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一水清流,浣江两岸景象新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一水清流,浣江两岸景象新

  浣江,因西施浣纱而名;诸暨,因浣江而名。

  一水清流,诸暨因治水而更美。

  2013年,一场波澜壮阔的“治水大战”在浣江两岸打响。

  2015年,诸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举行河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绍兴市河长大会精神,以誓夺“大禹鼎”为目标,以深化河长制为抓手,进一步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继续以破竹之势打响“五水共治”巩固战、攻坚战、持久战,做到依法治水、全民治水、科学治水、工程治水,奋力推进“两美”诸暨建设。

系统化治水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重拳治理污染源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

  诸暨市坚持“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的治水思路,强整治、重基础、建生态,攻坚克难、铁腕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首先是整治,开展“十大攻坚行动”,铁腕治理污染源头。

  对污染企业实施关停、整合,至8月底,河渠两侧的畜禽养殖场关停的数量,占了全市总量的86.1%;涉水工业企业整治占到83.6%;全市51家铅酸蓄电池企业全部关停;原有20家电镀企业整合成5家搬迁入园。

  专门制订出台环境违法“一律依法从重量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一律依法关停取缔,一律取消政策优补,一律实行媒体公布”的“五个一律”规定,开展企业偷排乱排环境执法“零点”行动。

  对涉及饮用水源地和浦阳江“一干五支”等重点流域周边的农村,则集中开展连片整治,共建成污水处理池9200多座,绿化面积250多万平方米,受益户数达90%以上,大幅减少农村污染源。

  其次是建设,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污水处理水平。

  为全面提升污水管网覆盖率,大力推进市、镇、村三级主管网和毛细管网工程建设。近两年,新建城镇污水管网420余公里,累计建成污水管网800多公里,其中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0%,污水处理厂覆盖范围内近90%的城镇污水实现纳管入网。

  同时,科学布局城乡污水处理厂。已累计投入10多亿元,先后建成市级污水处理厂2家、镇级6家,日污水处理设计能力达23.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7.5%。对污水处理厂未能辐射到的其余镇乡建立19个微动力污水处理池,基本实现污水应处尽处。

  一本排水许可证

  重塑河水“DNA”

  按照“新区铺管、老区截污”的总体思路,诸暨市创新方法,推广“截流井+截流干管”、“渠底分格、雨污分离”等截污新工艺,确保污水应纳尽纳。

  去年开始,对全市所有从事制造、建筑、电力和燃气生产、科研、卫生、住宿餐饮、娱乐经营、居民服务和其他生产、服务等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需经雨污分流改造合格后,再申领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倒逼企业雨污分流、纳管并网。

  目前,已累计核发排水许可证10407本,占全市应发总量的90.5%。

  经测算,一本排水许可证,每天可减少污水直排7.1万吨,明显提升了河渠水质,截至10月底,全部消灭V类水质河渠,特别是自去年2月份起,浦阳江出境水质Ⅲ类水质达标率100%,比整治前提高25个百分点,出境水质持续优于入境水质。

  创新的手段,必须有切实的执行来保证。

  诸暨市坚持绝不走过场,绝不搞形式主义。一方面现场踏勘,采用“一看图纸、二查现场、三核出水”方法,仔细核查排水户接管情况,对不达规范要求的绝不验收;另一方面,成立督查小组,强化监管执法,每月对排水许可核发工作进行两次督查和指导。

  对于农村治污,则与浙江大学合作,引进先进的“微动力厌氧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重点建造农家乐污水无害化处理池。

  今年以来,共检查企业4285家次,行政处罚118家次,移送公安机关26人,3名企业法人因恶意偷排、漏排、逃避监管在媒体上公开道歉,形成执法高压态势;在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推出特别报道、设立“曝光台”,对公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奖励,最高奖金为企业违法处罚金额的50%,全面营造“控源截污人人有责,依法排水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制度化治水

——深化“河长制”,以制度治水

  河长保证金

  今年8月,一则新闻不断见诸各大媒体和门户网站,不断被刷屏——诸暨市领导因其担任河长的河道发现垃圾而被罚款,其他多位领导也都上了榜、扣了钱。

  “河长制”,诸暨市在2013年就设立了,全市123条(段)主要河渠都明确了责任人。到了2015年初,为让河长担当履职,对这一制度加了些“猛料”,专门建立了“河长保证金库”,要求各级河长缴纳押金,实行有奖有罚——年底河长工作考核得先进的,保证金1:2返还;未达到治理目标任务或者被一票否决的,没收保证金!

