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浙江

文章导航

美丽乡村 再启征程

  美丽乡村 再启征程

  朱凤娟 傅静之

  历史沉淀出乡村之美的淡雅与从容。行走浙江,水净、人文、村美、民富。这一“盆景”到“风景”的嬗变,正是因为历时5年“美丽乡村”建设的精雕细琢,将这份乡村之美锻造得愈渐醇香、愈渐真实。

  净为原色,绿为底色。5年来,全省农村以污水治理和垃圾分类处理为突破点,直面百姓最迫切需要改善以及最难攻破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长效持久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提升。鼓励和激发全社会参与到保护古村落的修复中来,一大批农村文化礼堂成为村民们精神文化的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地农村落地生根,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成为一种时尚。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典理念,培育农村新型业态,“美丽乡村”建设由此争相升级到“美丽经济”的大格局。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当下,十八届五中全会对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些发展理念将成为未来5年浙江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重要指针。

  从山水之美呼唤人文之美,从物质丰足升华到精神富裕——山水浙江,古朴新生,由表及里,再启征程。

环境整治诠释幸福人居

  碧水盈盈、鱼虾欢跃、山水相映……这是一个个美丽乡村呈现给我们的美好画卷。可这一幅幅人水和谐的画面,并非唾手可得。污水治理与垃圾分类,为这些村庄进行了最关键的“整容手术”。

  台州市黄岩区治污先亮“丑”,通过现场会、工程例会、现场督查等形式,将工程中的“丑”及时公诸于众,工程质量问题在萌芽阶段得到遏制,而这种做法贯穿了工程始终。

  桐乡积极倡导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家庭行动,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当地梧桐街道桃园村的治污设施改造,以不给农户增添任何负担为前提,9成的农家洗涤用水、厨房泔水、粪便水都顺利进入污水管网处理。

  以桐庐、金华、龙游、开化等地为典型的垃圾分类,有序推进了农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开化喊出了“砸掉垃圾池、撤掉大垃圾桶”的口号,全民参与垃圾源头分类,截至今年8月底,分发小垃圾桶近20万只,垃圾分类基本实现乡村全覆盖。金华推广的“能烂、不能烂”两分法垃圾桶,被广大网友誉为“中国好垃圾桶”,去年5月其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以来,全市农村进填埋场和焚烧厂的垃圾数量同比明显减少。

  随着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由表及里,城乡居民不仅重新看到了久违的天蓝、水青、山绿,更是为广大农村创造了持续走好的生活品质。没有堵车,没有雾霾,大家都开始关注美好生活的真实内涵。

馥丽乡风传承文化之魂

  深秋的阳光斜照进走廊,窗前一位老奶奶正手把手教小女孩剪窗花——这是我们在新昌县梅渚村一个老台门看到的温馨一幕。该台门今年刚刚完成修缮,原本破败危旧的楼板变扎实了,样貌看上去还是古韵悠悠。

  保护。如何破解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难题,实现历史文化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浙江在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上,既亲近自然又回归传统,既挖掘历史底蕴又不失文化元素。肩负保护重责的主角进一步从官方转向民间,社会参与古村落保护的热情不断激发,东阳市北后周村、李宅村村民分别自愿捐出300万元和500万元用于古建修复。

  传承。各地纷纷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深度发掘具有“地域乡土味道”的建筑文化,依托村内祠堂、会堂、闲置校舍等场所,建设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文化礼堂,孕育崇德向上的文明新风。

  利用。在塑造美丽乡村的精深过程中,浙江各地更注重把保护乡村农耕文明和自然原始淳朴之美作为第一追求,建设了一批具有文化基因、江南特色、地貌特点、百姓满意的村居,如畲乡风情景宁村舍、大海气魄玉环石屋、溇港相映水乡民居等;深度挖掘农耕传统、民族风情和民间技艺等乡土文化,“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精品村让古村落成为乡村休闲游的热点……

情有所寄共建精神家园

  星罗棋布在浙江大地的文化礼堂里,农家儿女津津有味地看电影、听讲座;村头新落成的农民广场上,他们自编自导,排演自己的“村晚”;书香阵阵、网通全球的图书馆内,他们读书看报,了解更大的世界。来自城镇的演出团队,在田野撒下文明的种子;跨越山水的歌舞走亲,拉近村落间的文化距离;传承失落的特色民俗,重建着村民的乡土自信。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采莲南塘、桑阴种瓜的旧时闲情。而乡村舞台上,唱腔柔美的新编越剧、鼓声阵阵的金华道情,则在新时代里点亮农村百姓的精神生活。

  村民们因文化礼堂而凝聚,农村沉睡已久的乡土情怀因凝聚被“唤醒”。在家园馆里看“乡愁”展,去欢乐大舞台看《“我们的村晚”文艺演出》,在道德讲堂听讲座,上图书阅览室看书学习,去文体活动室打乒乓球……这是余姚泗门镇谢家路村新建的五星级文化礼堂,不间断地带给村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像谢家路村这样的五星级村文化礼堂,在余姚已有64家。

  青山绿水间,白墙黑瓦下,文化礼堂不仅满足着农民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的向往,也承载了他们的自豪,孕育着崇德向上的文明新风。礼堂内张贴的孝心榜、和睦家庭榜、爱心公益榜,引发村里的道德竞赛;挖掘、保存非遗民俗,拾起散落的农村文化因子。

