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新青年,闪耀世界田园

——一位浙江大学生的现代农业构想与实践

  核心提示: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如今,当传统的农耕者渐渐老去,当新的农业技术与发展理念不断出现,现代农业的发展与乡村的复兴,同样需要倚赖这样的新青年。

  近日,一份名为《堪培拉青年农业宣言》的文件提交联合国粮食安全委员会会议。这份宣言,既是今年全球青年农业峰会的成果,亦是100位来自世界各国18至25岁与会青年代表的智慧结晶。在这批年轻人中,23岁的绍兴女孩、浙江农林大学硕士在读研究生单幼霞名列其中。

  是什么样的构想让她叩开了这场世界农业青年的聚会之门?各国的有志青年们,对于未来的农业发展又有哪些独到观点与见解?

  开学一个多月来,浙江农林大学2015级园艺学研究生单幼霞彻底“火”了。

  近日,在拜耳作物科学和澳大利亚未来农场主联合举办的主题为“如何应对全球饥饿问题”的全球青年农业峰会上,这个漂亮的中国女孩,提出了一个同样漂亮的构想——在城市烂尾楼里建垂直农场,通过循环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实现肉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全年供应。

  这次经历,不仅让这位20出头的年轻女孩得以在更广阔的天地内表达自己的农业构想,更让她有机会结交到一群与她一样关注农业、并全情投身农业的同龄人,亲身感染到各国青年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热忱与创造力。 “这个古老行业特别需要新鲜血液。”单幼霞说,她非常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农业有前景,农业需要年轻的力量。

提出构想:

让自然回归自然

  单幼霞,1992年出生于绍兴新昌县澄潭镇泄下村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父母流转了十来亩地,种一些粮食和蔬菜,偶尔在家附近打打小工,还有一个姐姐在家工作。年复一年,过着平凡的日子。

  自小跟着父母在土地耕作的单幼霞,对农业充满感情。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单幼霞填报了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园艺专业。做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并不支持女儿的选择,觉得太辛苦了。“摆弄花花草草挺有意思的。而且农学可以免学费,对家里的负担也小。”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单幼霞很懂事。

  一开始,和许多选择农业的大学生一样,单幼霞对于未来充满着迷茫。“大二的时候,跟着老师一起参与果树实习实践,一起淋雨一起躲雨,经历了从栽植草莓苗到收获累累果实的欢欣。大三的时候,园艺班的58个同学一起管理一个葡萄园,葡萄树一年进行两次修剪,浇水施肥等等。”单幼霞说,这些丰富的成长经历,让她培养了专业技能,一步步爱上农业。

  “去年这个时候,农学院朱军老师在学院年级群里转发了‘2015年全球青年农业峰会’的征文消息,主题是如何应对全球饥饿问题。”单幼霞说,这个主题是自己一直在关注的。

  “学校附近有许多烂尾楼,看着这些资源被浪费,我觉得很可惜。”单幼霞找到学校研究植物幕墙的赖齐贤教授请教。赖教授鼓励她可以从当下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入手,更好地应用专业技术解决现代农业的大课题。

  “中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烂尾楼。如果能够利用相应的农业技术,将这些烂尾楼全部利用起来,建设成为‘垂直农场’,既能够美观城市环境,净化空气,又能够为城市就近提供安全的农产品,岂不是一举两得?”在赖教授的指导下,单幼霞确定了以垂直农业作为破题手段,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调研和准备,她创作出《从烂尾楼到垂直农场——开拓都市农业新疆域》这篇参赛论文,提交到组委会。

  今年3月,已经成功考取本校研究生的单幼霞忽然收到了一封邮件。经过组委会选拔,她成为了33个国家100名青年代表中3位中国代表之一,拿到了前往澳大利亚堪培拉参加全球青年农业峰会的入场券。另外两位是清华大学生物学系的博士胡璞和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科的张文勰,单幼霞成为了唯一的中国女学生代表。这篇一千多个英文单词的英文征文,开启了她的农业梦。

参加峰会:让中国面向世界

  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逾90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越来越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粮食需求。如何应对全球的饥饿问题成为一个艰巨的挑战。

