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金融街

比指数更重要的是信心

  刘元斌

  9日A股的走势格外引人关注,因为这是证监会宣布IPO重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而市场的表现也让投资者悬着的心落了地。伴随着指数大幅走高,两市成交总额达1.37万亿元,呈现出典型的量价齐升态势。

  IPO重启标志着A股市场化改革重回正轨,市场活力正在恢复,而比指数收红更让人可喜的是投资者信心的“收红”。

  自今年6月中旬股灾爆发以来,作为紧急救市措施,IPO已经暂停了4月有余。随着市场趋稳,IPO重启也是早晚的事,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事实上,在这个时点宣布重启IPO,也显示了决策层的底气。自8月26日上证指数下探2850.71的低点以来,沪深两市振荡上行,逐步走稳,并在最近几个交易日呈现加速上扬的趋势,两市日成交总额也重回万亿元以上,市场参与的热情重新点燃。因此,当11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宣布IPO重启,市场在经历最初的恐慌之后,多数分析人士给出IPO重启不会改变股市运行方向的判断。而周一市场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

  中国股市向来不缺钱,缺的就是信心。这信心来自哪里?

  信心首先来自于政府坚定不移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无论是股灾爆发以来,“国家队”果断出手,进场干预,还是中央多次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坚定态度,都显示出了国家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呵护和重视。而最新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

  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离不开股市这一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平台。国家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无疑是给投资者的一颗最大“定心丸”。

  信心来源于依法治市的不断深入推进。就在此次宣布IPO重启前不久,资本市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私募大佬徐翔的“翻船”。中国股市庄家盛行,而中国股民对庄家向来是又爱又恨。庄家靠什么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除了资本优势,更多的还是不对称的信息,说穿了就是内幕交易,与上市公司勾结,甚至与股市监管层的少数人里应外合,操纵市场,谋取暴利。中小投资者跟庄的结果,虽然有人发了财,但大多数人沦为庄家一轮又一轮收割的“韭菜”。这次股灾爆发后,除了“国家队”进场救市,还有就是监管层的铁腕治市。从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落马、中信证券多位高层被调查,到这次徐翔被调查,以及对市场违规行为开出的巨额罚单,让投资者看到了监管层清除市场害群之马,净化市场环境的决心。

  信心来源于改革创新。这次IPO重启,同时伴随着新股发行制度的改变。其中,一个重要变化是取消了全额冻结新股申购保证金制度,采取了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此前,每逢新股发行,市场资金就会大搬家,加剧了股市波动。而改为中签后再缴款,据测算,市场冻结资金将从数万亿元降低到400多亿元,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吸血”效应。

  另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也利于引导价值投资。要想取得新股申购资格,必须持有A股市值。而持有什么样的股票风险最低?蓝筹股无疑是比较好的选择。今天两市处于估值洼地的金融股成为领涨龙头,就是一个说明。

  当然,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最终还是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尽管中国经济发展眼下面临不少困难,但这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蓬勃向上的大趋势。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启动,亚投行的成立,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东方,投向了中国,我们不妨闭上眼睛想一想,难道我们的A股指数就能长久躺在眼前的点位上?

  诚然,中国股市发展沉疴已久,中国股市的改革还在路上,投资者的信心恢复也还在路上,A股指数仍将会有反复,但这终将不改股市长期走好的趋势。

  风物长宜放眼量。有国家政策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支持、资本市场内在改革创新的动力之“风”;有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物”,风物如此相宜,我们没有理由不对股市未来向好持有更坚定的信心。


浙江日报 经济·金融街 00010 比指数更重要的是信心 2015-11-10 4066180 2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