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大美瑞安 水乡梦圆进行时

——关于一场“蝴蝶效应”和后续的记录

  大美    水乡梦圆进行时

  ——关于一场“蝴蝶效应”和后续的记录

  撰文 徐明 李哲

  2013年2月17日,“悬赏20万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事件,一度将瑞安市的水污染治理问题,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都说巴西亚马逊河流域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风暴。“悬赏门”似乎也出现类似效应。当年11月举行的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随后“五水共治”在全省掀起全民参与的交响乐,更在瑞安奏响激烈昂扬的进行曲。

  人心齐,泰山移。当全社会对水环境综合治理形成共识,将美丽浙南水乡创建付诸实践时,飞云江畔风貌立变,大罗山南水流日清,天瑞地安,因水至美。

飞云江成“浙江水质优秀水系”

  通过全方位谋划流域治理规划,实施污水先治、洪涝联治、水岸同治、统筹兼治,飞云江在全省八大水系水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这蕴含了瑞安治水的多年努力。

  飞云江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横穿瑞安市域东西,流域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一半以上。瑞安境内2418条河道,大部分都流经飞云江入东海。30多年来,作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瑞安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飞云江的水质却每况愈下。2418条河道近一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黑河、“红河”、“黄河”,乃至“牛奶河”等频频出现,飞云江面临着“不能承受之重”。

  近年来,瑞安将治水作为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强势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还清水美瑞城。仅仅今年1~8月,飞云江综合治理就完成投资1.172亿元,累计投资3.172亿元。

  沿着江流,从下游溯源而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风貌和共同的改变。

  下游:城市“绿肺”醉人之姿

  杭州有西溪湿地,温州有三垟湿地,瑞安则拥有林垟湿地公园。“霞落凫飞水天共一色,泽深鲤跃物我乐忘归。”林垟谢吉轩老先生撰写的对联,道尽了林垟湿地醉人之景。

  林垟湿地总面积8.4平方公里,坐落在东海之滨、飞云江入海口南岸。湿地内由村、河、洲、墩、沚、塘、浦、场等景观元素组成,最突出的特点是水域面积宽广。区内56条河流状如蛛网,纵横交错,水域面积与陆地面积比例约1:3,被誉为“浙南威尼斯”。

  千百年来,在这片水土的滋养下,依水而建的林垟古镇人才辈出,浙南著名教育家金嵘轩、我国水生物学主要奠基人伍献文等都从这里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在林垟古镇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2006年,林垟古镇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村镇。

  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逼近,让这片得天独厚的“城市绿肺”也未能“独善其身”。古镇及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与工农业废水直排入河,加之上游水源污染顺流而下,湿地水质一度劣于V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种类与数量大幅减少,原生水生植物分布面积急剧缩小,林垟湿地遭受重重考验。

  为了让这颗蒙尘之珠重现昔日光彩,瑞安市委、市政府和江南新区按照“自然与人文融合、保护和开发并举”的发展方针,投入近2000万元推进林垟湿地生态绿道与景观绿化建设,并发布了《林垟湿地概念规划和启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启动了以湿地生态为主题、以林垟文化为内涵,集生态保育、科普教育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湿地公园建设。目前,公园一期工程龙舟公园景观绿化工程、龙舟基地赛道疏浚工程已完成建设。昔日“养在深闺”的林垟湿地正慢慢揭开朦胧的面纱。

  在刚刚过去的9月中,尚“待字闺中人不识”的林垟湿地收获了人民满满的肯定与期盼。在这场名为“清清浙江——颜值最高河流,你来赞”评选活动中,林垟湿地以“黑马之姿”压倒性地获得了4.8万票,位居第一。我们有理由期待,这条“颜值最高河流”,在未来必将成为下一个西溪。

  中游:涝区迎来华丽转身

  稻熟时节,天蓝水清,宿鸭惊起,白鹭翩飞,行走在瑞安市马屿镇天井垟河畔,一派悠悠的田园风光荡漾着说不出的柔美和温恬。而岸边连排的松木桩和波纹荡漾的水势,却不经意间透露出这里曾是有名的涝区。如今的宁静与和乐,应当归功于天井垟的治理。