  今年8月24日至27日,拜耳作物公司与澳大利亚青年组织未来农场主联盟共同举办了全球青年农业峰会。“峰会把我们分成15个小组,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讨论,收获很大。”单幼霞说,青年代表们相互沟通,聆听励志演讲,实地考察体验农业。作为各个国家的农业代表,大家除了各抒己见,还耐心倾听,期待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中国作为粮食进口大国,国际上对中国农业越来越关注。然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单幼霞也感受到,我们并不能一味借鉴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

  “中国农业的未来还是要建立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单幼霞坦言,在澳大利亚参观现代农场的时候,看到当地的机械化程度已经十分领先,“动辄几百万美元的专业化设备,不需要人工操作,就可以通过APP完成机械耕作。对于像美国、澳大利亚这样以连片的平原地区为主、人工资源短缺的发达国家来说,是锦上添花的,但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却很难操作。”

  一周的峰会经验,为单幼霞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她感受到全球青年为农业的未来共同努力的决心。印度朋友Bollem Rajkumar,之前拿到了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全额奖学金,但他最终仍选择留在印度,坚持做太阳能汽车的发明应用,现已成功制造出全太阳能农用汽车;皮肤烧伤的医学博士生Nikil Autar,对世界粮食问题倾注了强烈的关注和热情,表现出一个青年人的执着、坚强、激情;智利的硕士生Jamin,对水体净化和循环利用技术十分感兴趣,正在开发一个可以将养殖鱼缸里的水自行净化处理的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我被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所打动,要为自己的人民做一些实事。”翻看着自己与小伙伴们的合影,单幼霞若有所思地说,“中国农业的未来在哪里,我好像看到了方向。”

回归校园:让实践从我做起

  一个普通的园艺专业大学生,对未来的粮食问题要付多少责任?单幼霞说,印度朋友的临别赠言,对她影响很深:I t's not what you know.It's what you do with what you know comtribute to your people.这句话的直译为:“不是你所知道的,而是实践你所知道的,才会对人类有所贡献”。平时,她更多从自己做起,积极倡导日常生活中的“3R”理念,即“reduce:减少食物浪费; recycle:循环技术的推广;reuse:废弃物的再利用”。

  看得更多,想的也更多了。针对中国目前正在进入的老龄化社会,单幼霞提出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构想,将农业工厂化和社会老龄化结合起来,让目前一些闲散的劳动力转为农业的劳动力。“很多六十多岁刚退休的老人,身体还健朗,干起农活来相当游刃有余。还有,现在有那么多爱跳广场舞的阿姨,如果能把精力分一部分到干农活上去,既锻炼了身体,也产生了效益,实现双赢。”

  目前,单幼霞正在积极联系志同道合的研究生同学,拟组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更深入具体全面地开展垂直农业技术的相关研究。她坚信,学农的大学生是中国农业的未来,大家要学好专业知识,开拓学术视野,关注社会问题,一起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积蓄力量,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正在实验‘微型垂直农场’,因塑料易老化,玻璃又易碎,正在找替代材料,争取年底能出产品。”单幼霞说,“微型垂直农场”成功后,她会把规模扩大到一个房间,再到一幢楼。

  “在城市烂尾楼里建垂直农场,这个理想化的项目要实现,需要一个大资本的撬动,或许距离彻底实现还有一段时间。但目前,城市中的屋顶农业、阳台牧场等已经成为现实。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人成为室内农夫,在自家的阳台或者室内闲置空间栽培蔬菜作物。”赖齐贤教授分析说,像单幼霞这样的年轻人,正在一点一点改变社会的观点,改变中国农业的未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点滴的改变和努力,正聚沙成塔,最终汇聚成磅礴的信心和力量。正如单幼霞论文的结尾,“我们必定可以运用智慧并通过共同努力来消除饥饿,实现人类更美好更持续的发展。”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新青年,闪耀世界田园 2015-10-27 浙江日报2015-10-2700008;浙江日报2015-10-2700011;浙江日报2015-10-2700014;浙江日报2015-10-2700016;浙江日报2015-10-2700018 2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