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人与自然

船帮文化见证瓯江老船工的角色转换——

昔日跑船人,今朝护水员

  本报记者 石磊 通讯员 金旭凯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还有那形态各异的半岛和岬角……千峡湖的旖旎风光总是那么令人向往。

  作为省内第二大水库滩坑水库的新名字,“千峡湖”一词于2008年由丽水多部门向全社会征集而来。为了保护好这块大自然赋予的绿谷明珠和滩坑水库蓄水后的生态环境,青田县千峡湖水上管理办公室正在组织千峡湖船队“护航”五水共治工程。

  近日,记者深入位于青田县北山镇的滩坑水库库区采访,见证了千峡湖老船工既是船舶保洁员、又是码头巡视员和沿岸护林员的新角色。

舴艋船时代:

小溪船帮回忆多

  瓯江是丽水和温州两地的母亲河,发源于丽水的百山祖,最后从温州流入东海。当地人管瓯江叫大溪,大溪在青田的最大支流叫小溪。小溪流经青田西南与世隔绝的山区,唯一的水运工具就是船。小溪水路历来是青田至景宁的主要航道,汇入瓯江后下可达温州。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千峡湖的船工几乎都曾在小溪流域靠跑船为生,子承父业甚至祖孙三代都跑船的超过4成。千峡湖老船工徐斌13岁开始就随父亲跟船,1979年父亲去世后,他顶职成了当时景宁航运公司的一名正式船工。

  徐斌的家乡在青田县北山镇白岩村,后因滩坑水库蓄水被淹没于水底。那时候,白岩村地处小溪中游,是上下船只停靠、装卸货物的中转站。虽说1972年北山到青田通了公路,终点就设在白岩村,但白岩到上游的岭根、景宁仍然用木船运输,沿途水路繁荣。

  48年前,徐斌和父亲就是那种两头尖尖、需要用竹篙撑起的“舴艋船”,从青田县郊的湖边村溯流而上,一直可达景宁县城,或从海拔较高的青田县北山镇顺流而下,80里水路到青田,再有130里水路就到温州了。

  “我家的船可以载重4000斤货物,一般将上游青田北山、岭根、巨浦的土特产,像梨子柿子啊,木头木炭啊,稻谷啊,造纸用的芦苇等等,运到温州下面去销售,再将温州的食盐、带鱼等水产品和皮革制品等运回白岩及岭根、景宁等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包船去温州的价格是33元,除去运输成本,每个船工的月收入是50元、全国粮票45斤。冬季枯水期有3个月没法撑船,一年也就辛苦9个月时间。”徐斌回忆起那段经历,仍是一脸自豪。

机动船时代:兴建水库转行多

  “舴艋船能适应滩多水急的水系环境,但有时候水太浅还是不得不下船拉拽。逆流的话,从青田到仁宫一天,仁宫过夜后再到滩坑范村(现在水库大坝所在地)一天,再行舟一天才回到北山白岩。如果从北山到景宁150里水路,就要走上四天,很辛苦。”今年61岁的徐斌一打开话匣子,以苦作乐的趣事也很多,“后来有了机动船就快多了,也不那么辛苦了。有一次我们下温州,水流很湍急,船舶触礁了,撞了个大洞,必须搁浅维修,但我们和客户有合约,又不能耽误行程。我们就地取材,把芦苇扎成捆,把船洞补得严严实实。船修好继续走,突然,一条这么大的军鱼跳上船舱,乖乖,10斤多重呢!还有一次,一头小麂突然从草丛中摔下水,在水里挣扎得很快,一眨眼就不见了,我们的船也没追上。”

  1980年,徐斌和同事们的舴艋船都改造成了机动船。当时年仅4岁的王伟标第一次登上了当时先进的机动船,他的哥哥王伯焕已经开始跟船,父亲王龙清就是这艘机动船的船长。在王龙清顶职前,王伟标的爷爷则是巨浦乡范村一带小有名气的船老大。

  范村一个村300人就出了六七十位船工,家家户户都靠撑船为生。到王伟标已经是第三代,他和哥哥王伯焕现在都是千峡湖水上办的船工。

  2004年,浙江省在青田县北山镇开工建设滩坑水库,库周村民陆续开始移民。千峡湖,指的就是瓯江支流小溪的鹤溪至滩坑段。小溪流域断航后,有的船工转到航运公司,有的船工当起了摆渡个体户,有的船工上岸转行做生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溪流域大小船舶不少于千只,按一艘船两名船工计算,就有两千多人。许多沿岸村庄因为靠水边,田地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船。”千峡湖水上办船队队长詹飞告诉记者,“许多船工成了移民,移民去丽水温州做生意的居多。”

公交船时代:保洁护水角色多

  2008年,滩坑水库蓄水后,小溪流域蜕变成70多平方公里的浩淼湖面,拥有上千个小峡谷和岬角。其中,景宁境内36.72平方公里,青田县北山镇境内就有30多平方公里,两地库周村民合计约5万人。

  为解决千峡湖青田和景宁库区村民的出行难题,2008年,滩坑水电站库区水上办(2011年更名为“千峡湖水上办”)推行免费“公交船”制度,率先在青田县北山镇重新招聘船工。在温州做皮鞋生意的王伟标一家,又迁回青田老家,应聘船工老本行。

  船工赵东海是淹没在水底的原岭根乡岭根村人,他30岁开始撑摆渡船,是个老客运。在2008年水库蓄水前,他就是在原岭根乡小溪流域的岭根村渡口摆渡船工,如今已有30年船龄。

  走访船工时,我们发现,最大的变化还是船工自身。他们仍是老船工,却又有了很多时代赋予的新身份。

  原来,青田县北山镇和千峡湖水上办响应浙江全面推进治水行动的号召,积极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把“五水共治”工程的分工细分明确到每一艘船每一位船工,并对传统机动船进行污油处理系统改造,每艘船配备污油回收桶和垃圾桶,要求每一位船工都是公交船保洁员、码头的巡视员和沿岸的护林员,保护库区水长清、岸长净、山长绿。

  去年下半年以来,千峡湖水上办主任刘剑和北山镇干部一起参与组织了多起深更半夜的“清网突击行动”,共打捞清理杂草浮萍、垃圾55吨,没收拆解渔排200多艘,取缔无证渔网2000多米,让千峡湖恢复了它最原始的美貌。

  据水上办副主任刘时杰介绍,现在千峡湖水上办拥有6艘客渡船、3艘车渡船、3艘海事船共17名船员,每个季度都要进行业务学习,除了安全问题,大家学得最多交流最多的还是“五水共治”的政策和经验。

  船工周光良也是子承父业,1979年起就以撑船为生。开船前下班前把公交船擦洗得干干净净,是周光良和搭档必须的功课。谈到水上办新制定的“五水共治”奖惩条例,他朴素地说:“保洁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年底有没有奖励我们无所谓的,大家搞好了环境那才是真的好!”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人与自然 00021 昔日跑船人,今朝护水员 2015-11-03 浙江日报2015-11-0300007;浙江日报2015-11-0300010;浙江日报2015-11-0300011;浙江日报2015-11-0300013 2 2015年11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