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发展绿色金融恰逢其时

  朱从玖

  对于浙江而言,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是对“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维的深化落实。当前,省内各地、各家金融机构对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各金融机构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都在努力发展绿色金融,以期通过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机。

  绿色发展呼唤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做得好、程度深、质量高,绿色发展才会有一个可靠的基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整体上要与大的政策、经济背景相结合。

  从国家层面看,2010年人民银行、银监会和环保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早在2008年,证监会与环保部签署备忘录,在股票发行上市、再融资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企业是否认真地落实国家环保要求,这个约束要求很严格,可以说是绿色证券的一个起源。保险也相继开展了环境责任险等。从浙江看,发展绿色金融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也是浙江省委提出的“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发展目标,即“两美浙江”建设的需要;同时,又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要守住社会平安、百姓增收和生态良好三条底线的要求,其中生态良好无疑是绿色发展的一个核心要求。

  当前,“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腾笼换鸟”、七大万亿产业等省委、省政府的十招组合拳实质上都与绿色金融息息相关。这些重点工作的安排,本身具有一定的资源。一旦被列为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各个方面都会聚集资源、凝聚力量予以支持。这些重点工作,与绿色金融大有关联,不少金融机构已经认识到这点,已经在着手研究产品开发和服务深化。

  我省在很多方面都展开了工作。一是快速积极地响应中央金融部门的相关要求,“一行三局”等部门高度重视中央有关部委在绿色金融方面的要求和指引,结合浙江实际,加以落实。二是省内相关地市高度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如丽水林权贷款、衢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集美模式,以及信贷支持治水、水利设施建设、污水厂建设等。

  绿色金融有助产业升级

  金融业的内生机制具有替经济发展把关的作用。金融业配置资金都有一些最基本的要求, 比如支持有效益的企业,淘汰落后的、效益差的企业,这实际上是起到一个产业提升、优胜劣汰的功能。

  仔细地看,金融业包括信贷、证券、保险各类产品,在开展业务时,具有两种类别的前提条件,一种是内生的,一种是外部的。所谓内生条件,就是银行要有效益,支持的企业和产品要有前景、有营收、有利润,至少得还得起贷款。如果企业不能还款,产品没有前景、没有市场,那就不能发放贷款。这样金融才可持续,企业才可持续。这些要求本身就是替经济发展质量把关。

  比如说产业政策,已经成为内生性的条件。国家发改委一直有产业政策的目录,现在这个目录可能更加详细,明确了哪些行业是需要支持的,哪些行业是需要限制的。金融机构在信贷发放中自然要把这些条件要求结合考虑进去。

  除了内生的机制外,金融业务还有一些外部要求,这些要求是引导性的,并不强制,但是这个外部的要求很重要,绿色金融正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性要求。这类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与金融业务也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甚至如果不把这些要求落实到金融业务中,开展业务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且很多外部的要求会逐步内化成金融机构的内生要求。由此,绿色金融产品从设计到执行、考核,整个流程、运行过程都要把绿色的要求嵌入进去,嵌入到全业务流程中去。发展绿色金融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从制度、机制、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来适应。绿色金融堪称是绿色发展的一台动力强大的“发动机”,也是绿色发展的一台“过滤器”。它把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的产业以及落后的发展模式淘汰掉,使得绿色发展更有质量、更加纯净。有绿色金融支持的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强有力的推动力量。生态文明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绿色金融意义非常重大。

  创新发展绿色金融

  这里面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创新产品,填补空白、满足需求;一个是优化、改进已有的金融产品,添加“绿色素”。

  一要创新产品。绿色金融产品有一定的复杂性,无论政府还是金融部门,在发展中注入绿色元素后,事实上会影响项目的盈利性。很多的绿色项目盈利性不够理想,甚至有亏损的风险,给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带来很大制约。因为金融机构是商业性机构,有运营成本,需对存款人支付利息,要满足股东适当的利润要求。

  开展绿色金融会要求从业者发挥能力、调动人才,把绿色项目转化成金融产品的服务对象。绿色金融知易行难,探索过程维艰,且目前整体体量规模偏小。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例,在省内已属体量最大的绿色贷款之一,但目前余额仅81.5亿元,同样排污权抵押贷款余额也只有27.9亿元。此外,即使产品创新出来后,要让它成为一个成熟产品,还是有难度。因此,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更多的资源和高端人才,运用现代的金融技术来创造、开发、创新绿色金融,未来会有更多的空间领域等待我们去开拓。

  目前政府与银行在绿色项目上仍存在信息沟通、协同不畅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业务,政府部门觉得应该做、金融部门也觉得可以做,但是沟通和协同上有问题。事实上,绿色金融项目,政府没法自己办,金融自身也受制约,仅仅依赖某一方无法完成。所以重点要完善制度,设计到位的体制机制,使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获得支持。

  二要优化金融产品。希望在传统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中注入绿色元素,应思考在哪个环节、在什么地方,可以把绿色发展的要求融入进去。总之,在各个环节要不断地增加一点、丰富一点、完善一点,尽可能在所有的链条上都能够考虑到绿色金融的要求。另外,发展绿色金融业务,考核环节也要跟上。绿色金融项目事难利薄,如果与普通商业性业务同等考核,容易挫伤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因此需要设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目前银行间市场正在准备推绿色证券、绿色债券,交易所市场也在着手研究绿色债券或者绿色证券,也就是说,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把绿色产品单列出来,或者给予一个特殊的标识。这样,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在投资、购买债券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购买此类债券,哪怕收益低一点,但能反映他们对绿色发展的支持,表达他们对社会更好发展的态度和价值观。对挂牌企业的分类,也能够把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今后,也会出现企业家们捐赠捐助的纯公益性基金,这些基金可以与金融产品的设计结合起来,发挥合力作用。如果真的有绿色金融方面的公益基金,金融机构理应把它利用起来,在设计金融产品时可以与这些基金结合起来。同时,金融机构也要让渡一部分利益,与此类公益基金结合,支持更多绿色发展项目,发挥金融的杠杆放大作用。这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会形成一个政府之外的强大的社会力量来关注这些共性问题,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战略。金融部门、地方政府都要主动思考怎么把这些向好向善的社会公益力量与绿色发展结合起来。

  许多绿色发展项目利润较薄,有时候甚至没有利润,与资本的逐利性相悖,这是一个难点。政府部门尤其要关注到,未来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在经济领域中,我们遇到很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两者皆有。“非此即彼”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么政府办、要么企业办,政府办就是无偿投入,企业办就是追求利润。但是也会有政府想办,力量不够,企业也想办,条件不具备。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像PPP项目就是这个道理,它不在政府这一端,政府自己做不了,它也不在企业那一端,企业没法全盘考虑。要解决好这一难点,对我们是一个考验。需要设计好政策的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以往调控经济的手段,在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做好文章。台州的信保基金就是一个例子,政府出了资,金融机构也出了钱,中间设定一定机制保障。省政府正在研究的政策性担保马上可以出台,这也是把金融机构、政府和担保机构的力量,通过资金、通过机制在中间地带结合起来的一种途径。

  绿色金融的发展,恰逢其时。下一阶段,绿色金融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的发展难题,即资本的逐利性与绿色金融项目的局限性所产生的种种难题。我们要善于调动更多的金融机构,借助金融机构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绿色发展的项目上来,把这些力量和资源利用好。这是政府改革进程中很重要的内容。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发展绿色金融恰逢其时 2015-10-21 4044814 2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