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400余家机构入驻公益平台

“涓涓互助”汇大爱

  本报记者 张丽

  窗外,是车水马龙的杭州丝绸城;楼下,是家长里短的十五家园小区,“涓涓互助”创始人鲁达的办公室就在此。“我喜欢这种邻里守望互助的温情。”他所创办的“涓涓互助”,正是基于这种理念的公益服务平台。

  手机软件“涓涓互助”正式上线已两个月。打开软件,为双职工家庭开设“四点半学校”、帮寒门学子上大学等公益项目,被各公益机构发布在平台上,见到感兴趣的项目,只要点击下面的按钮——“我要涓助”,不仅可以捐赠自己的金钱,也可以提供自己的想法等。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鲁达对此一直很关注。

  创办“涓涓互助”前,鲁达曾在阿里公益工作,深知目前做公益事业的困境:“数量庞大的求助,真伪难辨,结果导致捐赠不畅或求助无门,我们希望搭建公开透明的平台,甄别真伪。”

  在“涓涓互助”平台,把关者由两部分人员组成:当地的民政工作人员和捐赠者线下核实,对此进行后续反馈、实名评价。“差评多的项目自然就破产了,发起项目的公益组织信誉也会受损。”鲁达说。

  鲁达创建这一平台,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培育草根公益组织。“对于社会来说,公益组织越是百花齐放,对群众越有利。”但是,他曾亲眼见到,一些人“挂羊头卖狗肉”,凭借各种活动公关,拿到公益捐赠后就消失不见。还有一些人踏踏实实做公益,但因资源有限,筹不到善款。

  如今,已有400多家公益机构入驻“涓涓互助”平台。几乎每天都有公益组织发布公益项目,寻求众人的帮助。

  日前,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工作人员在“涓涓互助”上发布了名为“筑爱回归”的公益禁毒服务项目。

  某社区戒毒人员成功戒毒后想回归社会、努力赚钱,于是打算学驾驶、开出租车。因没有存款,需要筹集读驾校费用。该项目发布后,筹集到了4500元学费。

  “一般的公益组织可能关注一些大的慈善事业,‘涓涓互助’也关注我们身边的事。”“涓涓互助”另一个联合创始人郑杰说,这个互助平台的落脚点,是发动身边人关注身边事,最终帮助社区进行治理。

  得益于“涓涓互助”,北落马营社区几天前获得10万元的环境改造捐赠款。北落马营社区位于杭州紫阳街道,是典型的老旧社区,停车难、环境差,小区居民一直对此有怨言。社区工作人员商量后,将环境改造项目发布到“涓涓互助”平台,社区居民、辖区企业纷纷捐赠,筹集了10万元改善款。

  “这种互助营地,是‘远亲不如近邻’的一次现代化回归。”郑杰说。

  “涓涓互助”的出现,引起了不少公益人的关注。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徐永光说,目前,全国已经有54万个公益组织,公益从业人员2000万人,这些数字仍在不断攀升,但是社会的公益服务需求与公益平台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差距。“涓涓互助”这种草根互助平台的出现,实现了基层组织、公益组织、捐赠人以及受助者的资源互通,通过互联网平台建设高效与透明的公益环境,或许能帮助更多人。

  浙江资深公益人大北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公益平台,但也担心,背后的商业模式会不会掩盖掉其公益性。

  鲁达表示,目前还没有打算对公益组织、捐赠者收取任何费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激发人们内心善的基因,让世界变得更有爱。”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涓涓互助”汇大爱 2015-11-19 4055783 2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