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是学生操场,晚上是村民乐土
花园村体育场全天候开放
本报记者下乡探访,发现农村建设利用体育场所的妙招真不少
本报讯 (记者 伊志刚 卢俊和 通讯员 李诗云 )从20层楼高的东阳市南马镇花园阳光城俯视,下方的花园人民广场正灯火通明,两片排球场、两片篮球场进行着看似激烈的比赛,以至于观众在场边都站成了包围圈;场地之间的开阔地,属于庞大的广场舞爱好者们;而塑胶跑道上,不少人正在慢跑和健步走。夜幕的映衬使得灯光球场内生龙活虎的健身气息更加强烈。(10月13日《浙江日报》第16版图片新闻《体育设施改善,健身热潮涌动》对此已予报道)
在东阳当地,这一景象已日渐平常,究其根源,在于该市充分利用体育设施,促进群众健身热情的迸发。东阳经验值得推广!本报记者近日随浙江省体育局调研组在湖州、金华取经,发现值得推广的妙招其实还不止东阳一家。
灯光一亮,球场晚上更热闹
“东阳花园人民广场,其实就是花园技校的体育场,白天学生上体育课,早晚供村民们在此健身,一块场地,全天候利用。”《花园报》总编王江红介绍说。这座体育场白天看上去和别的中学操场没什么两样,一条6年前浇筑的3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和排球场是今年9月在原来的水泥地球场上投资采用新的硅PU材料改造的,由于正好上课,操场上只有零星几名学生,看上去有些冷清。但到了晚上,灯光设备一开,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几百名花园村村民的涌入,让广场顿时热闹起来。
“农村体育设施晚上有没有亮灯,这是体育场地能不能得到利用的重要标志。农民白天要忙生计,晚上才有时间来锻炼,如果不亮灯,这些球场不成了摆设?”浙江省体育局局长孙光明深有感触。
亮灯需要能耗费,已经一脚踏入中国名村影响力综合排行榜前三位的花园村当然愿意为这44只大功率照明灯埋单,事实上,这个富裕起来的新农村标杆早已意识到了整个园区人口需要借助文化和体育活动实现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提升。
花园村是全国最大名贵木材交易集散地、中国红木家具第一村,去年该村人均年收入达13万元,整个花园村实现经营收入338亿元。花园村日子好过了,农民对生活质量就有了更高要求,正因如此,在这个村可以看到农村博物馆、剧院甚至有摩天轮的游乐园。当然,体育设施更是常见。花园村所辖10个小区,每个区都有标准的健身设施,到了晚上,沸腾的群众体育热情随处可见。
在一个面积5平方公里、本地村民约5千人,外来务工者却有4万多人的区域内,体育场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基本的健身功能,它更像是“土著村民”与慕名而来为花园村发展“献血”的外来户相互融合的桥梁。
小小气排球拉动乡村经济
离已迈入小康的花园村仅60公里之外,磐安县冷水镇小章村则是完全另一种生态,这个经济不算发达、原本没有体育资源的乡村小镇“无中生有”,如今走上了一条将体育加旅游发展成第一产业的转型之路。
在小章村新建的气排球馆,记者看到了一群男女混搭、正在投入“比赛”的村民,竟然还能打出一些排球战术中的基本配合,很让人惊讶。村民任鸳鸯指着场下板凳席上的一群中年妇女说:“以前从来没见过什么气排球,过了三个月,现在我们也差不多都能打打。”神色颇为自得。
1982年出生的冷水镇党委书记陈晖介绍说,气排球馆是在闲置的原木材厂厂房基础上改建的,投资了220万元,场地条件在全国都算好的。但小章村盖这么高大上的场馆可不只是为了让村民娱乐一把,办比赛、开民宿,最终让体育带动山村经济发展,这才是真正的“醉翁之意”。
自今年8月10日承接全国首届快乐气排球活动开始,至今不到三个月,已有大小赛事共12场落户小章村,村里新建的19家民宿320个床位已经接待游客4100多人,农家乐主营收入超100万元。
记者走进一家取名“天然居”的民宿,正巧是村妇女主任陈梅花家,装修和布置都相当温馨,虽然贷款了30万元,但短短两个月后已收回1万多元成本,让她笑称看到了“钱途光明”。
小章村现在是磐安首个“无景点旅游”目的地,气排球这项门槛低、适合人群广的体育项目成了撬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杠杆,而其余三产的带动效果也相当明显。有比赛的日子,村里的各类商店营业收入都成倍增长,磐安著名的土特产和中药材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旅游产品。
与此同时,转型的小章村也让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重新返乡,谁不愿意一边建设家乡,一边过红火日子呢?农村空心化的难题,不经意间得到了解答。
美丽乡村鱼塘变球场
在河湖交错的江南水乡,健身场所又呈现出与浙中地区不同的地域风格。
湖州德清钟管镇曲溪村是典型的水乡村庄,由于村内水网纵横,土地资源稀缺,造成村内体育场地紧张。曲溪村主任指着记者脚下说:“这就是利用鱼塘改造,村里硬是填出了一块大场地。”
这块面积1100平方米的鱼塘,现在成了一片干净平整的健身广场,也让很多村民从电视机前、麻将桌边,自动走到了篮球场上、跳舞的人群中。“农村体育健身有从众的特点,常常一拉一串,所以好的示范效应必不可少。”当地体育局一位负责人说。
下月钟管镇将举办的农民运动会上,曲溪村有不少老人也踊跃报名参加捻河泥比赛,与以往的划菱桶、钓鱼、捉鱼等保留“曲目”一样,这都是精心设计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意图唤醒乡民们对水乡远去的记忆。
离曲溪只有几分钟车程的洛舍镇东衡村,则让记者感受了一番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休闲旅游。这里是南宋书画大家赵孟頫的故里,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历史上出过4位尚书和11名进士。从村道两旁一座座别墅样的民居,河道两旁垂柳绿荫的环境,到村里围墙上以村事为主题的漫画,以及藏书过万册的“中国农民藏书第一楼”,半耕半读知书达理的乡贤,由外而内透着美丽乡村的气质。
在这样的环境中,东衡村村民的幸福指数自不用说,就连健身场所的一些细节都显得与众不同。村干部在介绍中心村健身广场时,特别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我们的照明灯都是太阳能的,所以晚上亮灯都不用考虑能耗问题。另外,别的地方跳排舞还要拎个录音机,我们这里只要拿个U盘,家里录好歌可以在广场落地音响直接播。这些都还是我们湖州本地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品牌,所以就更值得自夸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