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一切为了救援,一切为了灾民

  本报丽水11月17日电 (记者 施晓义 见习记者 郑欣慰 张韬 实习生 项捷 李璐) 11月17日,里东灾情发生的第4天,在救援工作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失去家园的灾民,时时刻刻感受到了来自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

  爱心饭菜暖人心

  丽水的“彪将军”餐饮连锁店特意关闭一家店,腾出人手,为灾民安置点提供不少于100人的餐饮服务。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志愿者,为灾民提供点点滴滴的服务。

  在安置点有一个灶头,两位村民一直在灶边忙忙碌碌。“早上3点多就起床准备三餐了。晚饭后洗刷碗筷、整理消毒,一般10点左右弄完。”村民李淑娟说。

  她们从14日开始就一直做着这件事,“脚都快站不牢了,但是只有让乡亲们都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挺过这一关。”李淑娟显得有些疲惫,但还是一直在忙着手里的活儿。在这次的灾害中,李淑娟家的老房子被压塌了,新房也成了危房,晚上就睡在安置点,虽然担心今后的生活,但还是坚持为更需要照顾的村民服务。

  让生活干干净净

  为保证安置点的环境卫生,给受灾村民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休息地,莲都区环卫局组织了两个保洁公司、共计60名环卫工人,投入到安置点和救援现场的保洁。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队伍,当中年纪最大的保洁员张春龙老人今年已经73岁了。

  65岁的叶清祥是一名垃圾清运员。饭点是他一天当中最忙碌的时候。17日晚5时一刻,匆匆扒了几口饭,他又开始了新的“战斗”。

  临时安置点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叶清祥清晨3时就起床了,清扫完市区的包干地段,吃过午饭就到了里东村,一直会忙到深夜。虽然很累,但他说能为灾民做点事情,很开心。

  “灾民住到哪儿,消毒工作就进行到哪儿。”丽水市疾控中心健教科张海芳告诉记者,灾后因环境潮湿、温度较高,灾害现场蚊蝇容易滋生。为尽量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他们特意梳理出包括不喝生水等7条健康提示,并制作成数张宣传海报,张贴到人员密集的安置点。

  加快建设过渡房

  灾害发生后,里东村的“李氏祠堂”被临时用作受灾群众安置点。为了使受灾群众能拥有相对正常的住宿条件,尽快恢复生产生活,莲都区政府迅速启动过渡性安置房项目。

  目前,里东村东弄坑口的8亩地,已被选定为里东地质灾害过渡性安置房项目建设点。过渡性安置房将由板房和集装箱组成,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住宿条件。

  17日上午,莲都区委托地质专家队对过渡性安置点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勘查,评估结果过两天就会出来。

  “村集体土地调剂的工作已经完成,如果评估结果没问题,我们会在7天内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方案。12月中旬前就能让受灾群众住进去。”莲都区国土分局副局长季建忠说。

  让灾民欣慰的是,永久性安置点初步选址在里东村西南方向的三个地块。17日上午,对于这三个地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也同时完成。

  “安置工作现在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心,明天上午我们会进行永久性安置地块的分户测量工作,为下步村集体土地调剂提供基础资料。只要前期铺垫工作完成,马上就会为受灾群众建设新家园。”季建忠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一切为了救援,一切为了灾民 2015-11-18 4075293 2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