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说进口,不必气短

  蒋卫阳

  2015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帷幕刚落,今后一些日子最忙的要数物流业了吧,大街小巷奔走送货的快递员们,用脚步描绘着当下中国火热的消费图景。“双十一”七年之痒,并没有像有人担心的那样出现疲软,相反,还进一步打开了国际化的窗口。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全球化元年,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加入到这场狂欢中来。中国消费者有着家门口之便,更是当仁不让地扮演了网购的主角。

  曾几何时,到日本买小电器、电饭煲;到韩国买化妆品;到澳大利亚买奶粉;到法国买奢侈品……中国消费者的境外消费能力成了全球关注的热点,现在,这些原来需要经过路途遥遥才能完成的购买行为,只需在家中点点鼠标便能完成。跨境贸易成为此次天猫双十一的亮点,它邀请到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个海外大牌参与活动。在电商网站上,“一折买遍全球”“海外好货1.1抢”等广告,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今年“双十一”仅仅过去1分45秒,跨境贸易成交额就超过2014年“双十一”全天成交额,这当中买全球的份额占了大头。国人对海外优质商品的购买热背后,除了面对消费升级这个大趋势,国货在创新和质量方面还难以满足需求这个重要原因外,也与过去我们在进口观念上存在的某些误区有关。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主要提倡多出口,以换取国家建设所急需的外汇。这在当时资金短缺的的情况下,有其历史合理性。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力的增强,这种一味鼓励出口的做法需要适时加以改变。从参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光讲出口,少讲或不讲进口,是不符合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有识之士认为,扩大进口有助于改善国内供给,促进竞争,提高经济效率,弥补国内资源缺口,它与出口一样,都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过去我们对出口的重视多于进口,导致顺差过大、贸易失衡,不仅面临国际社会的一些压力,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也推高了货币供应量,加大了国内的通胀压力。现在应当做到进出口并重。

  受过去强调出口的观念影响,部分国人对进口产生了偏见,甚至与爱不爱国挂起钩来,似乎购买洋货在情理上就气短,人为地给自己设置了消费障碍。这也影响到对进口商品消费环境和相关制度的建设,导致进口商品价格远高于原产国,反过来助推了国人境外消费潮。

  有鉴于此,从今年6月1日起,国家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护肤品、西装、短统靴、纸尿裤等14项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平均降幅超过50%。从实施的情况看,这一举措对拉动消费品进口的作用积极。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与今年前5个月月均水平相比,“降税令”实施的第一个月,就有涉及的14项降税商品进口货值1.8亿美元,增长5%;实征税款2.3亿元人民币,下降14%。“降税令”之下,一些过去在华采取差别化定价策略的国际大牌,也低下了高昂的头。

  “我们只是打开了中国强劲内需的一台小小的发动机,中国真正的内需还未被完全挖掘出来,强大的内需潜力是中国经济巨大机会,我们‘双十一’要做100年,还有93年要做,这还刚刚开始。”马云在“双十一”当天曾对媒体这样表示。的确,如果把“双十一”放到全球市场看,恐怕是万里长征还才迈出第一步。

  那种把购买洋货与支持国货对立起来的看法,在哲学上犯了孤立看问题的毛病,而没有看到其中互相促进的一面。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畅通商品进口渠道,扩大群众欢迎的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落实和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可以预见,新的进口消费潮即将启幕。

  既如是,我们再说进口时何必气短呢!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说进口,不必气短 2015-11-13 4069586 2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