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劳光荣三招治潼溪

  编者的话

  2013年11月,省委作出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重大决策。全省上下以新时期大禹治水的精神,打响了治水转型的攻坚战。通过“五水共治”,治出了秀水美景,治出了发展后劲,治出了百姓口碑,为推进“两富”、“两美”浙江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报选取了近期来创作的展示浙江山水人文之美,讴歌“五水共治”伟绩的部分诗歌、散文和画作,辑要刊登,以飨读者。

劳光荣三招治潼溪

  劳光荣治水的第一招,竟是从一场史无前例的捕狗行动开始的。

  在农村养狗,原本是一件平常事。贺田村位于龙游县南部山区,整个山村依潼溪散落,若沿着潼溪畔的那条大道进村,随便哪户人家都可以抬脚跨进去。不设防的村庄养几条狗看家护院,着实也应该。但劳光荣发现,由于养狗之风太盛,狗比人多,野狗也趁机肆无忌惮地出没,与家犬搅成一团,这情势就失控了,光是村道上、屋前屋后、草丛里的狗屎就已是一大公害。“好端端的一条潼溪,老人们说以前是蛮清亮的,现在呢,狗屎那特有的腥臭味弥漫在溪面上,溪水再也没人喝。难道眼睁睁地看着溪河成为化粪池?”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那天起,劳光荣就准备使出拿狗开刀,让狗粪匿迹,使溪河臭味变为香味的这一奇招。

  通过了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其中一条即是捕杀或驱逐在村里四处蹿奔、随处大小便的狗,无论属于谁家,无论什么品种,无论值多少钱。对于那些非常不听话的野狗,任何村民都有权将它捕杀作为菜肴,村里还以每条补贴100元黄酒钱作为奖励。狗肉下酒显然是天下美食,没过多久,横行于村里的112条大狗小狗全部消失,尤其是那些野狗,或许嗅闻出了贺田村拒狗的浓烈气息,都会避开这儿绕着走。

  当面请教劳光荣如此捕狗治水,影响了村庄治安怎么办?劳光荣轻轻一笑,说狗能看门,但遇上了贼,狗又最容易被药死。我们这儿民风淳朴,偷盗本来就少。一次有个胆大的流窜犯进村撬户,还没偷到值钱的东西就被村民发觉,那家伙连滚带爬才逃走。当然,大规模捕狗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策略,鸡犬相闻的诗意场景,还会在确保潼溪清亮的前提下再现。

  狗的问题解决了,第二招是冲着更为头疼的露天粪坑来的。

  贺田村370户人家,几乎每家都有一处露天粪坑。如今的农民没了利用有机肥的习惯,粪坑经常满溢,最终便溢入了潼溪中。事实上,村民们都会“声讨”露天粪坑的桩桩“罪行”,但要把他家的粪坑填了,谁都不愿意,甚至还找出五花八门的理由:我家的粪坑已传了五辈了,填了可惜;等别人家都填完了,再来解决我们家的吧……

  为了实现“不让一滴粪水流入潼溪”的治理目标,劳光荣一马当先,首先敲掉了自家的粪坑,然后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逐家逐户地劝说大家,一再申明村里如此作为,不是不让大家用厕所,而是卫生改厕,即把原有的粪坑改为城里人的那种卫生厕所,彻底免去粪水入溪之害。说到做到,村里很快建起了第一批共3座免费公厕。村民们感叹,这洁净漂亮的公厕确实比臭东西好啊,每上这里一次就开心一次!

  不久后,从靠近免费公厕的农户开始,再向外延扩大,主动敲填露天粪坑的村民越来越多,村庄四处响起这让村干部舒坦、让全村人兴奋的美妙声音。再也看不到粪水流淌的可怕场景了,哪怕连下几天大雨,科学合理的免费公厕也无满溢之虞。潼溪无声,却有馨香飘逸。没错,劳光荣的这一奇招又立大功。

  发动众人,细节着手,不做表面文章,积小胜为大胜。劳光荣坚信,一旦治水奏效,村容村貌必将焕然一新,综合整治定能成果辉煌,反之亦然。于是,带着村两委班子,劳光荣又使出了第三招,即开展一场堪称全国首创、独一无二、轰轰烈烈的“垃圾大革命”!

