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江山清泉村建电商大楼、设创业班,吸引年轻人回乡

乡村那么大,欢迎来闯闯

  本报江山10月28日电

  记者 包敦远

  市委报道组 郑积亮 余静轲

  清晨,江山清湖镇清泉村异常繁忙,电商大楼里人员川流不息,运送来料加工的货车源源不断。

  这个2008年建成的移民村,户籍人口3780人,当时的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靠发展电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如今人口已回升至3000人左右。村支书吴香华说,今年1至9月,村里电商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6000万元。

  “乡村那么大,欢迎来闯闯!”吴香华逢人就开始推介起清泉村。一个没有集体经济更没有集体资产的移民村,如今已是衢州首个“淘宝专业村”。它是如何激发村民的返乡热潮,如何留住返乡青年的呢?且看清泉村的两大“秘诀”——

  秘诀一:网罗在外精英,提升本村设施

  清泉村的农户来自全市6个山区乡镇、42个行政村,拥有土地四五千亩,山清水秀环境美,种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好。

  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让村民鼓起腰包的同时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两委琢磨着出租村里一幢集体综合楼,专门用来吸引回乡创业者发展电商销售农产品。“我们把它叫做‘电商大楼’,初衷就是让村民们共同致富,即使搬着凳子坐在马路边招商,也要招到本村人。”吴香华很坚定。

  经过反复调查,村委掌握了村民在外经营电商的情况。不光是江山市区,吴香华还跑到杭州、金华、义乌等地先后招来10家电商入驻。其中有个小伙叫王京伟,在义乌做跨境电商。王京伟告诉记者,刚开始他担心如果来到清泉村,物流成本会高到无法承受,况且还有孩子上学的问题。

  王京伟没想到,在他看来不可能办到的事,最终都解决了,“所以,我说服了在义乌土生土长的妻子,跟着我回到了清泉村,成立了江山市亿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在首批入驻电商的建议下,村里开始组织大批村民参加电商业务培训,并带领村民到遂昌等地学习,鼓励村民盘活闲置房屋,主动投入“淘宝村”项目建设。

  记者在电商大楼的一楼大厅看到,这里已经安装好一排排木柜和展示台。吴香华介绍,将来村里几千亩土地种出来的优质农产品都将在这里一一展示,并销售到全国。

  同时,一个大型培训中心已初具雏形,可容纳200多人同时入坐,增添设施和设备后即可投入运行;农产品的销售还需要解决冷链物流的问题,村里正在谋划建设冷库的事宜。

  秘诀二:搭建沟通平台,创意多彩生活

  随着“淘宝专业村”建设不断推进,电商销售的业绩也逐月创新高,吴香华预估,今年全年电商销售额将突破一亿元大关。“如今,村民的收入正趋于多元化,除了电商的销售收入外,还有工资、租房、物流、农产品、来料加工,甚至还有实体的零售、餐饮、文化等服务性行业的收入。”吴香华说,做好电商提高农民收入只是手段,让村里的老百姓共享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目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回到村里,给村里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他们找到了可以大显身手的平台。”

  前不久,有年轻人提出村里的文化活动太少,业余时间枯燥乏味。村两委立即行动,购买了音响、锣鼓等设备,开放三个广场并增加了照明设施,鼓励村民自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我们上礼拜刚招聘了文化员,目的就是搞好群众的文化生活,真诚地为回乡创业者做好服务。”吴香华说,村里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村民中有畲族、傣族、彝族、苗族和汉族5个民族的群众,可以深入挖掘传统的文化资源,也可以结合清泉村创业的案例,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既是对创业者的鼓舞,也是对全体村民的鼓励。

  “这些看似与回乡创业没有太大关系的服务工作,或许就决定了回乡创业的成与败。”吴香华说,站在回乡创业者和普通村民的角度考虑问题,真诚地为他们做好服务,这就是清泉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最大因素。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乡村那么大,欢迎来闯闯 2015-10-29 4051459 2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