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旅游浙江

举全市之力 推动丽水生态旅游业跨越发展

  深化综合改革 加快创建“5A”

  ——秀山丽水迈入生态旅游新常态

  10月28日,丽水旅游综合改革暨创建5A级景区动员大会隆重召开,追风高铁时代的丽水又一次站在了风口上。

  随着丽水成为众多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浙江绿谷”、“华东天然氧吧”,近年来丽水旅游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目前,丽水全市共有18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和6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及60多个各类景区。201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48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9.58亿元。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今年5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丽水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批复》正式下发,丽水成为我省首个市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丽水以此为契机,在旅游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等方面开启先试先行。从“以工业为主导”转化为“以生态旅游业为引领”;发展要素从“以优惠政策为主”转化为“以生态环境吸引为主”,产业发展战略也从“以产品拓宽市场”向“品牌集聚人气”转化。

  深化旅游综合改革,加快创建“5A”景区,努力将生态旅游业培育为千亿战略支柱产业,此次动员大会传达出了丽水生态旅游发力新常态的信心和决心,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握成一个拳,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拓创新大格局。

  要想让旅游业真正成为“建设美丽丽水的生态产业,创造美好生活的民生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综合改革是必然要求。通过这样一场“无先例可遵循,无经验可借鉴”的改革,丽水正在着力破解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要素保障、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按照生态旅游全域化、旅游发展融合化、旅游休闲智能化的“三化”发展思路,努力使生态旅游业成为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丽水打造成为生态休闲旅游名城和知名的养生旅游目的地。

举全市之力 推动丽水生态旅游业跨越发展

  以浙江省首个市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把生态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市第一战略支柱产业,进而使其成为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这是丽水市对旅游业的最新定位。

  国家领导人曾为旅游作了一个十分全面深刻的诠释: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要发挥旅游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独特作用。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也提出,旅游不仅是建设美丽浙江的生态产业,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民生产业,还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并在去年全省旅游大会上强调,旅游业是能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大产业,要打造“诗画浙江”,培育万亿旅游产业。

  丽水市委主要领导强调,无论是从国际发展经验看,还是观察国内重点旅游城市及市内旅游重镇,旅游业既是“富民”产业,又是“富财政”产业。生态旅游业是“富民富财政”的综合性产业,是丽水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的必由路径。

  2011年,丽水提出用十年左右把旅游业打造成第一产业;2013年,把旅游业定位为“第一支柱产业”。随后,“第一支柱产业”又进一步提升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如今则进一步被明确为“丽水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重要推动力”。

  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地位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的确立意味着丽水旅游有了更高的起点和标准,为此丽水将进一步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定位,争创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把丽水打造成为生态休闲旅游名城和知名的养生旅游目的地。

  这次动员大会对这个战略目标又提出了切实可执行的细分任务。

  实施“1311”行动:至2017年,力争创建1个5A级旅游景区、提升30个高等级旅游景区(产品)、推进100个旅游招商项目、培育100个旅游景区村。

  要创新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投融资体制机制,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高度重视旅游宣传,以“市场在哪,宣传就到哪”的要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大对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客源地的宣传力度,特别要运用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等新技术、新媒体,打响丽水“养生游”品牌。

  加紧谋划、全力准备,交好“高铁时代”旅游发展“答卷”。要回答好“旅游服务设施有没有足够承接能力、服务水平有没有相应提升、旅游线路有没有科学规划、旅游市场管理体制机制如何创新”等四个问题,尽快制定“迎高铁”旅游行动方案,并及早谋划迎接G20峰会旅游发展工作。

  丽水市政府主要领导强调,将生态旅游业打造成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高等级景区是龙头,旅游全域化是基础,旅游综合改革是动力和支撑,各地各部门要从处理好旅游富民与强市的关系出发,深入研究和推进景区景点的资本化、旅游公司的实体化、旅游资产的证券化,推动丽水生态旅游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着力创“5A”,努力打造生态旅游名城。当下,莲都区古堰画乡紧抓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正在创建一个主客分享的新莲都,开启“5A”创建的新大幕。

