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望乡

秀洲油车港镇迎来菱角丰收期

南湖菱,清水出鲜物

  本报记者 江帆 李茸

  通讯员 马国海 富月萍

  “有一物,味甘美,熟之可代食饭……此物东不至魏塘(今嘉善),西不逾陡门(今桐乡),南不及半逻(今海盐),北不过平望(今吴江),周庶止百里内耳。”明人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记载的这一物,就是南湖菱。

  南湖菱,特殊之处在于圆角或无角,在嘉兴栽培历史有800年以上,目前以秀洲区油车港镇最为盛产。每年菱角从9月末开始成熟,产期前后共计约2个月。今年9月底,秀洲区油车港镇政府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菱乡”。

  眼下正值菱角盛产的季节,油车港镇的河荡面上每天都来往漂浮着菱桶。菱角浮于清水之上,水光潋滟,身着蓝印花布、头裹素雅方巾的采菱女轻歌飞扬地坐在菱桶里,芊芊伸手摘下那青背白肚、翠绿薄皮的南湖菱。这是江南水乡这一时节画卷一般的场景。

  采一捧水生果

  子夜时分,10月下旬的天气已经开始微凉。油车港镇栖真村的菱角种植户吴彩荣披着雨衣,头戴着探照灯,坐到了菱桶里,准备出发去采菱。

  “南湖菱娇贵,采摘下来时间越短越好吃,隔了一天菱角就发黑了。”妻子王美英在一旁介绍,因为南湖菱的这一特性,采菱人需要在子夜时分就下河采菱,才能赶在清晨把新鲜的南湖菱送往各地集市,“除了台风天,这两个月,日日昼夜颠倒。”

  这两个月,若是路过油车港,黑暗中河荡里的点点灯光表示着,这里有采菱人正在辛勤劳作。夜色中,河荡可见度很低,只有头顶上带着的这个探照灯照耀到的方寸之地,才可以隐隐看到菱角。因为长时间泡水,吴彩荣的双手关节有些肿大,并且发白,指甲缝里淤泥太深,已经清洗不掉。菱叶子上的倒刺锋利,经常会划伤双手,吴彩荣的一双手布满了浅浅的划痕。

  在自家门口的草头漾里,吴彩荣和王美英承包了30亩的水域种植南湖菱,已经承包了20多年。每年秋分之后,他们跟南湖菱一起,迎来丰收的季节。

  “江浙沪一带的人都爱吃菱角,常有人过来收。”吴彩荣算了笔账,纯菱肉可以卖到8块钱一斤,新鲜的菱角带壳出售价格在3.5元左右,尽管算上每100斤60元的剥菱成本,还是相对划算。

  这几天,南湖菱正值丰收的季节,他跟雇来的帮工一起下水采菱,妻子在岸上跟着村里雇来的老阿姨们一起剥菱,卖给上海江苏过来收购的人。这一天,在吴彩荣家里剥菱的有30多人。大家在屋檐下一字排开,左手边是一堆碧绿色带着水珠的菱角,右手边是一堆剥完壳后白雪晶莹的菱肉,空气里弥漫着菱角淡淡的清香。

  烹一道江南味

  南湖菱原产于浙江嘉兴,因曾经在南湖大量种植而得名。近年来,因为南湖开发建设,将南湖菱移植到了水域面积颇广的油车港镇发展。油车港镇地处太湖水系与钱江水系交汇处,背靠太湖,面朝大海,更有大运河带来的北方水质。2009年7月,国家检验检疫局将南湖菱纳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一味南湖菱,正式成了嘉兴城市的味觉符号。

  作为一名嘉兴人,南湖菱在秋日里时常出现于厨师李洪伟家的饭桌上。“用的是最简单的办法,闷熟之后下锅一炒,撒上葱花,入口时绵软细糯,带着一股清甜,吃剩的菱壳还可以做个菱哨,玩上两三天。”对于南湖菱,李洪伟已是再熟悉不过。

  今年9月初,得知油车港镇政府要举办首届江南菱文化节,节上会邀请中西大厨以南湖菱为原材,开展厨艺大比拼。李洪伟坐不住了。在接下来将近两周的时间里,他每天晚上都在家琢磨,做出了十几道菜肴,并且每一道都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品尝。“做了这么多年厨师,我就想着要做出几道既有新意、又符合南湖菱本身食材特点的菜。”他说。

  最终,李洪伟挑选出了自己最满意的10道菜——葱爆鲜菱、咸蛋黄烧鲜菱、咸肉蒸鲜菱、腐乳汁炒菱、土鸡炖鲜菱、火焖南湖菱、野菜鲜菱羹、鲜菱炒肉、白玉鲜菱盅、雪菜炒菱角,组成了一桌全菱宴。

  “豆腐和南湖菱口感都绵软,结合在一起一定不错。但两者烹饪过程中火候都很难把握,一不小心豆腐就会过老,起锅早了,菱肉又不够熟透。”这道以豆腐和南湖菱为主要食材的白玉鲜菱盅,让李洪伟花了不少心思,直到文化节前一周,他还是对这道菜的美观度不够满意,“最后我把豆腐先过水一遍,做出来才比较满意。”

  李洪伟说,自己是从小在南湖边长大的人,他要做的是嘉兴老百姓能够在家里吃得上的菱菜,而他想做出的创新,就是这种能够走进寻常老百姓家的创新。

  千亩荡里天连水,菱歌阵阵入耳来。又到一年江南采菱时节,也到了一年江南百姓吃菱角的季节。有人采菱,有人烹饪菱,才使这岁岁年年,在嘉兴的土地上,都有关于南湖菱的故事。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望乡 00020 南湖菱,清水出鲜物 2015-10-27 4042698 2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