  天井垟很出名。然而,它的出名不在于它的好、它的妙,却在于它的涝。温州民谚曾一语道尽:“养囡(女儿)勿嫁曾家垟(天井垟),未旱没水吃,未满(洪)一片白洋洋,一下暴雨赶快爬栋梁。”由于河道纵横、地势低洼,每遇暴雨时,飞云江洪潮的倒灌导致这里洪涝灾害频发。但天井垟却又是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周边61个村的村民都靠着天井垟万亩稻田吃饭。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农作方式的改变、大量化肥的使用和沿岸违章作坊增多,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河床不断升高,河流与村民生活的矛盾越发尖锐,严重影响了粮区经济作物增产增收。

  2011年4月,瑞安市正式启动天井垟治理工程,随着“五水共治”的开展,天井垟治理被纳入飞云江综合整治工程,工程进度也大大提速。几年下来,天井垟河、曹村港老河、茶亭河、山前河等12条河陆续完成疏浚,总计疏浚河道长34公里,增加蓄水量100多万方,周边部分村庄的防洪排涝标准,从原来的1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

  在疏浚河道的同时,瑞安市启动生态护岸工程,借鉴杭州西溪湿地护岸成功经验,首次引进松木桩生态护岸,用松木桩护岸。还制定了沿岸绿化设计方案,并铺设3米宽的自行车道。

  站在疏浚完工的天井垟河河畔,生于斯长于斯的马屿镇水利站工程师许斌既感慨又自豪:“现在的天井垟河完成治理后,内涝灾害基本无虞。除非是有超强台风,一般的台风已经不会对农田构成威胁。”

  “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一幅名为天井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上游: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瓯柑树上的累累果实让果农喜上眉梢。每到金秋,瑞安金潮港观光农场的瓯柑就要上市了。今年前往采摘游的市民,不妨顺道带孩子见识一下金潮港综合治理工程堤坝上,专门为鱼儿开辟的水道。人与自然的和谐,显然从尊重动物的生存空间开始。

  金潮港是飞云江北岸的最大支流,其上中游分布在湖岭镇,下游在陶山镇。其中,湖岭镇鹿木和潮基段、下游陶山镇段,因集雨面积大、行洪断面小,历来是瑞安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2012年9月,为了根治水患,瑞安市政府开启了金潮港综合治理工程。起于湖岭镇下林坳村,止于湖岭镇岩头村的金潮港治理一期工程(鹿木、潮基段)正式开工,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2013年底,一期堤坝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随后对防洪堤进行了绿化提升。昔日的洪水肆虐地,而今“任凭风吹雨打”,也能“胜似闲庭信步”。

  作为一条支流,“三十三溪”是金潮港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岭镇黄林村就位于“三十三溪”的上游,该村村民欣喜地发现:“经过治理之后,现在‘三十三溪’的溪水不仅能游泳,还可以直接喝。”

  所谓“点滴之处连民心,细微之处见精神”,造价200万元的“三十三溪”治理工程虽算不上大项目,但设计用心不由让人啧啧称叹。由于“三十三溪”是鱼类上下穿游的重要交通枢纽,为了保护河道生态,缓解鱼类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相关决策者别出心裁,在堰坝中间设置两条“过水鱼道”。“过水鱼道的设置,可以让上下游的鱼儿自由穿梭,有利于鱼儿自然繁殖,还可以更好地保护水体资源的环境。这难道不正是‘五水共治’的根本目的吗?”湖岭镇水利站负责人笑道。

天瑞地安奏治水交响曲

  瑞安全民投身治污水,今年已进入第三个年头。

  就是在2013年初“悬赏门”报道后,瑞安因势利导,全面部署开展河道专项整治行动,对群众反响强烈的63条黑臭河、垃圾河开展治理。

  2014年,瑞安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发出的“五水共治”号召,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围绕“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的目标要求,投入29.97亿元,全面推进治水工作。

  行百里者半九十。2015年以来,瑞安继续重点整治黑臭河、垃圾河,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推进工业转型和农业转型,仅上半年就完成五水共治投资13.67亿元。政民齐心协力,为“美丽浙南水乡”正名的治水行动,持续在城乡热烈进行。

  河长当先,

  激发全民共治

  自“五水共治”启动以来,瑞安以河长制为抓手,不断创新和完善“五水共治”体制机制,实现市、镇街、村居三级“河长制”全覆盖。55条省、市、县级河道,由该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担任河长;2363条乡级河道,分别由镇街和村居干部担任河(段)长;温州挂牌的151条垃圾河和90条黑臭河,全部由镇街副科以上干部担任河长;党政一把手挂帅治理最难的黑臭河。

