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望乡

玉环文艺青年返乡进村玩音乐

光阴故事,流动着青春血液

  核心提示:一群原本散落于全国各大城市的文艺青年,在美丽乡村的召唤下,回到故乡台州玉环县。他们聚集在海拔200多米的山里村,组建起“放牛班”文化团队。他们集资改造了一栋闲置老屋,取名“光阴故事”,从此开启乡村音乐生涯……从城市到乡村,从春天到夏天,短短半年时间,原本遥不可及的梦想,就这样开花结果了。乡村,是如此简单,所有的一切,也都简单生长着。

  青年有梦,梦在灯火阑珊处。写歌词,组乐队,做音乐总监,玉环文艺青年潘峰,在当了15年的“北漂”后,恍然意识到,“从乡村到城市,梦想不近,故乡已远”。

  2014年的秋天,33岁的单身青年潘峰回乡探望父母。偶然间,他和朋友们走进了龙溪镇山里村。这时,美丽的燕窝水库旁,一栋经年风雨的石屋,勇敢地向他打了个招呼:“嘿,回来吧,美丽乡村大有天地。”

  时隔一年,眼前的石屋已化身“光阴故事”乡村音乐酒吧,潘峰也不再孤独和迷茫。12个志同道合的本地文艺青年,与他同在青山绿水间。不过半年时间,他们创意策划的“同学会”主题音乐会,连玉环菜场里的大妈都知晓。

  蛙鸣声中唱一曲,山里的日子,过得忙碌而踏实。更重要的是,曾经似有若无的梦想,此刻变得清晰而宏大:打造“放牛班”文化产业园,让更多文艺青年在山里安家,让彼此的梦想在肥沃的土壤里落地、生根、发芽。

回山村玩转音乐

  “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找一个地方,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潘峰说,他原以为,只有城市,才能承载这种梦想,“没想到,霓虹灯下辗转15年,最后,是质朴无华的乡村,给了我回归的坚定理由和梦想的重新起航。”

  相遇前,是漫长的等待。潘峰奔向大城市的那些年,龙溪镇山里村,因为太过偏远,已走在消逝的边缘。2012年春,奇思妙想之下,一场盛大的乡村动漫节,在这个有点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启幕。此后,山里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创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动漫节留下的墙绘,春秋两季的花海,海岛独有的石屋,黝黑淳朴的笑脸……山里村散发着的艺术气质,也让生于1985年的胡志建欣喜不已。西安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毕业的他,畅想自己在山谷弹奏钢琴的画面。接到潘峰的邀约后,他果断加入。

  今年28岁的林青,原本还在杭州、宁波等地的酒吧驻唱。这个专注于流行音乐的年轻人,还弹得一手好吉他,也在玉环的某艺术培训学校任教。他的女朋友王青青,1994年生人,当过幼师,是个热爱生活和学习的女孩……他俩,也相继加入潘峰的队伍。

  38岁的莫成生,是团队里最年长的一位。他曾当过小学老师,如今在办阀门厂,是潘峰的老朋友。“乡村风生水起,我们可以一起玩。”他说,他曾眼见山里村如何从贫瘠无望,变得像今天这样生机勃勃,“在乡村搞音乐,或许别有天地。”

  就这样,山谷里的头脑风暴,最后诞生了“放牛班”文化团队。团队的首个项目,就是把燕窝水库旁的闲置厂房和石头屋,改建成“光阴故事”乡村音乐酒吧。他们共同出资两百多万元,用自己的艺术眼光,去设计和改造老屋,“必须与乡村自然生态相融合”。

  在空阔的露天平台高歌一曲,让洪亮的声音回旋在山谷。今年5月1日,当乡村音乐酒吧响起歌声时,山里村的村民,成了林青他们的首批听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画面,尽管村民不懂音乐,但他们会报以热烈掌声,眼里满是真诚。

怀旧中感悟时光

  怀旧,是“光阴故事”想要表达的主旨。也只有乡村,才能与之匹配。5月1日营业以来,这个乡村音乐酒吧,已先后承办了48场同学会。心思细腻的王青青,拿起相机,定格了很多动人心弦的画面。这些照片,悬挂在酒吧的入口处,诉说着每个人的光阴故事。