  小城大爱,美丽心灵温暖美丽乡村。去年以来,安吉启动“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15万户家庭、46万竹乡儿女共同立家规,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全县已然形成了倡导好家风、传递正能量的良好氛围。没有家规的家庭,就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缺乏教育子女的标准;没有家风的家庭,就缺乏家兴业旺的环境。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安吉通过对各种优秀家规的真心发现、真情记载、真实传播,让每个家庭大力弘扬传统家规,创作富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家规,并已印制完成第一辑《安吉百姓家规家训汇编》数百册,发放到各乡(镇、村)和文化礼堂,供当地的村民学习借鉴。

美村富民灌溉美丽经济

  围绕“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是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发展之路的题中之义。

  玉环县龙溪镇山里村引进动漫文化嫁接农业,吸引了20多万游客前来;常山精心培育4条风景线,将特色农业、生态景观、顾村老街、民俗节庆等元素串在一起,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带;建德利用电商作为助推器,其阿里巴巴建德产业带和农食馆上线企业超过200家,仅2014年就实现线上交易9000万元,带动线下交易4.2亿元;新昌县运用“联建物业、联购商铺、联办基地”的三联机制,让集体经济薄弱村年增收1800万元;绍兴市越城区着力打造以“西桐八景”为品牌形象的美丽乡村示范线……从内部发力到内外联动,浙江的农民增收有了更宽的事业。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打造“第六产业”。

  放眼浙江的美丽乡村,正从“景美”向“人美”跨步迈进,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让千万农家儿女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美丽乡村升级版之县市探索

垃圾治理: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处理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德清率先实施城乡环境“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抓好项目进度与质量,加强宣传引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全县建立专业保洁队伍3800余人,实施统一保洁;每个行政村建设2~3个环卫收运点,统一收集村域范围内的垃圾;实行垃圾直运,采取一次性压缩至终端的处理方式。建立专业的绿化养护队伍280余人,实施统一养护。

农村电商:电商村制造传奇

  未来几年,浙江将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使之成为浙江农村筑梦“绿富美”的金钥匙,破解“三农”问题的新出路。去年以来,临安主攻农村电商、强攻工业电商、巧攻旅游电商、试攻跨境电商,紧紧抓住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推动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临安不仅有着以炒货经济享誉网络的白牛村,还计划在短期内完成200个阿里巴巴农淘项目的建设,让电商成为美丽乡村打造美丽经济的新机遇、新常态。

民宿经济:地方标准首出台

  伴随农家乐和各种民宿的炙手可热,客栈、民宿品质层次不齐、管理粗放的现状亟待改观。上个月,宁波首个《特色客栈等级划分规范》正式发布。该标准同时规定,优秀的客栈在开业半年后也可申请评定“叶级”,游客今后入住当地的特色客栈时将可“择叶入住”。

  美丽乡村升级版之专家建言

  浙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创地,美丽乡村建设充分体现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前瞻性。”“十三五”期间,浙江必须与时俱进地把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参考德清等地美丽乡村建设最新进展,具体来说,可着力在以下5个方面提升水平。

  一是全面小康美丽乡村,就是要通过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让农民过上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二是绿色发展美丽乡村,就是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保护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生态产业,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农村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是文化为魂的美丽乡村,就是要充分体现文化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软实力作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村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四是城乡一体的美丽乡村,就是要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使美丽乡村让城市更想往。五是精心经营美丽乡村,就是要在建设美丽乡村同时,经营管理好美丽乡村,建立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做到乐居乐业乐游乐活,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成为市民休闲养生的生态公园。

  顾益康(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三农”发展组组长)

  当下的浙江,山水景致、田园风光,各地差异不大,能彰显美丽乡村个性的是当地的人文传统。作为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所能提供的休闲旅游品种,各地可能大同小异,能让人记住的就是特色民俗民风,以及不一样的故事传说等。深入挖掘和充分彰显人文传统,是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要义。

  挖掘人文传统,要继续扎实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修复历史建筑,挖掘整理文化遗产和优秀民俗,努力把历史文化村落建成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乐居乐业乐游的美丽村庄。

  保护人文传统,既要重视物化形态的保护,更要重视人文传统的传承。人文传统的传承要有合适的载体。要继续扎实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发挥它精神家园的功能,通过乡贤事迹的宣传、集体礼仪的培育、民俗活动的开展、节庆活动的打造,使得人文传统可视、可感、可亲。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就会内化于心,外化与形,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余振波(浙江省文化礼堂建设专家组成员)

  本版素材由省农办提供


浙江日报 美丽浙江 00021 美丽乡村 再启征程 2015-11-16 浙江日报2015-11-1600006;浙江日报2015-11-1600007;浙江日报2015-11-1600011;浙江日报2015-11-1600014;浙江日报2015-11-1600015;浙江日报2015-11-1600020;浙江日报2015-11-1600018;浙江日报2015-11-1600019;浙江日报2015-11-1600022;浙江日报2015-11-1600023;浙江日报2015-11-1600012;浙江日报2015-11-1600013;浙江日报2015-11-1600017;浙江日报2015-11-1600024 2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