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八届五中全会看浙江探索—
一张蓝图绘到底
本报记者 丁谨之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这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中,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金秋时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十三五”蓝图徐徐展开。如椽之笔绘就中国梦想,也浓缩着浙江实践和创新。
一张蓝图绘到底。2003年7月以来,历届浙江省委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从“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到“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从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到“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浙江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12年,弹指一挥,改变了浙江面貌;12年,白驹过隙,涵养着浙江精神。让我们从全会高瞻远瞩的谋篇布局中,一起寻找散落其间的浙江因子。
(一)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摘自五中全会公报
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省近年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2013年11月,作为全国唯一试点,我省启动以“权力清单”为基础的“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并于2014年7月,在全国率先部署“责任清单”工作,逐步形成“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总抓手。这标志着,我省政府自身改革进入一个以权力清单制度为突破口、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新阶段。
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我省启动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目前,全省市县的市场监管局已挂牌运转,消除部门职责交叉及边缘、空白地带,改变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的局面。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摘自五中全会公报
2006年,省委作出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决策,经多年探索实践,我省渐成“法治中国”建设样本。坚持党的领导,我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法治浙江建设领导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各项工作。便民利民惠民,是法治浙江的目标。目前,我省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3万多个行政村(社区)聘请法律顾问,覆盖率达92%。
2011年,省委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法治浙江”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健全法治基层基础建设长效机制。2014年12月,省委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决定,将力争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地方法规规章、建设法治政府等6个方面继续走在前列。
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摘自五中全会公报
在浙江, 凡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决策、公共管理、公共事务,都有公民参与的身影。
温岭首创的民主恳谈制,令基层群众获得与政府平等对话的机会;武义探索村务监督委员会制,解决了民主选举后监督缺位乏力问题。还有杭州余杭区唐家埭村村委会的自荐海选、天台村务监督“五步工作法”,以及各地探索的居委会选聘分离制、协商民主会等创新之举,有力推动了基层民主的进程。
(二)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摘自五中全会公报
层出不穷的最美现象,已成为我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从2013年起,全省扎实推进“发现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榜”精品工程,先后选树了“最美妈妈”吴菊萍等一批道德模范,并通过典型宣传,将最美现象由“盆景”变为“风景”。
公民道德建设有序推进。2014年,我省启动“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共有近400余万户家庭参与;同时推出“诚实立身、信誉兴业”主题活动,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监督机制;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志愿者招募、注册等机制不断完善。
在农村,共建成文化礼堂3700余个,基本实现中心村全覆盖,通过农村“种文化”、“乡风评议”、“我们的节日”、“双万结对共建文明”等实践活动,积极倡导文明乡风。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摘自五中全会公报
我省持续创新“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目前,已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调节体系,基本实现了预防、疏导、排查、调解在先,最终达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共谋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我省创新社会治理的亮点。此举将乡镇(街道)划分为若干网格,形成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民情、民意、民事、民怨、民争解决数字平台与机制,基本消除政府管理的“盲区”。
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摘自五中全会公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就业条件,保持就业局势稳定。2015年3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7.4万人。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新时期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2015年8月,我省出台《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提出扶持创业10条新政策,全面实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积极推进大众创业。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摘自五中全会公报
不能让民生痛点成为发展盲点。我省持续加大社会投入,积极构建民生财政全覆盖体系。至今,我省不仅兑现“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用于改善民生”的承诺,还实现了用于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财政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明显领先全国的实绩,其中2010年高达37%,已大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我省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乡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以城带乡的医疗卫生体系、残疾人服务体系,实现了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
(三)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摘自五中全会公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工作期间,明确提出“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递基层”。历届省委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加强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建立基层党建责任清单,打造“千名好支书”群体。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我省基层党建的亮点之一。第一书记纷纷进村,软弱痪散基层党组织整转,“15分钟党员服务圈”、“党员服务日”等活动蓬勃开展;各地纷纷创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村级事务准入制等长效工作机制。
近期,围绕从严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规范选人用人工作,我省连续出台治理为官不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等一系列文件,打出干部“上”、“下”、“管”的组合拳,从严从实推进“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建设。对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者,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调整,形成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常态。
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摘自五中全会公报
“红船精神”是我省党风廉政建设的永恒标杆。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省委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决定》全省各级党委狠抓作风建设,,走出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浙江实际的作风建设新路子。
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我省制定“28条办法”和“六项禁令”,成立正风肃纪工作机构,狠刹“酒局”、“牌局”,严肃查处节日送礼等违纪行为; 2014年,省委、省政府发出深化作风建设的动员令,根治庸、懒、散;从严从紧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六项集中行动”,切实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我省上下正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和纲要,科学谋划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
诗画浙江,正是江南好风景。此间的未来,值得人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