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原生态种植、标准化生产、二维码追溯
衢江家庭农场发展放心农业
记者 许雅文 毛广绘
区委报道组 胡小飞 郑星星
一种蔬菜有标准化的生产过程不难,一个农场生产放心农产品也不稀奇。可如今在衢州衢江区,1000多家家庭农场在全域掀起了追逐“放心农业”的浪潮。
衢江区自2013年开始大力发展放心农业,政府和农场主们力争通过原生态种植、标准化生产、二维码追溯,为农产品贴上从田地到餐桌全流程的“放心”标签。
放心农产品是种出来的。
衢江区杜泽镇万亩水生蔬菜基地迎来大丰收,茭农采下鲜嫩的茭白,送给第三方检测,191项农残指标全部合格,符合出口日本的标准,杜泽茭白每斤高于市场价0.45元。
想要产出优质农产品,就要珍惜一方水土。减量、再利用、再循环,杜泽探索废弃茭白叶综合利用,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万亩茭白田边,廖建东家庭农场建起加工厂。“茭白收割后,茭白叶既可喂牲畜,又能做菌棒,还能加工成有机肥,不仅节约成本10多万元,还实现了生态循环。”廖建东说。
从水质、土壤等产地环境保护抓起,是产出放心农产品的第一步。为此,衢江区对全区1000多家家庭农场都进行了取土采样送检,并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科学规划生产布局,做到产地环境不达标不种果种菜。
放心农产品是按标生产出来的。
“十一”假期刚过,莲花现代农业园区内的陈建海家庭农场就为150亩蔬菜大棚开启了智慧管控时代。
如今陈建海只需要拿出手机进行简单的操作,便可以随时让大棚卷膜、放膜,实现浇水通风。“一旦下雨,30个工人关上26个大棚,需要半小时以上的时间;而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只需要7分钟。”陈建海说,通过标准化操作能合理安排作物生长,作物自然会少生病,更健康。不仅如此,陈建海还为每个棚分别建立了“生长档案”。
家庭农场走在前列,带动普通农户你追我赶。在莲花镇五坦村,107户村民加入红艳草莓产销班,300多亩土地统一标准、统一经营。产销班制定的《草莓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从水源使用、控肥控药到田间管理,每一步都清楚明白。如此种出的草莓,口感好价格高。
目前,衢江已发展家庭农场1041家,经营面积16.8万亩,占全区耕地的64.6%。在他们的带动下,茭白、葡萄、草莓、柑橘、花卉、茶叶等特色产业,都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涵盖产地环境、质量控制等方方面面,让生产主体有章可循、有标可依。许多农民对绿色防控、使用有机肥等标准化技术了然于心。
放心农产品还是管出来的。
截至目前,衢江区有95家家庭农场实现了二维码追溯管理。贴上二维码,亮出农产品“身份证”,在消费者眼中是品质保证,生产者心中则是警钟长鸣。
全旺镇高老庄家庭农场里,贴着二维码标签的红心火龙果十分俏销。农场主李仁广为了做到“放心”,用甘蔗皮作肥料、水果酵素当营养,农场火龙果的农残检测抑制率远低于50%的合格线。
除了二维码追溯外,衢江区21个乡镇全部配备了监测站,272行政村配备农产品检测协管员,负责抽检、送检工作。
为了落实“放心农业”,衢江区在2014年更是搬出了“紧箍咒”——建立了涉农项目资金负面清单,对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生产主体,终身不得享受相关政策补助;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两年内不得享受相关政策补助。
从种植到收获,“放心”始终是衢江区政府和农民心里绷着的一根弦;而从收获到餐桌,衢江区还要着手拔除消费者心中对农产品质量信任危机的那根刺。为此,今年6月起,衢江区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家庭农场周末免费直通车,让一个个家庭农场变身“田园超市”。
周末,农场主们不再埋头田间,而是带着消费者体验农事生活,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让“放心农业”真正深入消费者心中。