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版

山乡遍开文明花
温州绘就“五美”农村新画卷

  山乡遍开文明花

  温州绘就“五美”农村新画卷

  文 / 殷诚聪 王艳琼

  一份份美丽事业正如火如荼地铺开,一次次美丽行动正风起云涌地推进,一幅幅美丽画卷正浓墨重彩地绘就。

  近来年,温州劲拂文明乡风民风。根据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部署,温州以“五美”为主题深化乡村文明建设,神形兼具,淳朴馨香。温州市迄今已创成市级以上文明村镇808个,其中省级文明村镇90个,全国文明村镇10个;近3年文明村创成率更是从6.5%提升到14.3%,翻了两番多——

一条红线 “三力”拉动 

“温州好人”频现农村

  主动承担起儿子债务的苍南“诚信老爹”吴乃宜;在泰顺山区希望小学教书30年的何维情;15年如一日养护国道共计2.5万公里的瓯海村民李康银……近年来,温州好人频现,入选“中国好人榜”的人数位居全省前列,这其中,很多人来自农村。

  如何引导农民群众理解、接受核心价值观,并转化为自觉追求和行动?温州的做法是:“三力”拉动,贯穿一条红线。

  其一,增强典型引领力。坚持典型引路,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温州好人”、“最美温州人”以及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推动各地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官、最美少年、最美家庭等活动,近年来累计评选表彰先进典型200多人次,形成井喷式温州“好人现象”。

  在农村推广设立善行义举榜、道德榜、好人榜、功德录等,成立全省首家“最美”公益基金,对道德模范、“温州好人”、“最美温州人”给予物质奖励,激发农民群众的道德热情,培育和传播乡贤文化,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其二,增强宣传渗透力。温州用市县乡三级媒体和农村大喇叭,评身边好人、讲好人好事,在市级媒体开设行进中的乡村文明、德耀温州、温州好人等专栏,制作推广核心价值观“24字”歌,编辑出版核心价值观画册,具体生动地宣传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公益广告大赛,制作刊播富有乡土气息、符合农民审美情趣的优秀公益广告作品。适应“微时代”的要求,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

  其三,增强阵地作用力。针对农村实际,加强农村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教育阵地建设,并保障有针对性地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温州全市道德讲坛已形成以20个精品示范点为龙头,207个市级标准示范点为骨干,1900多个基层讲堂为基础的平台体系。建成文化礼堂789个,推动教育教化进礼堂、乡风乡愁进礼堂、礼仪礼节进礼堂、文化文艺活动进礼堂,确保文化礼堂真正成为百姓的“精神家园”。

传承良风 弘扬美德

农民追“星”成新村规

  传承淳朴民风,弘扬传统美德,让文明之花盛开山乡。温州把家风家训作为民风建设的基础工程,组织“立家规、传家训、讲家事、树家风”主题活动。

  鹿城区精心组织开展制订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活动,共选取16个村、社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平阳冯宅村以“孝文化”为主线,打造“冯宅特色”,在村民中心特别设立以宣传孝道、传统文化为主的“大榕树讲堂”;永嘉县开展“百村传立家训家规”活动,通过“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激发蕴藏在人们心底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在泰顺县百丈镇横溪村,农民追“星”成了新村规。所谓追星,便是村规民约约定的“文明星”。除了环境卫生星外,横溪村还围绕村民守则,设置了包含热爱祖国星、计划生育星、和睦孝敬星、社会和谐星在内的“五星”文明家庭评选活动。

  温州还建立农村志愿者组织,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平台,针对留守儿童、妇女、儿童等人群作为重点,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

  此外,在温州4000多个行政村中开展的乡风评议活动中,突出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发动农民讨论制定乡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并依靠“一约四会”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与服务,在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作用,切实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立德树人 薪火相传

“春泥护花”硕果累累

  温州有200多万未成年人,相当一部分还在农村。关爱和教育好未成年人,对于乡风文明薪火相传、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4月,温州率先成立了我省第一个侨乡未成年人活动基地——七都街道侨界留守儿童快乐之家春泥园地,引进温州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

  近年来,温州坚持实施针对农村未成年人校外课余文化生活的“春泥计划”,加快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每年为未成年人办十件实事。

