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心灵滋养,不能轻忽

  石天星

  近日,关于杭州市某知名民办初中少年虐猫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紧接着,一个多名初中生加入的虐猫QQ群也浮出水面……在媒体的追踪当中,尤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虐猫少年父亲不以为然的态度:“不就是杀了一只猫吗?哪个小孩子没有‘弄’过小动物?”

  虐猫确实没有违反法律,我们国家的法律也并没有明文规定虐待动物会有什么惩罚,但虐猫背后隐藏的少年心性和暴力倾向却令人不安。

  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如果人不窒息他人性的情感,他一定会对动物友善。因为对动物残忍的人,在与人打交道时也会变得严酷。我们通过一个人对待动物的态度来判断他的心地。”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童年时期虐待动物的人长大以后往往习惯对他人施加暴力,甚至采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虐猫的少年令人担忧,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他身后隐藏的一小群少年的心理危机。

  这些孩子每天生活在老师和家长的身边,为什么对于小动物的生命没有起码的怜悯、同情和敬畏?教育为何不能在这些孩子的心中种下仁爱的种子?

  少年虐猫,值得每个人深刻反思。

  育人的教育是直抵人心的,如今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偏差就在于——对外显的学习太注重结果,而对于内隐的心灵滋养太少。

  育人比育分难。如果我们不为孩子们营造出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环境,不关注其心灵,不培养其兴趣爱好,不充分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校园活动以满足其心理需求,那么,在“疾风怒涛”的青春期,在网络环境复杂的今天,其“小舟倾覆”的风险将增大。

  由虐猫联想到“踢猫效应”,在面对弱小者时,人更易情绪失控,这是人性的弱点。但孟子也说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为人,关键在于道德修养对一个人的约束和升华,育人在德,任重而道远。

  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我省召开的中小学育人工作会议强调:“中小学是形成思想、铸造灵魂的最佳时期,要坚持德育为先,牢固树立守阵地的意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育人。”句句与现实相映照,育人之事业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岂能轻忽!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心灵滋养,不能轻忽 2015-11-09 4064978 2 2015年1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