  贺田村曾进行了一次酷似兜底翻转的卫生清洁突击检查,结果触目惊心:全村只有3个垃圾堆放点,每个垃圾堆放点周围脏乱一大片、臭气熏天;每家屋旁都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垃圾堆,苍蝇蚊子满天飞;有些村民看中了潼溪,索性把垃圾倒进溪河;而垃圾产生的污水脏水又流入可怜的潼溪……那天,劳光荣一动不动地在潼溪边站了三四个小时,他明白,自己又找准了潼溪黯淡的另一大原因。

  连日连夜的思索、讨论、策划,免不了互相敲桌子、涨红脸、大声喊……最后由他果断拍板目标、步骤、方法。全村划为5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均有相应的村民代表和小组长来负责;全村共设24个垃圾投放点,所有生活垃圾都必须投放在这24个点上。村民投放垃圾的时间统一为早上8时和下午5时,其余时间一概不许投放。若错过投放时间,对不起,你只能乖乖等到第二天早上。这是其一。投放垃圾前,村民必须先对垃圾简单分类:菜叶帮子、残羹剩饭是有机垃圾,应该拉到田里当肥料;能用于填坑铺路的是建筑垃圾;纸板箱、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由村里统一收集,到时拉到废品回收站换钱,钱将成为村公益金;电池、农药罐等有害的不可回收垃圾则由乡环卫站集中处理。这是其二。垃圾入袋能有效防控污水脏水,村里为每家农户分发黑、黄两种颜色的垃圾袋。黑色垃圾袋用于投放不可回收垃圾,黄色垃圾袋用于可回收垃圾。每只垃圾袋上还印有与每家农户相对应的固定代码,每袋垃圾由此有了“身份证”。偷懒的、乱丢的村民一旦违反规定,很容易查它个水落石出。这是其三。

  “垃圾大革命”开展之初,不少村民怨声连连,还有人当面讥嘲劳光荣太“无聊”,太没事找事,说你这个支部书记只会管垃圾。劳光荣从不争辩,更不妥协,心里直想总有一天你们会理解这片苦心。“以前一到夏天,村小店里最好卖的是苍蝇粘纸,没有它,连一餐饭都吃不太平,如今店老板早不卖这一货品了,因为苍蝇蚊子已是稀客;以前潼溪是村里最大的垃圾场,现在没人会忍心往水里扔半只塑料袋。”劳光荣从村民们的表情中看出,自己又已赢了第三招。

  赢了第三招的他还不肯歇手,又亮出“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的口号,倡导村民养成把垃圾减到最低量的生活习惯。为了就地处理生活污水,他特地从桐庐借鉴了一套别致的湿地污水处理法,自己动手砌筑污水处理池。这套污水处理法采用鹅卵石、细沙和绿色植物过滤、吸附,既节约资源,又科学有效,再脏的水也能变成清水直接排入潼溪。接着,以这座污水处理池为中心,在已筑好标准防洪堤的潼溪畔,劳光荣又发动村民建起了一座村级休闲公园,成为贺田一景。

  劳光荣总说自己的治水招术很简单,我说你使一座卫生评比总是排在整个大街乡整个龙游县末位的村庄,洗去尘垢,滤净污浊,成了“国家级生态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这简单吗?你在巍峨葱茏的仙霞岭余脉之下,以这座普通小山村为样本,创造了广受赞誉的科学治水、生态共建的“贺田模式”,这简单吗?你招招落准、招招出奇、招招见效,这简单吗?……年逾60的淳朴汉子掬起一捧溪水说,你的话让人听了很舒心,不过最让我舒心的,是让我好好地喝一口甜丝丝的潼溪水。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现任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办公室副主任。著有吴斌、黄小荣等浙江最美人物传记)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19 劳光荣三招治潼溪 2015-10-23 浙江日报2015-10-2300006;浙江日报2015-10-2300007;4034349 2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