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八八战略”:浙江“十二五”发展的主旋律

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新世纪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短优劣,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面向未来发展的“八八战略”,即立足浙江实际,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八八战略”的实施使浙江突破环境资源的约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十二五”时期,浙江进入工业化末期。按照经济发展规律,这一阶段是生产要素资源与环境压力陡升时期,也是经济结构急剧转换时期,经济增长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同时,“十二五”时期浙江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错综复杂,困难与挑战前所未有。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形势变化,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提出了“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目标和建设“美好生活、美丽浙江”的“两美”愿景,明确了“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战略任务,突出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全力推进转型升级,统筹协调“五位一体”建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民生得到较快改善,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十二五”时期,浙江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GDP总量、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均超额完成了“四翻番”目标提出的要求。更难能可贵的是,全省的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同期浙江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此前30年的约70%提高到了85%以上;科技投入增加,创新活力增强,新主体新业态大量涌现,发展的新动力正在聚集;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服务业已成为超过工业的主体产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十二五”时期,浙江民生得到较快改善。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获得感明显增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10年的3.12%降至2014年的2.96%;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始终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2.42倍进一步缩小到2014年的2.36倍;公共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网巩固健全,人民群众的公平感增强,社会发展更加稳定和谐。

  “十二五”时期,浙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文化建设日新月异,文化体制改革大刀阔斧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断提质扩面,大量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文化产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文化软实力正越来越多地支撑和助推经济硬实力;全省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单位土地资源、单位能源资源、单位水资源的产出水平显著提高,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线性发展向循环发展、高碳发展向低碳发展的转变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态势正在形成;全省加快建设“法治浙江”,以政府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基层民主建设,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使政府效能得到明显提高,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是践行“八八战略”工作最实、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

  “十二五”时期是浙江践行“八八战略”的工作最实、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个时期,全省着力于进一步发挥优势、激发活力,来应对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

  一、强化体制机制优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浙江以政府改革先行,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了体制机制优势。

  推进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政府自身改革,使浙江成为了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理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权力下放,也为区域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强县扩权、强镇扩权、扩大义乌经济管理权限试点、赋予舟山群岛新区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等改革稳步推进,都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

  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宅基地改变性质模式,形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公开转让的有效机制和海涂围垦、低丘缓坡综合利用机制等改革。加强金融要素创新、水电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的力度,同时深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

  系统性推进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与海宁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同时,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循环经济试点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交通物流试点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等改革方面,全面启动,大胆探索,力求实效。

  加快国企改革,搞活国有经济。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以产权多元化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国企改革,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重点企业和主营业务聚集。特别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与企业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主业发展,不断拓展新兴产业领域,培育海洋经济、金融等新增长点;着力创新发展方式,创新管控体系、发展平台与商业模式,扎实推进技术创新;改进监管服务方式,壮大国有企业优势。

  二、发挥区位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十二五”期间,适应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全省在“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浙江地处长三角、北接上海、南接台海,东出太平洋、西联内陆的区位优势,主动参与国内与全球经济分工合作体系,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为此,浙江提出了“三个坚持”:坚持在参与区际竞争与国际竞争中提升本土经济;坚持在与省外、海外企业互动融合中提升本土经济;坚持在走出去过程中提升本土经济。

  “十二五”期间,浙江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以上海自由贸易区为纽带,全面推进浙江接轨上海,利用嘉兴等地的区位优势,加快长三角区域产业融合;二是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引导浙货输出与浙商投资,推进区域协作与对外开放;三是全面深化区域协作,引导浙商对中西部投资,将对口支援转变为提高当地“造血”功能;四是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与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为抓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浙江经济的开放水平;五是以舟山新区建设为抓手,建立开放新格局、新平台;六是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在引导浙商省外投资的同时,大力促进在外浙商回归创新、创业,共推浙江转型升级。通过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浙江进一步彰显了区域竞争与合作的优势。