  温州将全市学校少年宫1389个活动场所纳入“春泥园地”,同时将“春泥计划”主题活动融入全市789家文化礼堂运行中,实现了各平台的全面多向融合。同时吸纳各类技能志愿者、道德模范、民间艺人等进入“春泥计划”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目前,温州市“春泥计划”实施村达到798个、社区4848个,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36所,惠及农村未成年人数达95万多。

“三轮”驱动 双千结对

乡风文明形神兼备

  河泥淤积的小溪滩旧貌换新,成了绿树成荫的沿溪公园;农民兄弟走出破旧的农房住上别墅式公寓。十几年间,瑞安塘下陈岙村从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变成了全国文明示范村。

  近年来,温州市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创成温州市级以上文明村镇808个,其中省级文明村镇90个,全国文明村镇10个,近3年文明村创成率从6.5%提升到14.3%,翻了两番多,在乡村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很好地示范引领作用。

  一个个鲜活案例让数字生动饱满,一幅乡风文明的新卷正在缓缓铺展。随着越来越多村庄的文明升级,蕴涵生活富裕、精神富有、环境富美的新农村正取代“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旧农村。

  取得成绩的背后,是“三轮”驱动在共同发力:温州发挥“六城联创”牵头作用,协调在农村开展“拆违治乱”、“祛疤栽花”、“拆围去丑”、“两拆两绿”等专项行动,持续5年实施“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约谈”的“两无三化”考核,推动农村洁化绿化序化,超过九成群众认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通过“文明创建”软硬兼施,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考评为导向,督促农村软件硬件一起抓、精神物质两不误。

  另一方面,从2005年开始,温州充分整合城乡、单位、行业等创建优势资源反哺农村,在全市开展“双千结对 共建文明”活动,全市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数达2180多对。10年来,通过知识扶贫、文化扶持、资本扶助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宽农村惠民富民新渠道,帮助农村改路、改水、改厕和旧村改造,累计投入资金2.7亿多元,结对开发经济发展项目达1000多个,新建改建文化活动室1780多个,开展文化活动4500多次,为结对村赠送图书29.6万多册。

  “五美”典例

  环境之美:

  鹿城七都 村容整洁

  鹿城区七都街道以“创魅力之岛,建幸福七都”为切入点,加强“美化、亮化、洁化、绿化”的四化活动,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五水共治”。

  、

  风尚之美:

  龙湾蟾钟 以孝治村

  龙湾区海滨街道蟾钟村以孝治村、以孝化文,把“孝”作为村两委推荐下一届候选人的标准之一,通过举办孝文化研讨会、评选孝星、开展“孝文化”展演等活动,全村敬老爱老蔚然成风。

  人文之美:

  瓯海泰顺 因地制宜

  瓯海区丽岙街道是全国著名侨乡,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此,该街道精心打造“文化礼堂”工程,建设集文体娱乐活动、乡土文化培育、思想道德建设、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目前已建成杨宅、王宅两个文化礼堂,形成“一馆两堂五室六廊”的基本布局,深受群众喜爱。

  泰顺司前畲族镇以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通过“四注重”,即注重传承、注重挖掘、注重保护、注重创新,着力打造民族特色品牌,在极大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畲乡的经济发展,焕发出畲族文化新的活力。

  秩序之美:

  洞头霓屿 乡风评议

  洞头霓屿街道推出乡风评议“走、访、评、亮”四步工作法,将乡风评议与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与“道德讲堂”活动相结合,与文化阵地建设相结合,达到潜移默化、触及心灵的教育效果。

  创业之美:

  瑞安陈岙“以水兴村”

  瑞安市陈岙村作为有名的浙江省文明村、首届浙江魅力新农村,在文明创建中推出“以水兴村”的思路,充分利用较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多元化筹资建成一座山塘、三条蓄水堰坝和一座自来水厂,为周边企业提供生产用水,使村集体每年增收150余万元。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山乡遍开文明花
温州绘就“五美”农村新画卷
2015-11-10 浙江日报2015-11-1000006;浙江日报2015-11-1000007;浙江日报2015-11-1000010;浙江日报2015-11-1000014;浙江日报2015-11-1000025;浙江日报2015-11-1000017;浙江日报2015-11-1000034;浙江日报2015-11-1000009;浙江日报2015-11-1000013 2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