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张晓松 王宇 王希 罗宇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肩负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立足当前实际,着眼未来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宏大的全局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到“十三五”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号列车”换挡调速平稳前行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在伦敦成功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人民币的国际征途又迈出重要一步!”海外媒体评论。

  从首次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再到IMF年会热议人民币是否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步步推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节节攀升。

  一顶顶桂冠背后孕育着新的辉煌,中国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未来发展积蓄不竭动力。

  今年国庆节前,来自海外的一则消息引发人们高度关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速铁路局公布,包括中国高铁企业在内的35个美国和其他国家企业或团队,已在9月28日最后期限之前提交了参与建设加州高铁的意向书。

  从昔日向发达国家出口服装鞋帽,到今天全球范围的“高铁出海”,中国经济之变尽在其中。

  “十二五”期间,服务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经济增长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消费超过投资、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三驾马车”驱动姿态更趋协调;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向各领域加快渗透;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彰显,科技成果产出规模扩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

  “十二五”期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跃居全球第一,仍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与此同时,中国资产全球配置速度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到4000多亿美元,使国内资源短缺得到有效弥补,中国装备大步走向世界。

  如果说,经济数据更多地体现为衡量发展的“量”的指标,那么,民生改善则可以作为衡量发展的“质”的标尺。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民生保障力度不减反增,各项民生投入不断上扬。“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城乡低保补助资金超过4800亿元;财政收入用于民生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2011至2014年,全国已开工建设保障房3230万套……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

  更有保障、更为公平的生活,更有尊严、更为出彩的人生,今天,中国梦呈现出无比鲜明的民生底色。

  保持政策定力,锐意改革创新,主动转型升级

  在外界看来,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不可思议,而在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十二五”期间成功实现换挡调速、平稳前行则更加超乎想像。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在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普陷低迷,复苏有待时日;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列车告别30多年来的超高速增长,“三期叠加”的阵痛持续加深,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

  对于这一复杂变化,党中央有着深刻洞察。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鲜明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这是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政策思路,处变不惊、保持定力的五年。

  “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

  何谓战略的平常心?没有大规模放水,没有超强度刺激,而是顶住下行压力,坚持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宏观政策多年保持总体稳定。

  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之锚。盘点今年央行几次准备金率下调政策,“定向”色彩鲜明。其中,多次对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予以额外“关照”,更是凸显出稳健且精准的调控特征。

  ——这是改造调整旧模式、创建构筑新模式的关键五年,一系列想改未改、想推难推的改革举措接连推出。

  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制度方案相继出台,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大量制度红利。

  ——这是不断激活市场活力、创业创新风起云涌的五年。

  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从更大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双创”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

  从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到规范改进行政审批行为,从推进权力清单制到优化政府服务监管,从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到放开商品服务价格……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第二年的地方两会上,多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被提及的平均次数在50次左右,许多地方更是将“全面深化改革”单列出来,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回望过去五年,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党中央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把握规律、奋发有为,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控风险,确保了经济增长换挡不失势,显示出了驾驭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的智慧与勇气。

  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体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

  中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深改组围绕生态建设“一揽子”通过4项改革方案,国务院颁布实施大气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一系列制度建设次序推进,“美丽中国”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目标、总任务,着眼未来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15个领域、330多项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正起;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180多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与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姊妹篇”;

  ——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思想方略日益成熟。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步步提升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宽阔、理论不断创新、制度日趋完善。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中央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一系列重要举措正在全社会激发起实现中国梦的文艺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取得骄人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依法治国开启新的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的进展。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方略影响深远。伟大的实践、丰硕的成果,正不断增强着全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战略布局已经形成,宏伟蓝图即将绘就。告别“十二五”迎接“十三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以崭新的步伐昂首向前。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6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15-10-26 4051120 2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