  三、提升块状特色产业优势,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块状经济”是浙江快速发展的关键,但进入“十二五”以来,以传统加工业与中小企业集聚为特色的“块状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十二五”期间,浙江强化“腾笼换鸟”推进机制,实施“四大建设”,突出创新驱动,以“四换三名”、“浙商回归”、“特色小镇建设”为主抓手,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加快浙江制造业升级。

  推进“四大建设”。《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这是引导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决策部署。“十二五”以来,随着“四大建设”的实施,全省“遍地开花”、“户户冒烟”的粗放型发展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和扭转,资源要素分散、低效、单独的使用正越来越转向集中、高效、共享的使用,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大大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强化“腾笼换鸟”工作推进机制。浙江通过提高落后产能的要素使用成本,进一步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同时,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实施“腾笼换鸟”促转型一揽子计划,引导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坚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在此基础上,实施“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一系列工程。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以“四换”战略为路径,以“三名”工程为引领,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突出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强省”,全面推进“万众创新”。制定优惠的产业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新产品开发力度,扶持高科技企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协同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校为依托,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引导,以风险投资、技术交易服务、金融中介、资产评估等中介为支持的协同创新体系,提高研发效率;围绕核心产业和空间载体,布局创新链,通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归创业园、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空间载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链。

  四、巩固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加快新型城市化。“十二五”期间,浙江加大新型城市化建设力度,坚持把城市发展与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结合起来,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突出统筹发展,把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优化人口生产力布局结合起来,走统筹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的县城发展成为功能健全的中等城市,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扶持山区与农村发展。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工作,深入实施“山海协作”、“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百亿帮扶”、“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等重大工程,切实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结对帮扶、职能扶贫、区域协作、社会扶贫工作力度。深入实施“山上浙江”发展战略,以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为重点,加大对浙江山区经济的支持力度,使浙江山区经济出现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

  五、突出生态优势,建设“两美浙江”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纳入到“两富浙江”、“两美浙江”的建设中。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大力倡导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注重建设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绿色浙江、美丽浙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做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发挥浙江独特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业。通过建设“山上浙江”、“美丽乡村”,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健康小镇建设,结合“山海协作”、“百亿帮扶”等工程,合理规划山区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山区经济的做强做大。

  加快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大力推广循环工业,支持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推进生态经济建设,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加快培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大力推进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的转变、线性发展向循环发展的转变、高碳发展向低碳发展的转变。

  加大环境资源保护力度,强化环境整治。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以“三改一拆”为重点,加强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清水河道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工作。沿海地区更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重要工作。

  推进机制创新,发展生态经济。改革考核机制,26个欠发达县不再考核GDP总量,而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指标;探索和实践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加大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支持力度,引入市场机制推行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制度化;在多项举措的合力推进下,浙江生态省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六、放大山海资源优势,加快海洋经济和山区经济发展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2011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揭开了“向东是大海”的发展新篇。全省将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与“四大建设”、14个产业集聚区建设等密切结合,以舟山—宁波为重点,以杭州湾与温台沿海为两翼,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建设。

  推进舟山群岛国家新区建设。2011年3月,舟山群岛新区又获批成为第四个国家级新区,这意味着舟山新区将打造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舟山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打造海洋经济发展大平台。同时,深化了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成立了新区管委会,创新了组织模式,完善了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管理制度,推进了大部门制改革试点和大通关体系,为舟山新区建设提供了新的体制机制保障。

  大力推进海陆联动。一是加强沿海与陆地经济互动,以沿海地区带动内陆地区、海洋经济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同时以内陆经济、非海洋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沿海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发展,形成海陆互动互促发展格局。二是实施“山海协作”,推进沿海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山区、海岛的经济合作,以沿海带动山区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七、夯实环境优势,打造最佳投资区域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以来,浙江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投运了一大批公路、铁路和机场工程项目,高铁动车贯通主要城市,能源网络不断扩展,宁波舟山港、航空枢纽港建设快速推进,一批物流中心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与国家“五纵五横”综合交通通道相衔接、各大都城区沟通顺畅的综合运输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科教文卫体公共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也取得重大进展。

