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望乡

重访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村规民约的安吉孝丰镇

千年孝文化,涓涓润心田

  今年重阳前夕,安吉县孝丰镇赋石村的老人迎来了一个无比幸福的节日——孝子节。

  去年此时,赋石村把“常回家看看,为父母烧顿饭”列入村规民约。按照约定,今年“孝子节”,外出的100多位子女要回家陪伴父母,集体为老人烧顿香喷喷的饭菜。

  今年深秋,远行的赋石人如约回来了吗?

“孝子节”欢声笑语

  孝子节当天, 赋石村张灯结彩、“孝子歌”悠扬激荡,回家探亲的小车一直排到了村外。

  “今年比过年还要热闹,这么多孝子回来了。”81岁的村民邵彩香满脸笑意,在大儿子莫承高搀扶下迎面走来。

  “去年,看了《浙江日报》‘回家为父母烧顿饭’的连续报道,我觉得很惭愧。母亲年事已高,应该回家陪陪母亲,尽尽孝。”莫承高红着脸说。

  邵彩香老人有3个儿子、1个女儿,早在10多年前,孩子们相继去云南昆明创业,如今事业蒸蒸日上,子女们都在昆明安家落户,只剩年迈的老母亲留守老家。即便是春节,全家人也难以团聚。在老人的记忆中,一家人已有10年没吃上团圆饭了。

  在赋石村,像邵彩香一样的留守老人有600多人。近年来,新农村面貌发生巨变,村民生活逐渐富裕,老人不愁吃穿,唯一期盼着孩子能常回家看看。去年,赋石村将“常回家看看,为父母烧顿饭”正式列入村规民约。

  “这样规定的目的,主要是提醒村民,不但要常回家看看,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孝顺父母。”赋石村党总支书程品良说,烧顿饭是件很小的事,但对父母来说,能吃上一顿子女烧的团圆饭,可以让他们重温家的味道。

  去年12月,莫承高兄弟3个第一次聚在一起开了家族会议,决定从2015年元旦开始,轮流回家照看老母亲各4个月。今年元旦,小儿子放下手头的生意回来陪伴母亲4个月后,5到8月份,老二也按照约定,回来陪伴母亲。

  今年9月,莫承高也回来了。每天,除了照顾老母亲的生活起居外,他还时常陪母亲聊天,带着她出去走走看看。

  “不愁吃穿,还有子女常伴身旁,晚年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享受着四世同堂天伦之乐的邵彩香老人笑呵呵地说。有了儿孙陪伴身边,与去年记者采访她时相比,老人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孝之宴”最美味道

  上午9时,在赋石村水库脚下,40多张方桌分两排排开,老人们在子女的搀扶下,越聚越多,相互打着招呼。

  一只大锅灶在空地上支起,蓝色的火焰窜得老高,子女们齐心协力,开始准备午饭。老人们的媳妇、女儿围着围裙,有说有笑地做着豆沙卷。只见她们把豆沙卷用一层洁白薄如纸的糯米皮包裹着,整齐排列在铁盘子里。

  “放油锅里稍微一炸捞起来,咬着松松脆脆,吃着香香甜甜,老人们很爱吃。” 52岁的章义凤在一旁介绍道,“这可不是一道普通的菜,它叫‘婆媳一家亲’”。正如眼前这些为老人精心设计的菜肴一样,章义凤平时也无微不至地照顾着80多岁的公婆。

  “现在,有些人看到老人就厌烦,可我们家,老人最稀罕,3个媳妇对我很体贴。” 章义凤81岁的公公章继杭说。章继杭有3个儿子,都在安吉工厂打工,平时很少回来。去年,“改版”后的村规民约发到儿子们手中,兄弟3人仔细反复看了后,决定每周至少回家一趟看望老父亲。

  “孝是天经地义的,以前是没钱被人笑,现在是不回来孝顺父母会被人笑话。”章义凤说,每个星期,她和另外2个弟媳抢着回来给公公洗衣做饭。今年村里举办“孝之宴”,章继杭第一个报名参加,与儿子媳妇们共享天伦。

  “相亲相爱一家人”、“天伦之乐”、“婆媳一家亲”、“同甘共苦”……在子女们的巧手中,24道孝子菜热腾出炉,大家坐在一起分享着孝心与关爱所带来的甜美味道。

“孝之行”幸福长流

  “子女常回家看望父母,可以增进感情,加深彼此的理解,减少家庭矛盾,赋石村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赋石村委主任杜培生说。据他统计,以往村里的家庭纠纷每年不下200件,今年接到家庭纠纷不到20件,大多是夫妻之间的小矛盾。

  “子女回家多了,对村庄的发展也更关心了,各项建设推进顺利有序。”程品良感慨万分,“就拿今年村里的污水处理惠民工程来说,原本想着污水处理在实施过程中会涉及村民的利益,工作将很难开展,万万想不到的是,仅两个月时间就完成并通过验收。”

  赋石村历来重孝,其所在的孝丰镇,也是个孝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天赐金”、“孟宗哭竹冬出笋”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出于此。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直着力挖掘传承弘扬孝德之风,建孝文化主题公园、孝文化馆和孝子长廊等,使得孝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传播和发扬;镇里还开发出孝子饼、孝子茶和孝子酒等“孝字号”文化产品,让孝文化渗入到点滴生活中。把“常回家看看”列入村规民约,正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在安吉下汤村,同时也举办着“孝之宴”。下汤村总支书赵森华说,去年他们村也把“常回家看看,为父母烧顿饭”列入了村规民约。席间,54岁的廖小红正给耄耋之年的公公、婆婆喂饭。两年前,公婆都患了中风,廖小红始终照顾着两位老人的饮食起居。

  如今,在孝丰镇,“孝”已成了一种彼此间相互“攀比”的可贵情怀,村民之间比“孝行”,邻村之间也要比一比孝心。千年孝文化在村与村之间流传。

  在南台社区,张福珍奶奶和养母风雨同舟,相依为命七十载。虽已人到古稀,张奶奶仍和百岁养母同住,悉心照顾,怕养母冻着、热着。养母车祸卧床后,张奶奶给大小便失禁的养母每天换洗三四遍。城北社区张炜敏,辞去工作照顾卧床的公公,用坚强和微笑照顾公婆达两千多个日夜。

  孝如水,流淌于心,虽微渺,却如涓涓细水总是长流。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望乡 00019 千年孝文化,涓涓润心田 2015-10-27 浙江日报2015-10-2700010;浙江日报2015-10-2700011;浙江日报2015-10-2700013;浙江日报2015-10-2700012 2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