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人与自然

衢山岛养殖户等来收获季——

紫菜,时间培植的鲜美

  通讯员 袁佩华

  11月上旬,倏忽而来的冷空气为紫菜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在位于东海一隅的衢山岛上,紫菜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并不显得特别,总是以低调的姿态出现在各类菜品之中,提鲜亦或搭配。然而,经历时间和潮涨潮落的孕育,这种人工与自然巧妙配合的海洋生物,也拥有了自己的独特滋味。

  《舌尖上的中国》曾用4分钟的镜头描绘了福建霞浦的紫菜,那一排排深入海水的竹杆在夕阳下显得蔚为壮观。而我们的镜头,寻找到的则是一对普通夫妻,他们用传统的方式,仅以三两行竹排,传承着美味的奥妙。

竹排上生长

  随着潮水渐退,原本被海水覆盖的地方露出了湿软的地表,形成滩涂。衢山的紫菜种植户把育好苗的网帘下到滩涂上,开始了这一年的紫菜养殖。在衢山岛,有不少人工养殖紫菜的人家,人们心照不宣遵循着时间的规律,保持着一致的生活步调。

  家住衢山岛中洞礁的张柱堂现年68岁。近十几年的时间,靠着养殖紫菜,他和老伴儿的生活过得充盈而安康。从前期准备到养殖,再到收割、晾晒,紫菜的生长需要时间的慢慢滋养。而张柱堂的描述,让我们得以在脑海构建出一部紫菜生长的延时影片。

  选上两短一长的毛竹搭建“冂”形的支架,趁着潮水退去,滩涂裸露,数个支架由远及近平行插入固定。两个支架中间,牵上尼龙绳做成网帘。十几个支架由网帘拉牵形成一长排,最长可达近百米。这样排出三列,紫菜养殖的“基地”才算完成。

  支架间的距离如何控制,网帘间的密度如何调配,全凭个人经验。这项工作,张柱堂一个人完成,只要花费一整个早上的时间。

  那么紫菜就是这么凭空生长出来的?当然不是。用做网帘的尼龙绳上暗藏玄机,其中早有育好的紫菜苗。如今看着空荡荡的绳上,只需经过半个月的生长,便可见紫菜逐渐冒出来。而到了10月初,头茬紫菜便可以收割了。

  为了亲历紫菜的生长,接下来,我们则需要耐心等待。

劳作等收成

  潮水涨起,紫菜苗被浸没在海水中吸收养分;潮水退去,紫菜苗通过与阳光、空气的充分接触进行着光合作用。等待的时间总是缓慢得让人焦灼,然而张柱堂和妻子知道,时间不到,着急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终于,一排排网帘上开始出现了变化——当潮水退去,一小撮一小撮的红色紫菜就在海风的拨动下渐生渐长。

  每隔几日,张柱堂就要在潮水落下时去滩涂看看,或查看架子是否稳固,或及时清理网帘上的杂质。为了保证紫菜的质量,这一时期至关重要。所幸的是,因为海湾所处的天然地理优势,这里养殖的紫菜不太会受到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产量便有了保障。

  一辈子靠海吃海,年轻时的张柱堂学会了养殖紫菜的手艺,后来跟着老人出海捕鱼,从海洋里祈求更丰厚的回报,当然,这需要渔民们付出更多更强的体力。2002年,55岁的张柱堂终于不再去征服广袤的海洋,他退回到陆上靠海而居,凭着年轻时学到的技艺,重新开始了一场人工与自然的合作。

  张柱堂说,大海从来没有吝啬过对他的馈赠,收成总是能够尽如人意。与往年一样,今年的十几亩紫菜,早有懂吃的行家前来抢定。

  一切,都在等待收获的时节。

又到收获季

  潮涨潮落间,紫菜逐渐长成。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收割上的紫菜为保证不腐坏,需要尽快晾晒。所以对天气状况有良好的预判能力,是紫菜种植户最基本的本领,这决定了一年最终的收成。是否天晴,成为是否劳作的前提。

  头茬的紫菜味道最为鲜美,收割,夫妻俩是不敢怠慢的。10月2日,台风“彩虹”的影响刚过,凌晨4点,趁着潮水渐退,二人便下到滩涂去了。

  一副手套、几个篮筐是收紫菜的简单装备。顺着网帘把紫菜摘下来不难,简单机械的动作考验着劳作者的耐性。张柱堂不与妻子说话,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操作。采摘时要把握好,千万不要把网帘上的紫菜都捋了光。往后半月,“幸存”的一点点紫菜经过海水的滋养又能长出一岔来。这样收个3、4次,紫菜才算真正收完。

  上午8时30分,太阳早已升起,眼见着潮水也逐渐漫上来。夫妻两稍一商量,今天的工作暂告段落。张柱堂面前的两个篮筐已经满满当当,妻子则慢些,只有一篮。两人挺挺腰,终于可以吃早饭了。

  而此时,工作远没有结束,晾晒得马上进行。用泵抽上来的井水有着极大的冲力,得以将紫菜里的细沙和其它杂质进行清除。清洗好的紫菜均匀铺在特制的竹筛子上,放在操场进行晾晒。

  如果天气够好,经过一整个下午的暴晒和风干,紫菜中的水分便可蒸发,香味开始弥漫。而此时,原本透红的紫菜也变得乌黑发亮。张柱堂和妻子笑着说,再过几天,小孙女就要回来品尝这鲜美的紫菜了,她嘴刁,可是最最知道如何分辨紫菜了!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人与自然 00021 紫菜,时间培植的鲜美 2015-11-03 4034299 2 2015年11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