  以打造“两个浙江”为抓手,强化法治建设。“十二五”期间,浙江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多发挥“人大”一线作为,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强化“平安浙江”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强化“法治浙江”建设,加强“法治浙江”的基层基础建设,健全长效机制;聚焦中心工作系统布局法治建设,以评估促建设,推动法治浙江建设不断深入;率先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十二五”以来浙江社会公平度指数居全国第一,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法治建设成效群众满意率均居全国前列,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信用建设规划”为依托,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2011年“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出台,确立主要指标,通过实施十大任务,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框架和运行机制,确保了浙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以机关效能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效率。2010年4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推出“十二条禁令”,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机关办事作风大为改善。浙江各级政府的职能得到有效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普遍提高。

  八、挖掘人文优势,建设文化强省

  倡导浙江人新的共同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具有“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精神的浙江人民,之所以能取得经济腾飞的伟大成就,人文优势是其厚实根基。2012年,浙江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力宣传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最美景观”、“最美人物”、“最美现象”,促进“最美”由“盆景”变为“风景”,进而成为风尚,不断焕发社会正能量,从而为浙江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与和谐发展提供新的人文支撑。

  加快科教兴省、人才兴省建设。重视人才培育,提高教育发展规划的科学性,系统发展高等教育、大中专与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进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强化科教兴省,加大科学教育支出与研发投入,加大从省外、海外的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力度,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建设文化强省。加快推进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有质量、有效益地发展,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在宏观层面上,积极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理顺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快简政放权,深化文化审批制度改革,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进“事业改企业”、“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企业股票上市”等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与此同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整合农村各种文化资源,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大力建设集思想道德、生活娱乐、知识普及、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基本实现中心村全覆盖;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结构,借助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实现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多元合作;创新服务机制,满足城乡居民基本文化需求。

  “十二五”时期大力推进“八八战略”生动实践的有益启示

  “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区域、城乡、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和谐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一时期全省大力推进“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十二五”之初,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产业不断外移,区域金融风波时隐时现,等等。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贯穿“八八战略”这根红线,咬定“八八战略”不放松,保持了发展战略与基本政策的延续性与统一性,同时又不断以新的实践丰富“八八战略”,以新的成果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十二五”期间,根据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变化,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性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推进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同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效能。在经济运行上,以市场之手调节微观领域的经济活动,政府这只手用来制定游戏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在公平与效率上,市场这只手激活效率,政府这只手则更多地关注公平。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使政府腾出了更多的精力抓好服务工作与监管工作,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把不该管的事情交给市场。

  三是聚焦发挥优势,因势调整策略。一个区域总存在着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八八战略”的科学性就在于其全面系统地分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优势条件,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具体分析优势与短板的转变,适时调整策略。例如,块状经济与中小企业集群曾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大功臣,但在新常态下也容易产生“路径锁定”,阻滞产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挖掘潜力,转型提升。而在工业化初中期,浙江多山少地,山区一度被视为“穷山恶水”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包袱”和短板。但在新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成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独特优势。

  四是强调现实性与针对性,提高战略与举措的有效性。“十二五”期间,浙江注重战略举措的现实性,努力将这些举措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八八战略”统领下实施的转型升级“组合拳”,从浙商回归、“五水共治”、 “三改一拆”、 “四换三名”、“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到创新驱动、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和七大产业培育,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这些举措又是看得见、摸得着、易落实、见效快的具体抓手,让广大中小企业与老百姓易于得到实惠,为广大民众所拥护,也有利于推广实施,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五是注重前瞻性与系统性。浙江在“十二五”深化落实“八八战略”的实践中,牢牢把握系统性的特征和要求,统筹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注重在发展过程中系统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共同建设,既实现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又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丰富全省人民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这种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息息相通、一脉相承的。

  【主要执笔:徐剑锋】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八八战略”:浙江“十二五”发展的主旋律 2015-10-23 4034273 2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