  保证金还有另一功效:用于举报奖励、曝光。

  每次用于群众举报奖励的200元奖金,就从各级河长保证金中扣除;被诸暨市级新闻媒体和绍兴市及以上新闻媒体曝光一次,分别扣除200元、500元;各级巡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每次扣除保证金200元……

  据了解,全市共缴纳河长保证金212万元。

  从6月29日下发第一张治水办函告单开始,截至11月上旬,共扣除“河长”保证金10.8万元,其中市级“河长”保证金4690元(83人次),镇级“河长”保证金25197元(192人次),村级“河长”保证金78313元(572人次)。

  钱虽不多,但面子事大,责任事大。

  除了建立河长保证金库,诸暨市还制定了河长“十大举措”,建立了从严检查、及时处置、严格考核、多层监督和全民参与等五大机制。

  在具体的做法上,则采取了“四个一”,即“一张作战图”明治理规程、“一本日记本”明日常规程、“一张处置单”明处理规程、“一份排位表”明问责规程。

  “一张作战图”,就是按照“一河一策”治理要求,细化工作任务、工程项目,签订责任状,实行挂图作战。

  “一本日记本”,需详细记录巡河时间、地点、河渠水质感观、河渠卫生状况等,还需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处理意见,记录整治措施及成效等,督促河长定时监管、责任记录。

  “一张处置单”就是“工作处置交办单”,通过河渠长效管理处理信息平台,将巡查发现的问题及各类信访举报、网贴等反映的问题,用工作处置交办单分派给责任河长处理解决,并且明确交办的时间界限。

  “一份排位表”,就是对河长的责任考核、工作实绩进行排位通报。如果连续排位末3位的通报扣分,对被“一票否决”的、因工作不力拖全市后腿的、被省里点名批评的、被明查暗访通报的、被省级以上媒体曝光的,进行严肃问责。

  对于普遍存在的“边界缺陷”难题,诸暨也找到了化解办法。

  此前,那些跨越镇乡的河渠往往都按照行政区域分割,每一段都由一位河长负责,河长们也都在自己的责任段内“各自行政”。如今,所有的跨境河渠整条河都由一名市级河长担任河长,各镇乡河段则由镇级河长负责,并且为每条河渠配备了一个市级河长联系部门,帮助协调处理各项事宜。

  如此一来,就打破了河渠的行政区域,方便各镇乡协同作战。比如在河道清淤清障方面,就可以整条河渠统筹规划,提高治理效果。

  “深化河长制后最大的改变,就是治理河渠责任领导的有机整合。”该市治水办有关负责人说。

  河道认领,争当“公益河长”

  治水,是政府的事,但又不仅仅是政府的事。

  党员的参与,企业的参与,公众力量的参与,成为诸暨治水的又一亮点。

  今年年初,诸暨开展了一场以“五水共治·人人参与”为主题的“全民治水活动”,全市共1万多名各级党员干部对1000余条河、沟、塘,开展张贴海报、发放倡议书、劝阻洗衣钓鱼、清理垃圾水草等活动,并将“五水共治”、“门前三包”等治水内容,纳入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中,明确河道保洁和“门前三包”要求。

  如此声势浩大的治水活动,领头的是该市的各级“河长”。

  枫桥镇,是我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

  此次治水,枫桥镇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发动党员认领河道,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以行政村为单位,村两委班子带领党员对全村垃圾站、公厕、道路、绿化、河道等,结合治水要求设立责任岗,实行责任牌,各党员干部认领责任岗,负责责任区段长效保洁,绘织了一张“五水共治”党员责任管理网。

