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金融街

宣布重启IPO之后,沪深股市周一放量上涨

A股重回市场常态

  本报杭州11月9日讯

  记者 袁华明

  在上周五证监会发布重启IPO消息之后,尽管投资者有所担心,但是9日沪深两市表现不俗,特别是总成交额方面有明显上升。A股是否已重回牛市?后续行情值得观察。

  量价齐涨成交踊跃

  9日沪深两市行情总体处于震荡状态。截至收盘,沪指涨1.58%,涨56.85点,报收于3646.88点;深成指涨1.47%,涨179.89点,报收于12453.24点。此外,中小板指数涨1.71%,涨141.17点,报收于8406.66点;创业板指数涨2.37%,涨63.21点,报收于2724.62点。从盘面上看,四大主要指数全部翻红。

  值得关注的是,9日沪深两市总成交额都有不错的表现,沪深两市成交总额1.37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1.17万亿元明显增量。分析人士指出,量价齐涨说明A股市场投资者信心已经提振,但也不排除个别获利盘“出逃”的可能性。

  记者随机走访杭州的几家证券交易所,交易都比较活跃。在杭州体育场路上的一家证券交易大厅,几位退休的“银发投资者”正在议论着当天的行情。其中一位大伯说,之前亏的钱这次基本上已经补平了。

  中信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钱向劲表示,9日大盘再次震荡上行,全天走势总体健康,承接盘非常踊跃。“从盘面上看,市场已经开启了上涨通道,虽然之后的行情指数不太可能飞涨,但个股的机会将逐步涌现出来。” 机构判断,场外资金源源不断进场的大背景下,深度调整的可能性较小,但也要谨防“回踩”。

  短期或有回调走势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6日在北京宣布,证监会将完善新股发行制度,重启IPO。对此,各界看法不尽相同,利好利空也是见仁见智。

  东北证券当日发布的研报指出,中长期来看IPO重启对市场状态有望提供正面信号,显示管理层对市场目前的状态已有信心,也呼应了五中全会决议中提出的“发挥直接融资功能去杠杆”表述在金融市场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钱向劲表示,考虑到IPO重启的消息为短期利空,表现上看市场理解正面,机构仓位偏轻,市值配售不需要资金大挪移,而大盘周一的上攻力度超出预期。因此他认为,未来可能出现震荡横盘来消化过快的拉升,也不排除未来可能出现一定的回调来修复走势。

  杭州股民路先生已经炒股十多年,当他听到IPO重启时第一个反应是“利空”,在他看来,重启IPO将会造成“流动性变差”,投资者会把钱投到新股里去,这样就容易导致流动性变差。当他后来看完这条消息的全部内容时又表示:“不见得是利空,也含有很多利好消息。”

  证监会在发布重启IPO消息的同时,对IPO有关制度也做出了一些调整,如将申购时预先缴款改为确定配售数量后再进行缴款、强化了中介机构监管,落实中介机构责任,建立保荐机构先行赔付制度等,这些消息对投资者而言则是利好。

  制度完善厚植红利

  除了重启IPO之外,上交所准备对停牌规则进行改动也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今年6月中旬以来的股市异常波动中,不少上市公司选择停牌以躲避下跌,而停牌理由各式各样,其中不乏怪异的理由。对此,上交所拟修改规则,上市公司重组停牌时间最长不能超过5个月。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在他的微博中点评道:“这个举措可以提高市场效率,维护市场正常秩序,限制了上市公司利用停牌规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保护投资者利益有重要作用。”

  事实上,制度供给也是红利。业内观察人士指出,7月份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效地完善了证券交易的制度,对投资者而言,完善制度的过程也一种利好。

  A股制度的完善使投资者必须面对新的制度,也让投机者付出代价。有投资界的大咖这样表示:“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圆滑者一般都活得比较滋润,有棱有角的人最终被磨平,谓之成熟。可股市恰恰给滑头者无穷无尽的教育。”在股市中,只有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


浙江日报 经济·金融街 00010 A股重回市场常态 2015-11-10 4066425 2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