  会议指出,当前,要明确古堰画乡景区的创“5A”任务,突出抓旅游投资,按照古堰画乡创“5A”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安排,抓好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抓责任落实,坚持市区共建原则,强化莲都区的创建主体责任,加强配合协调,形成创建合力。同时,要抓新兴业态,立足区域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养生游、文化游、休闲游等新业态,高度重视民宿经济的发展。

  “绿富美”——这个既新鲜又朗朗上口的词汇折射出的正是丽水生态旅游与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融合发展的新境界和新模式。

不一样的改革 一揽子改革

  丽水旅游综合改革,其实是一个“一揽子改革”,全域化、融合化、智能化是这场改革的三大特征。

  什么是“全域化”。所谓“全域化”,用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无论城市和乡村,丽水处处皆景区。无论居民和农民既看风景,本身也是风景。实现这个“全域化”改革,丽水将对各种元素进行“重新整合,深度挖掘”。

  推动城乡生态环境全域化优化。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融入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 深入挖掘城乡生态、人文、生产、生活等各类元素,在建筑布局、道路布局、城市绿化等方面按照旅游的要求规划建设,使丽水的城市和乡村、街道和房屋、山水、草木都成为生态公园的一部分,使丽水成为宜居、宜游的大景区。

  完善生态旅游发展全域化布局。强化丽水旅游功能分区划分,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两翼五圈多点”旅游空间布局,突出中心城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加快推进丽水7县1市1区以生态旅游业为主业发展区域经济。

  加快生态休闲产品立体化开发。依托优势生态资源,在全市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产品,积极引进和推动城市休闲、乡村休闲、景区休闲、商务休闲、文化休闲、运动休闲、养生休闲、养老休闲和娱乐休闲等产品体系建设,加快打造一批度假区、旅游度假村、休闲社区等,进一步提升丽水生态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品质和档次。

  加强养生旅游形象体系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省内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旅游市场,积极拓展海西、港澳台及韩、日等市场,加强市场营销。

  建立主客共享的旅游接待体系。大力推进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机场建设步伐,打造航空、高铁、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 扩展同城化旅游圈。

  如何走到“融合化”。所谓“融合化”,可以借用一个词来形象概括:旅游+,也就是说,跳出旅游做旅游。

  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丽水市独特的好川文化、黄帝文化、石雕文化、景宁畲族文化、青瓷宝剑文化等文化资源,构建文化要素与旅游要素差异化组合的发展模式,把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民俗风情等包装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产品。

  促进旅游与生态工业融合发展。坚持以创业为引领,强化融合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工业遗址旅游,深入挖掘科普教育的内涵,开展科普观光旅游项目,创建更多的工业旅游示范点,使生产过程成为游客观光体验过程,展示近现代工业成就。

  促进旅游与生态农业、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农艺学习、农家旅馆、自助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培育更多的省级和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促进旅游与生态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丽水旅游特色商品品牌建设工程,开发以“丽水礼物”为品牌的系列旅游商品,重点推出丽水三宝、黑陶、景宁畲乡工艺品、剪纸等系列特色旅游商品。

  促进旅游与休闲养生(养老)产业融合发展。以休闲旅游景区、养生(养老)基地、养生乡村三大平台为依托,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养生(养老)房产业等产业,重点打造丽水食养、药养、水养、体养、文养、气养等六大休闲养生(养老)特色品牌。

  新意十足的“智能化”。所谓“智能化”,也能被形象化解读,那就是“一部手机,看遍丽水”。

  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以物联网、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数据库,实现旅游行业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发布的自动化。

  完善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以互联网平台、无线通讯设备和票务终端设备为载体,搭建线上、线下互动的电子商务平台。

  构建智慧旅游行业监管平台。建立旅游政务管理、旅游应急指挥中心、旅游企业诚信管理以及移动执法管理为一体的旅游行业监管平台。

  推进智慧旅游企业建设。积极鼓励丽水市旅游企业创建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农(畲)家乐等。


浙江日报 旅游浙江 00011 举全市之力 推动丽水生态旅游业跨越发展 2015-11-05 浙江日报2015-11-0500006;浙江日报2015-11-0500007;浙江日报2015-11-0500010;浙江日报2015-11-0500019 2 2015年1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