  诸暨市还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组织参与河渠长效管理,鼓励企业家等认领河道,争当“公益河长”。

  作为“河长制”的有效补充,今年6月初,诸暨首批15位“公益河长”上岗,包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代表、企业家代表、妇女代表等,他们将当好治水护河的宣传员、巡查员、监督员和组织员。至目前,已有246人被聘为“公益河长”。

  组织诸暨市自行车协会、市钓鱼协会、市休闲登山协会等30余个社会团体,发起了“五水共治、有你有我”母亲河保护活动,鼓励采用“骑行拍”等方式实施“城市鹰眼行动”绿色监督,发现排污水废水等破坏水体的不文明行为,及时函告相关部门,推动治水工作有效进行……

  这是对河长制的深化和有力支援,形成了全社会合力治水的良好氛围。

社会化治水

——治水治出一个新产业

  引入市外资金,

  签约全省第一个PPP项目

  “五水共治”涵盖了所有城乡,点多面广,投入巨大,成本高企。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完成最大量的工作?

  诸暨作出了探索,积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主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治水,最终,将“五水共治”发展成为拉动诸暨有效投资的一个新引擎!

  这是引人注目的一次签约——

  今年7月22日,诸暨市政府和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诸暨市浣东再生水厂(地埋式)PPP项目合同,总投资额达4.63亿元。

  PPP项目,指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确定了国家层面联系的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第一批试点项目共12个,发改委还在其门户网站开辟PPP项目库专栏,集中向社会公开推介PPP项目。

  而诸暨的这家再生水厂,则是浙江省污水处理行业第一个PPP项目,标志着浙江省正式采用PPP模式进行“五水共治”,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意义非凡。

  据了解,浣东再生水厂采用碧水源全地埋式“A2O+MBR”膜处理工艺,一期规模8万吨/日,出水水质达地表水IV类标准。土建按远期工程设计规模15万吨/日一次性建成。投产后,碧水源累计地埋式污水处理量达到了113万吨/日。

  与此同时,碧水源投资的膜材料及膜装备产业研发基地项目,也正式落户诸暨。

  借用社会资本的力量,这并非第一次。

  早在今年6月,中信集团旗下的环保企业——中国水环境集团就整体收购了诸暨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接手,就投入1000万元进行改造,旨在将这家企业打造成华东地区的行业标杆。

  激活社会资金,

  本土企业不甘于后

  诸暨本土的环保装备产业也不遑多让,抓住了“五水共治”这个机遇,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

  最近,浙江荣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枫桥、山下湖等镇级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在污水处理中,应用最新研制成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使出水指标得到较大改善。

  诸暨商达环保设备公司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升级,其研发的第三代新产品最近投产。

  而在以生产五金水暖出名的经济强镇店口,一些企业也正在悄然向节能环保领域转型,“环保板块”借“五水共治”之势不断壮大。

  今年4月,浙江国机重工商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落户店口,将精心研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第三代新产品的生产基地设在了这里,至7月已发出了第一批货。

  追溯店口镇的环保产业,还得从一条河的治理说起。横穿店口镇的中央河,全长5公里,随着店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中央河的负担日益沉重,加之河水流速滞缓,水质长期为劣Ⅴ类,当地居民意见很大。

  嗅觉灵敏的20多家店口企业闻风而动,以治水为切入口,谋求产业转型。

  “净达水业”就是奔着中央河而来的。这个由店口本土企业“东大环境”携手“浙大水业”共同创立的新公司成立不久,就把治理中央河作为首要任务。他们引进先进的纳米曝气装置,参与重点河道的治理。

  海亮集团的固废处理、盾安集团的PM2.5小环境治理、东大集团的污水处理……店口镇的老牌企业也纷纷涉足环保产业。

  目前,水处理膜及组件、脱硝催化剂、节能空调、节能模块壁挂炉等新产品,在店口不断涌现。以生产净水器配件起家的东大水业集团,产业来了个大调整,他们研制的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在污水处理领域可谓出尽风头,订单不断。眼下,该公司的中空纤维膜应用领域再次拓宽,从水污染处理向空气净化挺进。

