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波鄞州的宋代水利工程——
莫枝古堰:治水复兴万亩田
本报见习记者 施力维 通讯员 冯哲
编者按:除了刚刚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它山堰以外,宁波境内堰、碶、塘等古代水利设施遍布,至今仍发挥着灌溉、防洪、排涝等作用。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位于鄞州东钱湖畔的莫枝堰,深入了解历代有识之士治水、用水的智慧与决心。
从鄞州城区一路向东,行至东钱湖畔,便是小村莫枝。莫枝因堰而得名,因水而兴。如今,因为陆路交通的发展,曾经占据要津的莫枝渐渐为人所遗忘。除了上了年纪的本地人还偶尔提起“阿拉莫枝”之外,已经乏人问津。
岁月流转,桂香依旧,桂花盛开的时节,我们去探访这个喜种桂树的东钱湖畔水乡,找找古堰背后的故事。
忆丰年:犹记介甫到任时
“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庆历七年,时年27岁的王安石谢绝进京,出知鄞县,意气风发,身体力行作答“郡县治,天下安”的政治策问,莫枝堰便是他留下的政绩之一。
“要晓得莫枝的来历,侬莫枝堰搞搞清爽就好了。”莫枝一位老人热心地给我指明方向,“河港边上两条街上去都好到莫枝堰,侬汽车勿要开,路太小最好走上去。”
老人说的这条河上通东钱湖,下接中塘河。河两边是东街西街两条老街,街面道路很窄,仅能容一辆汽车通过。两边的店面一大半还是明清时的木结构建筑,古旧而规整,依稀能见当时繁华。
老街向南是一路上坡,走上一里路就气喘,而王安石的莫枝堰却还不见踪影。
河边有一处堤岸桂树栽得尤为密集,停步问行人。
“大伯,莫枝堰在哪里,还有多少路?”
“莫枝堰,侬脚底下就是莫枝堰!过来看看这排字。”在种满绿树的堤岸另一边,石板上有4个斑驳的大字“莫枝堰碶”。原来这满栽桂树、横亘在河中央的堤坝就是莫枝堰。
“堰就是拦水的大坝,碶就是坝上的闸门。”耐心解释的这位大伯叫郑锡源,脸上有一副幽默的表情,他是莫枝老街上的资深“土著”,已经在这里住了70多年了。郑大伯说莫枝堰已经多年不用了,2008年的时候被改造成了村里的河心公园,堤坝上还装了健身器材。
“莫枝堰王安石造的,好官!”郑大伯竖起大拇指,“东钱湖10个庙3个要拜王安石的。”史料记载,王安石,字介甫,在鄞县知县任上,最大政绩就是在东钱湖一带筑坝建堰,兴修水利,造福一方,被当地百姓铭记。
王安石到任不久,12天走遍鄞县东西14乡,决意发动数万百姓疏浚东钱湖兴修水利,修建堰坝。工程浩大,牵涉广泛,王安石遇到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这些阻力在传说里得到了印证。郑大伯说,王安石修莫枝堰的时候,为了蓄水,淹掉了堰坝上游的部分良田,“奸臣告到皇帝那里去了,说王安石破坏良田。后来堰坝修好,下面的田都丰收了,多交的粮食比淹掉的多好几倍,证明王安石是忠臣。”
据说莫枝堰完工的时候,王安石和工人们在一起,大家问给堰坝起个什么名字。王安石看太阳马上要落山了,已经到了树枝头,就起名“暮枝”。“莫和暮同音的,后来就成了莫枝了,都是听以前老人讲的。”郑大伯笑着说。
王安石的随口一叫,让“莫枝”这个名字流传千年。真正的政绩不用花哨的虚名,百姓口中自有忠奸善恶的朴素评价。
待丰年:重修堤岸现清流
宁波鄞县的万亩良田因为东钱湖的修缮,旱涝保丰收;地处东钱湖与中塘河要冲的莫枝堰,人气汇聚久而成市。从象山咸祥来的渔民带着蟹、鲞等海货,从东钱湖南端的韩岭至北段的莫枝堰,进入中塘河,一路泛舟到宁波城区。
一时间,莫枝商贾云集,货物辐辏。东西两条老街上染坊当铺,米店油坊,一路迤逦,好不热闹!清末民初时,莫枝这个地名在宁波叫得响亮。
郑锡源大伯说,小时候最喜欢站在家门口看莫枝堰上来往商船。莫枝堰两侧有水位差,船过莫枝堰,必须要翻过“先上坡再下坡”的人字形堰脊。
船轻便点的,一个壮夫,巧劲蛮力软硬兼施,能将船驮过河。大一点的船要雇人,郑大伯指着坝顶说,“原来这里有磨盘,磨盘上的索子绑住船,4个人转动木横档,‘嘎啦嘎啦’把船拉上坝顶。再一起向下就可以把船磨到塘河里。”大伯绘声绘色地讲着船过堰的情景。站在坝顶,我们仿佛能想象到那些紫红面膛、黝黑皮肤的拉船村汉的朴实和热情。
“以前一天上百只船,现在船都没有了,你看看石板边上都是草了,从2008年开始再没有一艘船从这里过了。”郑大伯有些感慨。
随着东钱湖环湖公路的建成,以及周边公路路网的完善,水路交通不再是出行首选,莫枝堰也不再是连接象山、鄞县、宁波的必经之路,曾经喧嚣热闹的莫枝堰归于沉寂,2008年莫枝堰被改造成了湖心公园。
原本莫枝堰放水灌溉的下游良田,如今已经是钢筋水泥,商场住宅。那些有关丰收的故事,如同莫枝堰紧闭的石碶被封存在了老一辈的回忆里。
不过郑大伯们可以期待莫枝堰的下一次开闸。2013年开始,东钱湖自王安石兴修水利之后,又迎来一次大规模的治水工程。至今年开始,以莫枝堰为起点,至中塘河下游,河水已被抽干。重修堤岸,清淤治污正在行动。
待到下次开闸,滚滚东钱湖水再从莫枝堰倾斜而下时,清澈见底,游鱼可数的河道,将伴着丰年记忆再回莫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