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美丽浙江

文章导航

瑞安:天瑞地安 和美长远

  瑞安:天瑞地安 和美长远

  黄丽丽

  浙南水之湄,有天瑞地安之城。

  “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过飞云江时留下的佳句,也从侧面反映了瑞安水系交错、山峦叠嶂、阡陌纵横、人文荟萃,拥有一副宜居宜业的好底子。

  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产业基础和人文禀赋,瑞安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有着鲜明的“瑞安特色”。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下,瑞安将“四美三宜两园”的标准细化为 “村美、路美、田美、山美、水美、人美”等“六个美”,以此为抓手推进历史文化村落和美丽乡村精品线、精品村建设。

  按照“两轴五带五片区”的规划蓝图,瑞安开启了重描山水诗境的丹青工程。“浙南邹鲁修学线”、“绿道探幽线”、“智慧感知线”、“温州一家人精品线”、“湿地明珠线”等美丽乡村精品线路重新勾勒瑞安乡村面貌;“中华进士第一村”曹村、世界非遗木活字印刷村东源、“世外桃园”黄林、《温州一家人》拍摄地均路、“茶禅一味·养心圣地”东寺前等一批历史文化村落焕发生机;陈岙、荣祥、呈店、河溪、大京等50多个美丽乡村精品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在今天,美丽乡村的意义早就超越了外表的靓丽,而升华为产业美、生活美、人文美。瑞安以“有山水资源依托、有优势产业支撑、有传统文化特色”为标准精心打造的精品村、重点村和精品线层层递进,不仅让乡村面貌得到了改观,更带来了农民生活的改善。2014年瑞安市实现生产总值678.8亿元,其中实现农业产业增加值19.4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682元,同比增长10.4%,增幅连续6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广袤的乡村大地,一度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短板,如今通过美丽乡村创建,正跃升为带动地方发展的活力阵地。在山清水秀的瑞安大地上,大大小小的美丽乡村镶嵌在葱翠碧绿的罗阳大地、云江两岸,一幅青绿其外、人文其里的写意田园山水画正在瑞安的版图上徐徐展开。

村庄之美 农房改造,让乡村更宜居

  此心安处,才是家乡,古往今来,安居都是乐业的第一前提。瑞安的美丽乡村建设把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放在首位,把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多种方式推进旧村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新殿后村地处陶山镇白岩山入口处,素有宗教文化特色村之美誉。近年来,白岩山旅游接待与日俱增,给新殿后村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是现有的村居布局和条件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也对落后的村居现状提出了强烈的改造需求。

  2012年7月在陶山镇的组织牵头下,新殿后村开始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并成为瑞安市首个整村拆建的村子。第一批整村搬迁工作于2013年5月启动,2014年1月项目开始动工,计划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26幢180套、每套170余平方米的多层住宅。

  “新殿后村的规划尽可能地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山体和溪流,延续村庄原来的布局和肌理,让村居与白岩山景区相融合。”陶山镇副镇长黄益光介绍,为了增加村民的邻里感和归属感,建筑利用篱笆、廊道、石柱等原生态用材,更多地体现马头墙、坡屋顶、天井等江南民居的建筑元素,尽可能地体现村庄原有风貌。

  蝶变中的新殿后村只是瑞安农房改造的冰山一角,折射出的是瑞安美丽乡村建设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按照“改建大区块,打造大社区”的总体思路,瑞安允许美丽乡村建设村对农房进行就地改造,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格局,成功打造了陈岙、新殿后、坳口等一批典型样板。

山水之美 美化山水,为乡村添灵气

  诗画江南,山与水是永恒的旋律和主题。七铺塘河水悠悠,百里云江浪涛涛,生息于鱼米之乡的瑞安人,始终镌刻对水的情感,美丽乡村建设也更加注重江、河、湖的水体保护。瑞安重点推进“云江两岸百里绿道”建设,投入1.5亿元建成7.8公里飞云江治理高楼段绿道工程,特别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成功返清151条垃圾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塘下镇陈岙村曾经是一个遍布违建厂房、污染严重的“倒数村”,但是今年夏天,原生态的游泳池和新开发的漂流项目却让陈岙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惊叹塘下还有这样美丽的村居。

  行走在陈岙村内,眼前排屋有序、古榕成荫,耳旁溪水潺潺、鸟鸣啾啾,仿佛置身于某个高端别墅楼盘,却分明有着城市所没有的自得与闲适。陈岙村党支部副书记董笃权告诉我们,水是陈岙的生命线,陈岙村的改观也是从水先开始。