生态化治水

——治出一个“美丽诸暨”

  沿河成了生态化游步道

  向治水要形象,向治岸要景观。要保持治水的长效化、常态化,除了彻底清除河渠的内源性污染源,实施系统化、全局性的生态化改造,也显得尤为必要。

  结合“美丽诸暨”“美丽乡村”建设,诸暨市早早就引入了滨江公园理念,将河道绿化、美化,建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畔,既可保持河道的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又可成为市民休闲的生态乐园。

  目前,浦阳江城区段已建成了30公里滨水生态化游步道,并成为全省“美丽县城”现场会的一个参观点。

  各镇乡(街道)建成27条、75公里生态示范河渠。安华镇大陈江、陶朱街道友谊渠、浣东街道通天渠—新江等,都是曾经的垃圾河、黑臭河,如今已变成了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场所。

  通过举办西施文化节、杭州西湖—诸暨西施故里荷花会、五泄观瀑节、七彩五泄山水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参与“看晚报、游浙江”等活动,参加“老绍兴、醉江南”、“1+X”宣传活动,制造出了白塔湖、“赵家模式”等一系列旅游样本。

  同时,借水发力,治出国家级白塔湖湿地公园,治理和保护白塔湖生态环境,共投入资金6000万元,共疏浚河道68公里,清淤200万立方米,木桩护岸55公里。建设“埠风荷”“桃花流水”等10余个风光各异的重点景区,发展农家乐、渔家乐、采摘游、观光游等旅游产品,通过桃花节、樱花节、荷花会等节会活动,丰富的生态体验旅游已成为浙东旅游线上的一道独特美景,吸引了上海、杭州等地游客进村入户体验农家生活。

  截至目前,已开展六期生态修复工程,今年开始第七期生态修复工程。同时加大对白塔湖湿地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偷钓、鱼丝网偷捕等非法偷盗渔业资源715起,非法填湖联合整治46次,恢复水面面积3800平方米。开展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设立白塔湖湿地区域禁养区,关停并拆迁畜禽养殖户45家。

  就在最近,又一个湿地公园——第三代高湖滞洪区,也因治水而得以规划、批复,并已开始了实质性的建设。这一蓄水面积达7000亩的湖泊,将成为诸暨的“西湖”。

  试行“小鱼治水”

  广泛种植狐尾藻、花叶芦苇、鸢尾、水生美人蕉等水生、半水生植物,实施生态治理,已成为诸暨市恢复水生态环境的一个常态。

  遍种全市河渠的80多万平方米的水生植物,正在一天天重塑诸暨的“河水DNA”。

  前不久,随着一尾尾花白鲢鱼被分批投放到浦阳江安华段,“小鱼治水”成为诸暨的又一个“治水神器”。

  “花白鲢鱼能有效消耗江中藻类,通过放养并捕捞鲢鱼,可将水中氮、磷带出,大大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保护浦阳江水质。”这一次,诸暨市农业局水产渔政站共放流大规格优质花白鲢鱼种2万公斤、夏花3500万尾,主要投放在诸暨市浦阳江干流,数量上超过往年。

  今年,诸暨市还首次在部分镇乡的生态河道进行试点放养鱼苗,首批挑选了应店街镇紫阆村边黄溪、马剑镇建辉村建溪、同山镇中源村同溪、赵家镇东溪村黄檀溪、东白湖镇殿南村小东溪、璜山镇姚王村萃溪6条生态示范河道。

  之后,还将逐步调整增加这些河道放流鱼类的品种数量,如石斑鱼、锦鲤等,以增加河道生态观赏性,构建“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的和美景观,带动乡村观光旅游,实现生态富民。

  文/陈全苗 摄影/徐德文 佚名 骆少华 蔡夫军 费茜 金大军 张楚明 骆善新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一水清流,浣江两岸景象新 2015-11-12 浙江日报2015-11-1200007;浙江日报2015-11-1200009;浙江日报2015-11-1200013;浙江日报2015-11-1200014;浙江日报2015-11-1200026;浙江日报2015-11-1200015;浙江日报2015-11-1200028 2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