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两岸领导人会面特别报道

浙台进出口贸易额连续五年逾一百二十亿美元

浙台经贸互利双赢渐入佳境

  本报讯 (记者 刘乐平) 近日,临海市楚升远水产品有限公司一批5吨大闸蟹发往上海浦东机场。今年大闸蟹产季以来,连续两批台州大闸蟹在台湾入境查验全部顺利通关,在台湾市场打响了“台州大闸蟹品牌”。台州大闸蟹爬上台湾同胞餐桌,台湾的泥鳅也游进了平湖的养殖场。平湖市一代特种养殖基地去年引进了台湾泥鳅,单茬台湾泥鳅亩产量可达3000斤,亩产值达4.8万元。

  两岸农产品交易互通有无,这只是交流日益频繁、合作更加紧密的浙台经贸往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不断推进,浙江已成为与台湾人员往来最热络、经贸合作最密切的省份之一。浙台两地贸易不断深化。2010年以来,浙江对台进出口贸易额连续5年保持在120亿美元以上规模,2014年浙江对台进出口额127亿美元,其中进口99亿美元,台湾成为浙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两地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浙江也成为台商投资的热土。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从1985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在浙江落户以来,截至2014年,浙江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800多个,实际利用台资185亿美元。其中:2014年新批台资企业数、合同台资和实际台资分别增长29%、58%、62%。

  近年来,一批台湾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浙江,对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尤其是龙头台企的入驻加快了当地产业集群的建设。全球第四大液晶面板生产商——台湾奇美集团投资的液晶模组生产项目落户北仑,吸引了数十家台湾和浙江的配套企业跟进,这些企业在宁波保税区及周边落户,迅速形成了一条大陆最完整的液晶光电产业链;作为杭州引进的第一家整车制造厂,东风裕隆在大江东开花结果。去年一年产能5万辆,产值75亿元。更为重要的,随着东风裕隆等超大型整车制造厂的相继入驻,大江东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效应也正在逐步显现。

  浙台经贸合作逐步迈入常态化、机制化,各类平台建设如雨后春笋。从杭州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温州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象山两岸渔业交流合作基地,到苍南、玉环等4个省级浙台经贸合作区,再到仙居、慈溪等7个国家级和省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两岸经贸合作打开了新的格局。温州苍南是浙江对台经贸合作的浙南重要桥头堡,2011年被确立为浙江省首个浙台经贸合作区。近年来,苍南以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平台为抓手,对接台湾产业转移,推动当地经济转型。

  两岸经贸合作已逐步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从原来以“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的垂直分工模式,转向以高科技、服务贸易投资及科技开发合作的方向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农业、文创、教育、医卫、金融等多领域拓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创业”正在成为浙台经济合作中新的风景线。杭州云栖小镇、温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于今年10月获国台办批准设立了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正以优良环境和政策举措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搭建全新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

  “大陆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企业要转变为以创新驱动引领,迎来发展新机遇。近年来,台湾在资金、技术、服务方面的发展不断扩大,两岸可优势互补、共创繁荣。”今年5月,63岁的浙江民营企业家庄启传以“台湾妙管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新头衔公开亮相,纳爱斯与妙管家跨越海峡的“一握”,又成为了“两岸一家亲”的写实,他的这句话正好道出了浙台经贸合作下一轮的发展方向。

  根据《浙江省对台经贸合作平台发展规划》,放眼未来,浙江将形成若干个规模大、产值高、结构优、效益佳的一流对台经贸合作平台,扩大投资合作,形成若干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以及超百亿产业链。专家表示,大陆一系列经济政策利好将随着改革的深入相继释放,我省投资环境也日臻完善,台资参与浙江新一轮发展的机遇与空间无限。而台湾经济具备的产业优势也将借助两岸经贸合作产生加乘效应,进一步推动浙台经济互补互融发展,从而实现更大的互利双赢。


浙江日报 两岸领导人会面特别报道 00006 浙台经贸互利双赢渐入佳境 2015-11-07 4063301 2 2015年11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