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浙江记忆

保护规划建设管理成效卓著

我省风景名胜区金字塔型保护体系不断巩固

  成果 郑轶民

  本报讯 “目前,我省已有1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0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风景名胜区为世界遗产,进一步巩固了‘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金字塔型风景名胜区保护体系。”日前举行的全省风景名胜区工作交流会显示,我省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断推进和提升,成效卓著。

  法制保障不断加强。作为我省风景名胜区设立、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的基本法规依据,《浙江省风景名胜区条例》自2012年施行以来,对加强我省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11月,省人大对条例进行了修正,进一步简化景区审批事项程序,加强项目服务保障,改善发展环境。为配合条例施行和细化条例规定,省建设厅开展了景区规划实施评估、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申报审查、省级风景区申报设立审查、景区专项资金使用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将分别公布施行。

  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继武义大红岩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后,临海桃渚、浦江仙华山和磐安大盘山等3处已上报国务院,待正式公布为“国家级”。今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东阳落鹤—社姆山省级风景区。雁荡山、楠溪江2个国家级风景区申遗,仙岩、瑶溪2个省级风景区申报“国家级”,以及仙居等地申报省级风景区的前期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规划建设管理不断推进。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了景区日常管理,为提升景区品质奠定了良好基础。景区规划审批进度加快。近两年来,方山—长屿硐天、天台山2个国家级风景区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雪窦山、方岩、浣江——五泄3个国家级风景区总规已报国务院待批;天台山琼台桐柏景区桐宫秀色区块等3个国家级风景区详规获住建部批复;钱江源省级风景区总规获省政府批复;省建设厅还批复了13个省级风景区详规。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近年来,结合景区规划编制、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审批和专项资金重点补助等工作,省建设厅重点扶持了江郎山、天台山、百丈漈、双龙等景区游人服务中心,神仙居索道工程等景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投入使用,景区功能得到了不断完善,景区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景区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上半年,省建设厅将原城乡规划处涉及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的管理职责剥离出来,成立厅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加强了管理力量。成为全国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单独设立风景区管理处的3省之一。自2012年以来,住建部持续加大景区监管力度,建立了国家级风景区执法检查制度,开展以制度建设、规划管理、建设管理、服务管理、形象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执法检查。西湖、普陀山和仙都等地连续获得优秀,所有受检风景区均未出现不达标等次,我省风景区管理工作受到高度肯定。在省级层面,通过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省级风景区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浙江日报 浙江记忆 00020 保护规划建设管理成效卓著 2015-11-02 4054065 2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