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文体

法国艺术家光影定格杭州故事

  本报杭州10月25日讯 (记者 吴孟婕) 这个周末,在外地出差的杭州良渚文化村村民王诗佳,微信朋友圈被自己的照片刷了屏——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件艺术品——10月25日至11月16日期间,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的法国艺术家驻地计划装置、摄影艺术展,这张由法国摄影家埃里克·奥保罗拍摄的人像作品,被放置在1500余平方米的展厅中,被注视、被围观。

  “每一个相遇都是一场谜”,是这场由法国E-Art艺术机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联合策划的展览主题,也像一个故事的开头:当来自法国的当代艺术家与杭州的保安、普通三口之家相遇,当两条原本平行的生活轨迹有了交集,创作的灵感,就在彼此相识、相知甚至同吃同住的“亲密接触”中缓缓流淌出来,照亮了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美。

  “我期待听到中国的故事,杭州的故事,良渚的故事。”两个月前,带着自己的“灵感收集器”——笔记本和录音笔,法国当代雕塑装置艺术家让-弗朗索瓦·加弗提和埃里克来到杭州。等待他们的是一场奇妙的旅程:与良渚文化村村民一起进行驻地创作及策展,用作品勾连出良渚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我想用光影定格这里的生活节奏,看看它们与世界的脉搏频率是否一致。”埃里克的创作宣言颇有诗人气质。在他的作品中,每位被拍摄的村民都是一个主题,以个人背影照片为主体,几张表现其生活环境的照片围绕左右,仿佛一出生活的连续剧在墙上静态演出。

  9月下旬的一天,王诗佳下班回家的路上,与埃里克相遇了。几句简单的英语交流加肢体语言辅助,她请这位到处打听“中国传统文化”的摄影家去家里作客。一进门,埃里克就被客厅一角的古筝吸引了,拿起相机拍个不停。

  半个多月后,两位艺术家结束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工作室的封闭创作,回到良渚进行策展、布展工作时,王诗佳终于争取到了艺术家“驻家名额”,有机会近距离观摩埃里克的创作过程。“他特别擅长捕捉光影的角度,常常站在一个光线偏暗的房间里,对着窗帘拍个不停。一开始我和老公还不太明白,看到照片,简直惊为天人。”陈诗佳告诉记者,埃里克对这次创作还有一个特殊的设定:按下快门到曝光完成,中间有4秒钟的间隔。

  “其实,我是希望有足够的时间,让大家呈现最自然、最生活化的表情,而不要对我的镜头感到陌生和害怕。”展览开幕式上,埃里克的解释来得有些迟——两个月来,他与良渚文化村的村民之间早已打破了语言和文化的隔阂,被当成了这里的一份子,用陈诗佳的话说,是“一家人”。


浙江日报 人文·文体 00014 法国艺术家光影定格杭州故事 2015-10-26 4051174 2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