  河长的倾情参与、积极担当,有力推动了污水整治。通过河长队伍的梳理,2014年该市所有河道就都拿出了一份“体检表”,并“对症下药”,许多垃圾河、黑臭河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该市落实河道警长、河长学生小助理和村级河道管理监督长,协助河长共同治水;成立全国首个镇级环保协会——塘下镇环境保护协会,带动群众志愿治水;群众参与监督,劝阻不文明行为,举报违法行为。越来越多的新老瑞安人、各界志愿者涌入“治水大军”,形成由上至下、全民治水的联动格局。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这是瑞安公众的治水共识。早在2014年4月23日,瑞安举行4000人参加的全市“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推进大会暨“五水共治”募捐仪式时,就筹集资金1.46亿元。塘下镇环境保护协会,成立当天募集资金1500多万元,会员已发展到2万多人;汀田街道各界人士踊跃捐款1003.5万元,捐资人数达2.5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52%,真正体现出全民参与治水。

  该市还特别实行“以奖代补”方式,引导社会各界出钱出力、共治共享,如马屿天井垟治理由村集体作为实施主体,自行负责政策处理,村民投工投劳,完成了21公里的河道疏浚拓宽,将传统涝区改造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

  在治水工作中,瑞安持续提高社会认知水平,举办诸如“书香瑞安·美丽水乡”读书月活动,“五水共治”微论文、治水知识竞赛,文艺下乡等各种活动,让全民治水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营造“治水面前没有旁观者”的浓厚社会氛围。

  精准发力,

  垃圾黑臭河“摘帽”

  治污水对于瑞安到底有多重要?当地把它在“五水共治”中的意义,形容为一只手的大拇指。拇指废,则手掌废。也正是基于这种深刻认识,该市治污水动真格、治根本。

  “治污水,先要敢于把‘家丑’揭开。”瑞安治水办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说,在“五水共治”启动阶段,他们经深入排摸,共梳理上报241条垃圾河、黑臭河,随后制定《垃圾河专项治理大会战实施方案》和《黑臭河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为使治污水取得更好实效,该市改变过去“干部+挖掘机+施工队”的治水“老三样”,推出“全民上阵+技术把关+集成联动”的“新三样”治水策略。治水资金由村民自筹自用、政府以奖代补,治水方案由专家委员会技术把关,治水项目由多部门合力破难。

  思路决定出路。“两河”整治启动后,开头就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2014年6月15日前,就把151条垃圾河全部“歼灭”,在温州市验收考核中排名第一;当年12月底,完成年度黑臭河整治省定任务的400%,共计80条125公里。

  2015年一季度,针对各镇街已经整治的两河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现象,该市倒逼岸上整治。到6月底,该市共完成治污水投资7.73亿元。其中开展40条黑臭河整治提升工程,完成提升长度48.12公里,完成整治长度3.57公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进入下半年以来,瑞安加快推进飞云江综合治理一期、金潮港河道整治二期、天井垟综合治理二期、飞云江高楼段治理、中塘河治理和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程。确保11月底前,对241条黑臭河和垃圾河全部整治到位,确保今年新增的5项指标全部达到要求;确保2017年底前消除省、市控8个劣五类水质监测站位。

  治污清源,

  城乡生活治污升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治污水来说,基础设施的投入,显得尤其必要。

  从去年开始,瑞安全面推进片区截污纳管和“最后一米”接户管建设,该市15个区块36个项目全部上马,新建污水管网达42.2公里,超额完成当年省定任务。其中,飞云街道的工程进度居全市首位。飞云乃至江南片区的污水经截污纳管收集后,传输至日处理能力2.5万吨的江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瑞安市按照“江北、江南”两张大网和四个中心镇各建小网的规划,去年已投入5.3亿元,计划3年投入13亿余元,超常规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除了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能力7万吨的江北污水处理厂二期于去年6月30日投入运行,陶山污水处理厂一期目前基本完工,湖岭、高楼污水处理厂预计年底前投入试运行。江南污水处理厂厂网一体化、镇街截污纳管等PPP项目也已启动,融资总额达10.3亿元。

  今年6月以来,瑞安市启动“百日攻坚”行动,推动30个重点项目的实施。其中在“五水共治”方面,针对还没开工的16个片区截污纳管工程发起冲刺,力争早日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做到污水应收尽收。全市计划今年新建污水收集管网110公里以上。