  从治水、蓄水到卖水,赚到“第一桶金”,并以此为起点,开辟天然游泳池、垂钓、漂流等项目,陈岙做足了水的文章,让汩汩流淌了千百年的陈岙溪水真正“活”了起来。与此同步进行的,是拆除3万多平方米违章建筑,把企业迁入标准厂房,统一生产、管理、治污。

  “陈岙村的崛起之路主要得益于‘三大法宝’,一个同心同德的好班子,一支善作善战的好队伍,一套管用实用的好机制。”谈起陈岙村的变迁,老书记董笃权十分感慨。正是因为有一个好班子、好队伍、好机制,从2007年启动的旧村改造,到2011年216套别墅式套房分房到户,全村大部分村民住进了新房子。

  如今,陈岙村已经成为一个道路整洁、花木成荫、山清水秀的花园式村庄,成为瑞安农村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典范。另外,为了给乡村腾出发展空间,瑞安以山体绿化彩化为抓手,2014年完成绿化造林1.4万亩,成功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与温州市成功联创为“国家森林城市”。湖岭、高楼两个镇被命名为“浙江省森林城镇”,新增省级森林村庄14个。

人文之美 深挖人文,为乡村延内涵

  如果把美丽乡村比喻成一位温婉的江南少女,那么美景是她俏丽的外貌,文化就是她高贵的灵魂。保护乡村文化多样性,寻觅瑞安千村故事,成为瑞安美丽乡村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在“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新格局下,瑞安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与风格立面,实施古建筑的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先后打造了陈岙、黄林、塔石、东源、协山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绿道探幽、邹鲁修学、温州一家人等美丽乡村精品线。

  《温州一家人》为瑞安古村落作了一个非常好的广告。走进故事的拍摄地湖岭镇均路村,小桥流水人家的乡野气息,淳朴善良的村民及保存完好的石木老屋,都让人倍感清新宁静。目前,瑞安通过打造“温州一家人”精品线,将均路村和湖岭镇黄林村串联起来。

  赏完均路村,便可到瑞安现存规模较大、保持最为完整的古村落黄林村去与历史来一段邂逅。据了解,村中现有房龄100年以上的晚清古民宅建筑62间,房龄40年到80年的古民宅227间,基本上采用原木、黄泥和石块建造,与周围山水浑然天成,历经百年而不腐。

  马屿镇邹鲁修学线以耕读为主题,结合天井垟粮食功能区和“中华进士第一村” 曹村进士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将二十四节气设计成24个景观节点,融入到沿线各村中。此外,高楼镇东源村则依托“木活字印刷术”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恢复村庄传统风貌,发展乡村文化之旅。

  古村落的保护带动了瑞安旅游业遍地开花,2014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4.66亿元。

  传世山水,耕读人家,一渠清流尤济远。

  龙延古道,棋落村庄,几笔淡墨可传神。

  瑞安的乡村之美,在于山野之间的天然美,在于产业富民的生活美,更在于人与人之间和谐真诚的质朴美。鸡犬相闻、邻里相助、山水相宜,这才是美丽乡村最真实的流露。在崭新的历史节点上,勤劳质朴的瑞安人相互携手,于美丽乡村建设热潮扬帆起航,共享同一片碧水与蓝天。

  撷 英

综合整治出效应

  瑞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平台,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创业增收、农村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建设内涵和品位。

  与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推进清洁乡村专项行动,近年来每年安排1200多万元用于农村洁化奖补,2014年被评为省卫生强市。与农村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与民宿。与农村优秀文化传承建设相结合,挖掘农村文化特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生活习俗。

公路联网改设施

  为了让生活在乡村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城市交通的便捷,瑞安深入实施农村公路联网工程,完成11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提升,全市910个建制村全部实现主干道硬化。

“先建设后买单”

保质量

  瑞安实行“先建设后买单”模式,落实施工单位责任;通过“招投标+谈判”的模式,以量换价,优选参建单位,简化流程,节约成本;盯住主材抽检、技术人员培训、村民跟踪监督、日常质量巡查、全程闭水试验等关键节点,严把接收验收质量。


浙江日报 美丽浙江 00024 瑞安:天瑞地安 和美长远 2015-11-16 浙江日报2015-11-1600006;浙江日报2015-11-1600007;浙江日报2015-11-1600014;浙江日报2015-11-1600021;浙江日报2015-11-1600023;浙江日报2015-11-1600009;浙江日报2015-11-1600010;浙江日报2015-11-1600011;浙江日报2015-11-1600012;浙江日报2015-11-1600015 2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