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举办第四届村歌大赛——
唱最美村歌 展村民风采
本报记者 李茸
县委报道组 刘文书 张文燕
秋风轻拂,夜色微凉,新月如钩。傍晚6时许,嘉善县魏塘街道西项社区文化广场上,传来时而嘹亮、时而柔美的歌声。
这是10月16日嘉善县第四届村歌大赛的比赛现场。位于杭嘉湖平原的嘉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70%的行政村有自己的村歌和表演队伍,这些村歌和村庄的变迁相印证,充满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就像现场背景板上写的“唱最美村歌 展村民风采”那样,来自10个村的上百名普通村民,用他们最质朴的声音和最纯粹的表达,演绎出了一曲曲生动鲜活的村歌。这些村歌,记录了当地新农村面貌的变迁,也寄托了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幸福生活唱出来
《幸福路上》、《幸福的港湾》、《幸福城南》……一首首村歌的歌名,彰显着村民的幸福生活。
当天下午,距离演出还有一段时间,干窑镇长生村村民、43岁的单利华穿着一身白色礼服,正在和同伴们排练村歌《村歌一曲唱幸福》:“长生桥,留住了永远的乡愁,长生人,留住了不老的船坞……”
这优美的歌声为大家描绘出一副秋景丰收图。站在河边,遥想当年收获季节,河上橹声咿呀,田间稻米飘香。
歌词中的“船坞”,指的是村里有着约两百年历史的钱氏船坞。单利华自豪地介绍说,船坞是江南水乡特有的一种建筑类型,主要方便船只停靠,船工可以在船坞内休息,同时也便于看护船只。而钱氏船坞是村里的骄傲。
听说县里要举办村歌比赛,平时在村里就热心于各种志愿活动的单利华立即报了名:“我们村历史悠久,孝亲文化源远流长,能用村歌的形式唱出来,我觉得非常激动”。
“我们村长寿的老人特别多,秘诀就是儿女孝顺”,说起长生村的特点,单利华特别自豪,这一点在歌词中也得到了体现。
让记者大吃一惊的是,单利华并不太会唱歌,甚至算得上是五音不全,而其他11位参与排练的村民情况也差不多。这也是本次村歌大赛的一大特色,所有参演者全部是草根,没有专业人士,也没有外援,不少人的普通话甚至都不是那么标准。而为了保证公平,报名者都要提供身份证或者暂住证。
比赛前,长生村还从县城里请了一位小学音乐老师来教大家,隔天晚上排练一次,一个月下来,唱得也都有模有样了。
村歌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村庄的黏合剂,村民的文化自觉被激发、扩大。让单利华感动的是,有些村民以前并不认识,但是通过排练和比赛,大家从陌生到熟悉,并逐渐培养出了深厚的友情。特别是有几位村民,住得比较远,又没有交通工具,有车的村民便主动承担了接送任务,确保大家的安全。
和睦新风共演绎
“排舞嘛跳起来,太极拳打起来,开蒙的儿童念起书来,文化之花盛开……”这是西项社区的村歌《文化之花朵朵开》,和其他村歌相比,更为轻快的节奏和舞蹈让这首村歌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作为一个户籍人口1500多、外来人口8000多的农村社区,西项社区的特色便是文化活动。比如,在社区文化礼堂内,贯穿全年的开蒙礼、重阳敬老礼、新春祈福礼等活动,受到村民热捧,这都为整个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传统文化要弘扬,现代文化齐推广,争做田园文化新榜样。”
90后的钱梦婷是西项社区村歌表演的参与者,只见她足蹬新潮小白鞋,身穿白色衬衫和玫红色蓬蓬裙,充满青春朝气。这也是西项社区为村歌伴舞者的“标配”。
同样是90后的孟静宜来自安徽,和钱梦婷一起参与了当天的比赛。她随父母在西项社区租了房子,也是社区的文体活动爱好者。她表示,嘉善是第二故乡,能参与这次比赛,她觉得非常有归属感。她的父母、老乡都在台下看她表演。
一首村歌,消弭了地域、文化、年龄差异,放大了共同生活的村庄与情感。来自魏塘街道三里桥村的沈金珍今年58岁,从下午起她就守在了台下,准备为自己6岁孙子的上台表演加油、打气。当三里桥村的村歌《香飘百里是我家》唱响,听到里面熟悉的九熊黄桃、千亩桃园,身在比赛现场的沈金珍,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祖祖辈辈共同生活过的江南小村。
大云镇曹家村的村歌,同样生动地唱出了村庄的新变化。村里近年来新开的云澜湾温泉,让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家门口花美水美,以前出门花钱看景,如今村民住在景里。乡村旅游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村里涌现出不少农家乐,也让年轻人有在家门口就业的新机遇。
台上精彩纷呈,台下充满故事和温情。在现场,天南海北的口音交汇,老人与孩子的欢笑与喝彩不断,新老嘉善人就这样在村歌中尽情享受着属于他们的美好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