  “主题班会”环节,有个活动叫“再讲一次课”。那是一班65岁同学的同学会,当年的班主任都已90岁高龄。重新站上讲台,看着同样生了华发的学生们,激动得泪水盈眶。尽管光阴不断流逝,但师生情却永在心间,历久弥新。

  还有一位80多岁的坎门老师,站在讲台,滔滔不绝,从唐朝的典故,讲到现代文学,既定的15分钟课程,最后拖到了45分钟。对于这位“拖课大王”,学生们“毫不留情”,坚决把他请下讲台,满屋子的欢声笑语,仿佛昨日重现。

  报到,上课,拔河,穿“校服”,滚铁环,出黑板报……曾经的求学画卷,重新在这里展开。“那种笑容,我无法言喻,在这里,在此刻,名誉、地位、财富,都被抛却脑后,有的只是回忆和开心。”潘峰说,人越简单,越开心。

  夜幕降临,“光阴故事”的重头戏就会上演,那是“放牛班”的音乐团队精心打造的一台晚会。他们会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同学会,献上不同年代的歌曲。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听着听着,便泛起泪光。还有人,决定改变生活。

  肖春燕,她本是“光阴故事”的客人。今年5月1日,她在此举办了一场大学同学会。这个1988年生的女孩,23岁时便创办了一家缝纫机厂。但这场同学会结束后,她关掉缝纫机厂,加盟“放牛班”,变身“同学会”主题会的专员。“要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她说。

到乡间播种梦想

  “光阴故事”只是开始。不久前,在龙溪镇政府的牵头下,来自意大利的设计师Pinoy,为“放牛班”文化产业园二期做了规划和设计。“二期除了一期功能的扩展,还设置了艺术家工作室。”莫成生说,“这意味着,以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室。”

  在Pinoy的图纸上,各栋石屋的改造效果,着实令人心动。也许曾在大城市里经历过冷漠和煎熬,所以他希望山里村的产业园,能成为聚合力很强的公共资源平台,让更多有才学、有情怀、有梦想的人,一起在此共事、各展所长、资源共享。

  这些年轻人的梦想,也远不止于自身。在“光阴故事”乡村音乐酒吧的经营中,他们始终坚持环保理念,拒绝提供户外烧烤等服务,“油烟太大,会污染村庄环境”。“就算很赚钱,也绝不能碰,我们要有自己的价值认知和判断。”潘峰说。

  包括声音,他们也有自己的控制。晚上9时过后,便不允许客人继续唱歌。“这里是乡村,村民们睡得很早,而且,乡村本来就该是静谧的,我们不能破坏它的原始生态。”在胡志建看来,只要传递的理念是正确的,客人们都会理解。

  燕窝水库,曾是个开放型的水库,不少村民和游客都会在此垂钓。但这些年轻人发现,因为垂钓的人太多,水库里的白鲢鱼不仅骤减,还对鱼饵产生依赖。“白鲢鱼原本可以吃掉蓝藻,净化湖水水质,但这样下去,水质迟早出问题。”王青青说,为此,他们不仅劝解村民不要垂钓,更不允许自家客人前去钓鱼。

  与乡村的交融,还在不断深入。团队里的成员肖陈铭,擅长经营土特产,在他的包装推广下,玉环的年糕和枇杷膏被卖到了全国各地。如今,他把目光瞄准山里村的盘菜、广柑、蜂蜜、黄酒、土鸡、鸡蛋、文旦等农家特产,“让山里村的农产品走出村里,走向大都会”。

  重返乡村,天地已然阔朗。这些曾经飘散全国各地的玉环文艺青年,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也打开了一片更为广袤的天地。光阴的故事,亦有了新的篇章。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望乡 00019 光阴故事,流动着青春血液 2015-11-03 浙江日报2015-11-0300011;4056513;浙江日报2015-11-0300015;浙江日报2015-11-0300014;浙江日报2015-11-0300018 2 2015年11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