“伊斯兰国”的暴行人神公愤。在各方压力下,美国恐怕也会增加与俄罗斯在反恐问题,特别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合作。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也是展示大国实力,扩大自身影响的大好时机。
在西方国家的“世界秩序”当中,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与尊重。这种“世界秩序”的局限性也是中东地区长期陷入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未来看,如何在全球,在每个地区建立起一个国与国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政治秩序是防范恐怖主义、维持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中国应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一个积极有为的角色。
反恐应避免越反越恐
对于法国遭受的不幸,我们在哀悼、悲伤的同时,更应关注如何才能彻底地防范恐怖主义威胁。“9·11”事件已经过去14年,世界各国为反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如今恐怖主义仍在全球蔓延。这不禁让人们反思,反恐为何越反越恐?谁该为此负责?
“9·11”事件之后,西方国家站在道德高地之上,拉起反恐战争大旗,一呼百应。如果当时西方国家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成功孤立恐怖分子,恐怕就不会有今天越反越恐的局面。遗憾的是,西方国家在这场反恐战争中,先是未能反省自身内在问题,简单的以血还血,以国家暴力应对恐怖主义;又在反恐战争中夹杂过多私心,以反恐之名行谋利之实;最后在反恐中采取双重标准,以一国之好恶判定恐怖分子标准。致使反恐斗争至今徒劳无功。
伊拉克战争,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推翻萨达姆政权,结果不但导致了西方国家反恐联盟的大分裂,同时也使伊拉克陷入无尽的混乱和动荡之中。在“阿拉伯之春”当中,西方国家在推翻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之后,又向俄罗斯的盟友叙利亚出手,公然采取双重标准,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将叙利亚推入了内战的深渊。西方国家的干涉,令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极端势力乘机兴起,从而造成“伊斯兰国”数年中迅速坐大的局面。
美国《外交政策》6月份发表一篇题为《恐怖主义在除美国之外的几乎所有地方大行其道》的文章。文章称,美国实施全球反恐以来,全球死于恐怖主义的人数增长了4000%,而且增幅越来越快。全球死于恐怖袭击的人数从2013年的17981人上升至2014年的32727人,增长81%。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14年,美国全年死于恐怖袭击的只有24人,而“9·11”事件以来,美国平均每年死于国际恐怖主义的人数是28人。
由此可见,对于美国来说,其主导的国际反恐行动可谓非常成功。但对于全世界,特别是对于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这样的国家来说,却是巨大的灾难。3600万人口的伊拉克,2014年死于恐怖袭击的达到1.5万人。难怪在巴黎恐怖袭击之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会发表讲话说:“法国今天遭受的野蛮恐怖袭击,是叙利亚人民在过去5年中一直都在经历的。”
西方国家应正视自身问题
面对着越来越频繁的恐怖袭击,有些人认为这是“文明的冲突”。这种说法恐怕是故意将恐怖分子套上宗教的标签,从而为西方国家失败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开脱。
回顾近年来欧洲发生的恐怖袭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发动袭击的成员有很多是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据统计,仅法国就有一千多人参加了“伊斯兰国”组织。巴黎恐怖袭击,恐怖分子中就有法国公民。
恐怖分子在欧洲国家的本地化说明,西方社会结构仍然存在着严重问题。大量来自中东北非地区的穆斯林移民在西方社会有着强大的疏离感和不安全感,其中一些年轻人虽然长期在那里生活,但认同感不高,思想理念同西方格格不入,总感到深受压抑,加之当地制定许多限制穆斯林的法规,更增加他们的不满,对自己身处的西方社会充满了仇恨。“伊斯兰国”轻而易举就能将这些年轻人对社会的极端不满引导为恐怖主义。
当前,西方社会一方面接纳了大量穆斯林移民;但另一方面并不能让这些穆斯林新移民产生归属感。即使没有外部恐怖主义组织的召唤,这些无法融入当地社会的移民也会以其它方式进行反抗。法国、瑞典、德国、丹麦等国家近年来都发生过大规模的穆斯林社区骚乱,法国穆斯林社区在2005年发生的骚乱持续三个星期,焚烧车辆数千辆,许多商家遭到洗劫。
因此,西方社会要彻底解决恐怖主义问题,除了直接对“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进行打击之外,还需要对自身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进行改革,让大量的穆斯林新移民能够真正融入当地社会。但遗憾的是,目前看来,新移民和本国人之间的冲突带来的只是西方国家中极右势力的兴起,而不是改革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的改革。
巴黎恐怖袭击虽然史无前例,令法国遭受了难以承受之痛。但是,如果法国政府和其他西方国家不改变反恐的基本方式,如果它们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让穆斯林新移民融入当地社会,欧洲反恐的前景恐怕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