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新优势·新动力·新增长

  聂献忠

  转型期增速下行即长期高速增长后转入中高速增长是国际上发展的普遍规律。近年来浙江经济增速放缓既是受传统竞争优势下降和新优势逐步培育,以及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影响的结果,也是各届政府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的正常表现。随着以往高速增长所依赖的要素、环境、体制机制等根本性改变,中高速增长成为未来新常态,需要我们各级政府部门保持定力、积极作为,既要尊重经济规律,摆脱“速度情结”与“换挡焦虑”,又要坚持积极培育形成新优势、坚持增强增长新动力,积极谋划形成以质量、幸福和领先为核心的新增长模式。未来如果浙江能积极地成功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及政府领域转型进程,将完全有希望保持较长时期稳定而健康的中高速增长。

  坚持定力

  加快培育新优势

  新世纪以来,浙江着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区位优势、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生态优势、山海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人文优势,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近年来,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与国内外发展环境,浙江部分传统优势的领先地位日益受到挑战。为此,在新旧优势转换提升阶段,增速放缓不可避免,加快培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成为关键。坚持定力淡化增速,就是为了加快培育形成新优势,在深化改革开放中率先形成示范,争创发展排头兵。

  加快培育新优势。新常态下稳定实现中高速增长,必须围绕浙江特色和现实基础,着眼未来充分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近些年来,我省各地与时俱进地续写“八八战略”新篇章,不断深入、具体地分析我省的优势与短板,从而进一步开发优势、集聚优势、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总体来看,随着转型求变和创业创新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全省以科技城和创新园区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优势,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主体的信息经济优势,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的先发优势,以特色小镇为依托的“众创空间”优势,以影视文化和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优势,以养生、休闲、旅游等为代表的休闲健康产业优势等,都正崭露头角而初具规模,未来亟需进一步重视、培育和发展壮大。

  加快补齐新短板。当前随着生产方式和社会条件的变化、中产阶层的崛起促使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演变、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已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管理等领域,以往蕴藏的问题及传统束缚就成为新短板。尤其是在民生健康文化等幸福需求领域、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体系上的不够完善等,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弥补。近年来我省在社会、生态与文化等领域的超常规发展与布局,已有效地形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平衡,有效的社会结构与治理模式也正在逐渐形成。这些既是浙江实现“率先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浙江面临的重大挑战。坚持定力淡化增速,抓紧时间与机遇化解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使之成为稳定中高速增长的助推器。

  目前,国家层面上深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部分垄断领域和中高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跨度和难度虽然很大,但溢出效应明显,需要浙江及时把握机会、再创领先优势。虽然浙江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但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浙江完全有条件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更积极的探索和举措,“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为此,只有淡化增速,着眼未来,抢抓新机遇直面新挑战,才能真正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

  淡化增速

  增强增长新动力

  转型的根本在于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提升,浙江实现转型期稳定的中高速增长,迫切需要形成与依赖新增长动力。只有淡化增速,深刻地把握这种转换,深入研究和推进增长动力机制的深刻转变,并在此基础上着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坚持增强创新动力。转型发展的关键是要实现增长动力的转变,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粗放增长,转向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来提高全员生产率的创新驱动。当前,我省创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在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协同创新进程不断加快,创新逐步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将加快向引领式创新、全民创新、全面创新迈进。特别是,我省已在信息经济、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创新发展方面,形成领先。“两创”平台建设和梦想小镇的加快推进,也进一步加快了各类高端要素资源特别是创新主体的集聚进程和创新活力,加快了各类新主体和新业态的涌现,对稳步推进浙江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都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未来,应争取在自主创新、原创创新方面取得加快步伐,在若干关键性环境与领域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着力解决创新链中的重大瓶颈问题。

  坚持提升开放动力。提升开放质量与水平,需彻底调整过去长期依赖的“出口导向性”战略向“全球化战略”的转变,积极依托“全球化红利”,深挖全球化新动力。日本长期以来就一直强调海外并购实施,以在全球产业竞争占据有利位置。近年来,浙江紧紧依托“全球化红利”,进一步从被动开放更多地转向主动开放,从单纯的外贸出口更多地转向布局国际要素资源、布局技术人才要素以提升产业链环节和新兴产业体系。万向、吉利等众多龙头企业积极“走出去”,主动去利用全球发展动力,不断获取更多对浙江能带来更大机遇和空间的发展平台,不断提升“全球化红利”的竞争能力,既有效地适应国际规则,又积极地争取在国际规则制定上更多话语权。

  坚持深化改革动力。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浙江以政府改革先行积极推进以“四张清单一张网”,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使浙江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理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同时积极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进程,系统性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改革试点与海宁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等改革,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有力地推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进程。未来浙江将着重需要围绕行政管理体制、对外开放体制、要素市场配置体制、创新创业体制和城乡体制改革,力争在若干领域、若干部门、若干环节进行“先行先试”,切实破除“篱笆”,以“限权、放权、分权”为抓手,形成领先示范。

  坚定信心

  积极谋划新增长

  增速放缓是浙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治环境、惠民生的重要时期,也是坚定信心积极谋划形成新增长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依托新优势新动力,努力加快形成以质量、幸福和领先型为特点的新增长模式。

  加快推进质量型增长。有别于传统高增长阶段的目标与任务,中高速新增长阶段必须坚持以质取胜,必须时刻把增长质量、效益和效率放在首位。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坚持质量型增长模式,就是要着眼于未来竞争模式,再创浙江领先优势的关键和基础。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从粗放发展方式向集约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在产业与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明显转变的背景下,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明显提升。近年来虽然我省经济增速放缓,但实力持续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转型成效明显,绿色低碳优势逐步突出,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和政府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在经济发展质量上,逐步呈现出速度稳、质量高、动力强、结构优的向好苗头和特征。

  加快形成幸福型增长。经济增长只有转化为国民福祉和幸福感提升才有实质意义。近些年来,各地果断改变高增长惯性思维,坚持以社会民生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以居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为新增长动力,社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14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93元,比2009年增长63%左右。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重点民生领域投入快速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和民生幸福水平持续提升。各地坚持围绕“八八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稳步推进“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工程,有效地化解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各种压力,有效地把经济增长空间充分地转化为消费扩张和居民幸福感提升,形成有内涵有意义的幸福型增长。

  加快布局领先型增长。浙江在传统制造业的竞争领先优势在逐步下降,未来继续领先就必须借助新优势新动力实现转型,同时在有特色与优势的新兴产业布局上形成引领。当前我省已在消费互联网行业上占据世界前沿,形成领先,未来还应在产业互联网上加大努力,加快推进着眼于互联网应用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造方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重点推进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城市转型与智能发展,以及基于互联网应用的社会转型与智能服务。同时,还要加快形成以七大产业为核心的支柱产业体系,以信息化为手段不断提升信息经济、文化经济、海洋经济等产业在国内外产业链与价值链中的支配地位。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新优势·新动力·新增长 2015-10-28 4048492 2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