  农村生活污水也是一大不可忽视的污染源。瑞安自去年开始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128个村开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401个村启动长效维护工程,主要分布在湖岭、高楼、陶山、马屿等镇,共涉及农户2.2万户,投入资金1.92亿元。今年,进一步全面推进,新增全面治理村163个、扩面改造村50个、长效维护村501个。

  在加大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的同时,瑞安积极推进市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工程建设。去年年初建成投用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卫基地、桐埔垃圾中转站和东山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顺利,15个镇街建设完成45座垃圾中转站,基本建立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运行管理模式。

美丽水乡

处处明明秀秀

  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飞云江纵横东西,滋润平原生灵万物的温瑞塘河蜿蜒流淌……作为浙南典型的水乡,瑞安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因水而秀。

  随着“五水共治”的深入推进,瑞安大地因水而美,诸多新景惊艳亮相,宛如四处散落的明珠,焕发迷人光彩。尤其在大罗山南的温瑞塘河,从塘下到新塍,可谓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富村山居图”

  陈岙村位于瑞安东北角,是大罗山边山坳里面的一个小村。这个没有交通、区位优势的山村,经过村民十来年的不懈整治,共同打造出一幅“富村山居图”。

  水是陈岙村发展的开端。2002年,该村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造水堰坝、建自来水厂,每年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持续13年,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治水,将一条满是泥沙的小溪流治理成一道靓丽的生态景观。村里10余年前还负债100多万元,如今集体资产超过80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高达500多万元。

  走进陈岙村,就可以看到宽30多米、长1000多米的陈岙溪,由北向南贯穿全村,泛着绿意,汩汩流淌。该村庄规划的众多项目,均沿着陈岙溪而建,从北至南已落地运营的有休闲垂钓、露天泳池、婚庆基地等项目,规划筹建的有温泉养生休闲乐园、水上乐园、个性酒店等,最大限度激活水资源的效益。

  历经10余年整治,陈岙村变了样,美丽的环境更是成了“摇钱树”,与山水有关的项目也为村民带来好收入。中心水域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的陈岙九龙游泳中心于去年7月投运,日最高接待量超过5000人次,当年营业额就达277万元。

  陈岙还以现代城市社区建设理念推进旧村改造,整治后的村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居民住进了现代化的花园小区。该村旅游规划已报政府部门审批,计划打造成为旅游名村。

  美丽水乡景

  每到双休日,塘下八水村的生态公园,总有众多周边的游客慕名前来。拓宽加深后的河道颇具气势,水质清澈,鱼翔浅底,加上岸边景观和花木,一派迷人的江南田园风光。可能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就在3年前,这里还是一条家喻户晓的“黑臭河”。

  八水浃河道长502米,属于温瑞塘河二级支流,为平原河道。早些年,因为小加工作坊乱建乱排、生活废水直接排放等原因,致使该河道逐渐变黑、变臭,乃至让住在河边的村民忍无可忍。

  2012年2月,八水浃生态河道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河面拓宽22米,两岸绿化各15米,沿岸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从景观建设和堤脚防护的需要考虑,工程除采用松木桩护岸外,还在正常水位上垫高20厘米设景观堆石、绿化带,在河坡上采用乔、灌、草绿化,驳岸线以下布置了浮水植物(睡莲)、挺水植物、乔木、灌木、草等。河道呈现岸绿、水清、鱼游的和谐景象。

  亲水的生态公园,是八水浃治水的亮点,工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村貌。公园建有亲水平台7处,主要以亲水广场、亲水河埠头和若干个人流集散小广场组成,其余以生态式绿地为主。这样一来,部分游人可靠河边通行,部分行人可穿行于绿地之间,是亲水休闲和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公园内还特地设置两座景观桥梁,方便两岸村民的沟通。因为贴心的设计,该工程获得水利部第一届“中水万源杯”水土保持与生态景观设计大赛小河道治理优秀奖。

  河道治理不仅能让人安居,更能让人乐业。生态公园产生的生态效应,已经在村里催生4家矿泉水厂、3家游泳馆、两家农家乐,还有一个大型户外拓展基地正在建设之中。村里的观光农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图片提供:瑞安市委宣传部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大美瑞安 水乡梦圆进行时 2015-10-20 浙江日报2015-10-2000010;浙江日报2015-10-2000009;浙江日报2015-10-2000012;浙江日报2015-10-2000013;浙江日报2015-10-2000018;浙江日报2015-10-2000026;浙江日报2015-10-2000015;浙江日报2015-10-2000028 2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