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乐,不光靠老年大学
政府应搭建起高效的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场深度介入社会精神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家庭加强亲情关怀
老有所乐,不光靠老年大学
程永高
最美不过夕阳红,没有老有所乐,很难温馨又从容。据本报报道,宁波老年大学长期一座难求,高涨的求学热折射出精神养老长期被社会忽视。今年9月,杭州也出现了几万名老人争抢数千老年大学就读名额的火爆场景。
截至2014年底,浙江老龄人口达到945万。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居住区域殊异的他们,要基本实现老有所乐,仅靠老年大学远远不够。政府搭建起高效的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场深度介入社会精神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家庭加强亲情关怀,应该是不错的方向。
近年来,为应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浙江不断投入巨资完善养老体系,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放下生活的顾虑后,老人们便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主动接触新组织、新事物,寻找心灵的寄托。而老年大学,作为最早为退休干部服务的学习机构,在硬件基础设施、师资和团体氛围上颇具吸引力,给不少老人带来极大快乐。
不过,指望全省老人靠老年大学基本实现老有所乐是不现实的。首先,由于审批、场地、管理、经费等条件的制约,真正的老年大学在扩大规模和管理运营上很容易碰到天花板,能服务的人群始终有限。
其次,通过近年不断投入巨资,浙江目前已建立了各类老年活动中心3.39万个。这些场所大多因地制宜,也有运行机制支撑,相对而言,依托它们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优质的精神养老服务,潜力更大。最后,浙江千万老年人群体,分布于城乡,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对精神养老服务形式需求多样。
“到2015年,形成群众文化丰富多彩、体育健身全面普及、终身教育乐在其中、社会参与积极主动、生活观念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的老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两年前,浙江发布了这样的规划。如今,这些目标和任务落实得怎么样了,哪些还可以得到更好的改进?沿着上述方向做好落实,浙江老年人老有所乐就有基本保障。
政府提供基本的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市场则优化配置资源满足更细分、更高的服务需求。例如,目前老年大学很火,市场可否和政府积极合作,办一些类似的学习班、学习中心,根据不同需求随时调整。此外,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可否借助“互联网+”服务送到家。
九九重阳欢聚情,快乐夕阳无限好!老人和子女间,十个电话也比不上“一碗烫面”的距离。用亲情和关怀温暖老人,家庭幸福的老人内心更平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